专利名称: |
一种多次注浆以治理桥头跳车的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次注浆以治理桥头跳车的方法,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治理桥头跳车的方法成本较高,不易多次进行治理的问题,具有能够快速有效进行桥头跳车治理的有益效果,其方案如下:一种多次注浆以治理桥头跳车的方法,包括在填筑路基过程中,将桥头跳车治理部件分层预埋于路基中,桥头跳车治理部件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第一管埋设于路基中,第二管嵌套于第一管中,且第二管的一端中空或安装有可拆卸的端盖,第二管和第一管的周侧均开有孔口;发生桥头跳车后,相对于第一管转动第二管,实现第二管和第一管孔口的相通;向第二管中分通入高压水泥砂浆,水泥砂浆通过第二管和第一管孔口,进入到路基土体中,有效减少沉降,进行路基加固以治理桥头跳车。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山东;37 |
申请人: |
山东交通学院 |
发明人: |
李晋;毕崇祯;张小宁;左珅;崔新壮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8-27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1-22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795869.2 |
公开号: |
CN110485316A |
代理机构: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欢 |
分类号: |
E01D22/00(2006.01);E;E01;E01D;E01D22 |
申请人地址: |
250023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交校路5号 |
主权项: |
1.一种多次注浆以治理桥头跳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填筑路基过程中,将桥头跳车治理部件分层预埋于路基中,桥头跳车治理部件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第一管埋设于路基中,第二管嵌套于第一管中,且第二管的一端中空或安装有可拆卸的端盖,第二管和第一管的周侧均开有孔口; 发生桥头跳车后,相对于第一管转动第二管,实现第二管和第一管孔口的相通; 向第二管中分通入高压水泥砂浆,水泥砂浆通过第二管和第一管孔口,进入到路基土体中,有效减少沉降,进行路基加固以治理桥头跳车; 设定时间后,若发生二次桥头跳车,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再次进行治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次注浆以治理桥头跳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头跳车治理部件在路基中分层设置,且每一层中预埋至少一个桥头跳车治理部件,随着路基的高度的增高,每一层桥头跳车治理部件的个数在逐步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次注浆以治理桥头跳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靠近桥墩处所述桥头跳车治理部件的设置数量大于其远离桥墩处的设置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次注浆以治理桥头跳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注浆设备向所述第二管中多次通入高压水泥砂浆,注浆设备包括注浆桶,注浆桶通过注浆泵设置注浆管,注浆管端部能够通入所述第二管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次注浆以治理桥头跳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次向第二管中通入高压水泥砂浆,第一次注浆管通入至第二管的内侧,随着注浆次数的进行,每次向第二管外侧移动注浆管; 或者,若发生二次桥头跳车,向第二管中通入高压水泥砂浆时,每次通入完成后,相对于第一管转动第二管,实现第一管和第二管孔口的再次错位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次注浆以治理桥头跳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开有的所述孔口为第一孔口,第二管开有的所述孔口为第二孔口,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在环向方向错位设置; 所述第一管沿着其外周侧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两列第一孔口,第二管沿着其外周侧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两列第二孔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次注浆以治理桥头跳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中空或设置端盖的一端超过所述第一管的一端设置,第一管的另一端设置堵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次注浆以治理桥头跳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环向方向外侧壁相邻两第二孔口之间设有凸起,所述第一管环向方向内侧壁设有与凸起配合的卡槽以便于第二管的转动; 或者,所述第二管环向方向外侧壁相邻两第二孔口之间设有卡槽,所述第一管环向方向内侧壁设有与卡槽配合的凸起以便于第二管的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次注浆以治理桥头跳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第一孔口的开孔率为50%-70%,第二管第二孔口的开孔率为30%-5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次注浆以治理桥头跳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路基填筑完成后,经过设定时间,对桥梁的位置进行水准测量,并根据行车感受,来判定是否发生桥头跳车。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