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用于石料矿区的生态修复结构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石料矿区的生态修复结构,属于生态修复领域,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石料矿区的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岩石基层,岩石基层中段为岩石平台,还包括石笼墙、毛石层以及螺纹钢植筋,毛石层平铺于岩石平台的表面,毛石层的上方铺设有种植土层。石笼墙位于岩石平台的外侧边缘位置,且毛石层和种植土层均位于石笼墙的内侧,螺纹钢植筋的一端插入并固定于岩石平台中,螺纹钢植筋的另一端固定于石笼墙中。在种植土层的下方设置毛石层可以使得种植土层的水分可以渗透到毛石层中,有利于植物生长,采用钢植筋插入岩石平台的方式来固定石笼墙,使得在原本不容易固定于岩石表面的石笼固定更加牢固。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福建;35 |
申请人: |
厦门海石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刘革;连伟炜;刘志坤;卢娇娇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11-05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1-19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21808655.1 |
公开号: |
CN209652901U |
代理机构: |
南昌赣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锦霞 |
分类号: |
E02D3/00(2006.01);E;E02;E02D;E02D3 |
申请人地址: |
361021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景山路869号 |
主权项: |
1.一种用于石料矿区的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岩石基层(1),所述岩石基层(1)中段为岩石平台(12),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石笼墙(7)、毛石层(3)以及螺纹钢植筋(8),所述毛石层(3)平铺于所述岩石平台(12)的表面,所述毛石层(3)的上方铺设有种植土层(4); 所述石笼墙(7)位于所述岩石平台(12)的外侧边缘位置,所述石笼墙(7)内部填充有圆滑石粒,且所述毛石层(3)和所述种植土层(4)均位于所述石笼墙(7)的内侧,所述螺纹钢植筋(8)的一端插入并固定于所述岩石平台(12)中,所述螺纹钢植筋(8)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石笼墙(7)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石料矿区的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土工布(10),所述土工布(10)覆盖于所述石笼的表面,且所述土工布(10)的边缘延伸覆盖于所述种植土层(4)的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石料矿区的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岩石基层(1)包括上斜坡(11)和下斜坡(13),所述种植土层(4)栽种有若干的乔灌木(6),所述种植土层(4)的靠近上斜坡(11)和下斜坡(13)的两侧边缘种植有爬藤植物(5),两侧所述爬藤植物(5)分别覆盖于所述上斜坡(11)和所述下斜坡(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石料矿区的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岩石平台(12)靠近上斜坡(11)的一侧修砌有载水明沟(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石料矿区的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斜坡(13)的底端修砌有排水明沟(9),所述排水明沟(9)一侧种植有所述乔灌木(6),所述乔灌木(6)位于靠近下斜坡(13)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石料矿区的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石笼墙(7)网框由镀锌钢丝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石料矿区的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斜坡(11)和所述下斜坡(13)的坡度均为45°至75°。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