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可回收预应力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专利名称: 可回收预应力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的可回收预应力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针对现有预应力地下连续墙施工存在预应力筋线型与设计位置不吻合等质量缺陷的问题。施工方法:在待张拉的预应力筋的底端安装固定端锚具及多级式承压装置,在槽段内组装钢筋笼并同步下放待张拉的预应力筋,预应力筋在下放过程中按照设计位置固定于钢筋笼内侧;待地下连续墙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在预应力筋顶端安装张拉端锚具对其进行预应力张拉;待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后,卸荷并回收预应力筋。地下连续墙包括:地下连续墙段、设置于其内的钢筋笼,竖向固定于钢筋笼内侧的预应力筋,连接于预应力筋底端的固定端锚具及套设于固定端锚具外侧的多级式承压装置。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上海;31
申请人: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胡祖光;侯建青;张德锋;金少惷;李耀良;张竹庭;李伟强;章月军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8-27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1-15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793432.5
公开号: CN110453674A
分类号: E02D5/18(2006.01);E;E02;E02D;E02D5
申请人地址: 200120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山路33号
主权项: 1.可回收预应力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S1:组装钢筋笼,在多根待张拉的预应力筋的底端安装固定端锚具及多级式承压装置,将多根所述待张拉的预应力筋按照设计位置分别竖向固定于所述钢筋笼内侧,整体吊装钢筋笼并将其下放至槽段内; S2:在所述槽段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地下连续墙,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在所述待张拉的预应力筋顶端安装张拉端锚具对其进行预应力张拉; S3:待地下结构整体施工完成后,卸荷并回收张拉后的预应力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固定端锚具由下至上依次为基座、解锚锁、弹簧、夹片组、锚环,以及套设于外侧的封闭罩;所述基座顶端设有同轴的柱状凹槽,所述解锚锁由顶部设有环形卡槽的端盖和垂直固接于所述端盖底部的螺杆组成,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螺杆外侧,且所述螺杆底端与所述基座柱状凹槽螺纹连接,所述锚环设有贯通的锥形孔,且所述锥形孔直径渐宽的一端靠近所述解锚锁;所述夹片组设置于所述锚环和所述解锚锁之间,所述夹片组的直径渐宽的一端卡扣于所述解锚锁的环形卡槽并固接,其另一端嵌入所述锚环的锥形孔内,所述夹片组包含至少两个夹片,且所述夹片与所述预应力筋相接触的表面设有锯齿,所述夹片组远离所述锚环移动时放松所述待张拉的预应力筋,所述夹片组靠近所述锚环移动时咬紧所述待张拉的预应力筋,所述封闭罩顶端螺纹连接于所述锚环,所述封闭罩底端与所述基座固接,所述解锚锁、弹簧及夹片组位于所述封闭罩的内腔,且所述封闭罩内腔注满密封材料,所述待张拉的预应力筋由上至下依次贯穿所述锚环及所述夹片组,逆时针旋转所述待张拉的预应力筋,通过所述夹片组带动所述解锚锁旋出所述基座,所述弹簧复位并推动所述夹片组嵌入锚环锥形孔,使得所述夹片组夹持所述待张拉的预应力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顺时针旋转所述张拉后的预应力筋,通过所述夹片组带动所述解锚锁旋入基座,所述弹簧受压,所述夹片组下移直至与所述张拉后的预应力筋脱离,完成对所述张拉后的预应力筋的完全解锚,拔出所述张拉后的预应力筋并回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还包括,在所述待张拉的预应力筋外侧安装钢套管,所述钢套管的底端贯穿所述多级式承压装置的承压板与所述锚环顶部螺纹连接,且所述钢套管底部内嵌有橡胶密封圈,所述钢套管顶端与所述待张拉的预应力筋连接,所述钢套管顶部还设有与其连通的增压泵和压力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待张拉的预应力筋安装完成后,密封所述钢套管,通过所述增压泵对所述钢套管内腔进行空气增压;所述步骤S2中,向槽段内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实时监测所述压力表数值的变化判断所述钢套管内腔是否有渗漏现象并及时处理,在槽段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且张拉预应力筋之前,切割所述钢套管至其与槽段混凝土表面平齐,使所述待张拉的预应力筋顶端外露于所述钢筋笼一工作长度段,将张拉端锚具安装于所述待张拉的预应力筋顶端并对其实施预应力张拉。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套管外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贯通的至少一块加劲肋,且所述加劲肋上间隔设置多个定位孔,多个U形的卡箍依次垂直贯穿所述加劲肋的多个定位孔并套设于所述钢套管外侧,所述卡箍的两端固接于所述钢筋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多级式承压装置包括沿所述待张拉的预应力筋轴线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承压组件,每个所述承压组件包括与所述待张拉的预应力筋轴线垂直设置的承压板、设置于所述承压板顶部且与其外轮廓相匹配的承压螺旋筋,以及设置于所述承压螺旋筋内侧并与所述承压板顶部螺纹连接的多根连接杆,相邻两个承压组件通过连接杆螺栓连接为一体,所述固定端锚具设置于位于最底部的两个承压组件之间,两个所述承压组件由下至上分别为第一承压组件和第二承压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承压组件的承压板位于所述固定端锚具的底部,所述第二承压组件的承压板设置于所述固定端锚具的锚环顶部,且所述第二承压组件的承压板上设有供待张拉的预应力筋穿越的通孔,两块所述承压板通过均布的多根连接杆螺栓连接为一体,所述待张拉的预应力筋由上至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二承压组件的承压螺旋筋及承压板,所述待张拉的预应力筋的底端夹持于所述固定端锚具的夹片组。 8.可回收预应力地下连续墙,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相连接的地下连续墙段,设置于所述地下连续墙段内的钢筋笼,竖向固定于所述钢筋笼内侧的多根张拉后的预应力筋,连接于所述张拉后的预应力筋底端的固定端锚具,及设置于所述张拉后的预应力筋底端且套设于所述固定端锚具外侧的多级式承压装置,其中,所述张拉后的预应力筋在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承受荷载,待地下结构整体施工完成后,卸荷并回收所述张拉后的预应力筋; 所述固定端锚具包括: 基座,其顶端设有同轴的柱状凹槽,且所述柱状凹槽内壁设有内螺纹; 解锚锁,包括顶部设有环形卡槽的端盖,及垂直固接于所述端盖底部的螺杆,且所述螺杆的外螺纹与所述基座柱状凹槽的内螺纹相匹配; 弹簧,其套设于所述螺杆外侧; 锚环,其设有贯通的锥形孔,且所述锥形孔直径渐宽的一端靠近所述解锚锁,所述张拉后的预应力筋贯穿所述锥形孔; 夹片组,它包括至少两个夹片,所述夹片组设置于所述锚环和所述解锚锁之间并套设于所述张拉后的预应力筋外侧,圆锥形的夹片组的直径渐宽的一端卡扣于所述解锚锁的环形卡槽并固接,所述夹片组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锚环的锥形孔内,所述夹片与所述张拉后的预应力筋相接触的表面设有锯齿,所述夹片组远离锚环移动时放松所述张拉后的预应力筋,所述夹片组靠近锚环移动时咬紧所述张拉后的预应力筋; 封闭罩,其为设置于所述锚环和所述基座之间的筒体,所述解锚锁、弹簧和夹片组位于所述封闭罩的内腔,所述封闭罩顶部与所述锚环螺纹连接,所述封闭罩底部与所述基座固接,且所述封闭罩内腔注满密封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回收预应力地下连续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式承压装置包括沿所述待张拉的预应力筋轴线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承压组件,每个所述承压组件包括与所述待张拉的预应力筋轴线垂直设置的承压板、设置于所述承压板顶部且与其外轮廓相匹配的承压螺旋筋,以及设置于所述承压螺旋筋内侧并与所述承压板顶部螺纹连接的多根连接杆,相邻两个承压组件通过连接杆螺栓连接为一体,所述固定端锚具设置于位于最底部的两个承压组件之间,两个所述承压组件由下至上分别为第一承压组件和第二承压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承压组件的承压板位于所述固定端锚具的底部,所述第二承压组件的承压板设置于所述固定端锚具的锚环顶部,且所述第二承压组件的承压板上设有供待张拉的预应力筋穿越的通孔,两块所述承压板通过均布的多根连接杆螺栓连接为一体,所述待张拉的预应力筋由上至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二承压组件的承压螺旋筋及承压板,所述待张拉的预应力筋的底端夹持于所述固定端锚具的夹片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回收预应力地下连续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后的预应力筋外侧安装有钢套管,所述钢套管的底端贯穿所述多级式承压装置的承压板与所述锚环顶部螺纹连接,所述钢套管顶端与所述张拉后的预应力筋连接,所述钢套管顶部还设有与其连通的增压泵和压力表。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