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驱动汽车后视镜基座折叠的控制装置
专利名称: 一种驱动汽车后视镜基座折叠的控制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驱动汽车后视镜基座折叠的控制装置,通过设计的电压极性转换电路能够满足汽车车外后视镜基座向外伸张与向内折叠的功能;同时通过第一过流保护电路、第二过流保护电路分别与逻辑运算器连接,该逻辑运算器实现或运算功能,且逻辑运算器与自保持电路的重置端连接,能够对控制电路起到过流保护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自保持电路通过驱动电路分别第一功率晶体管和第二功率晶体管连接,实现马达电路的导通,能够智能地驱动马达;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驱动汽车后视镜基座折叠的控制电路。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福建;35
申请人: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发明人: 杨阿弟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1-10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1-26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20039437.4
公开号: CN209683561U
代理机构: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林志峥
分类号: B60R1/074(2006.01);B;B60;B60R;B60R1
申请人地址: 351200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蔡襄北街1999号
主权项: 1.一种驱动汽车后视镜基座折叠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压极性转换电路、第一过流保护电路、第二过流保护电路、逻辑运算器、自保持电路、驱动电路、第一功率晶体管、第二功率晶体管、驱动后视镜基座折叠的马达、光耦合电路、第七二极管D7和第八二极管D8; 所述电源的正极与电压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的负极与电压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电压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过流保护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过流保护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一功率晶体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晶体管的另一端与马达的一端连接; 所述电压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过流保护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过流保护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二功率晶体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晶体管的另一端与马达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过流保护电路和第二过流保护电路分别通过逻辑运算器与自保持电路连接; 所述自保持电路分别与所述电压极性转换电路和所述驱动电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分别与第一功率晶体管和第二功率晶体管连接; 所述电压极性转换电路包括第一接地端、第一控制端、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 所述第一输入端分别与D1的负极和D3的正极连接;所述D3的正极与第一输出端连接; 所述D1的正极分别与第一接地端和D2的正极连接,所述D2的负极与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D3的负极分别与第一控制端和D4的负极连接,所述D4的正极分别与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端和第一接地端分别与自保持电路连接; 所述第一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第一过流检测电阻Rcs1、第一三极管Q1和第七二极管D5; 所述第一输出端分别与Q1的发射极和Rcs1的一端连接,所述Rcs1的另一端分别与Q1的基极和第一功率晶体管的一端连接,所述Q1的集电极与D5的正极连接,所述D5的负极与逻辑运算器连接; 所述第二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第二过流检测电阻Rcs2、第二三极管Q2和第八二极管D6; 所述第二输出端分别与Q2的发射极和Rcs1的一端连接,所述Rcs2的另一端分别与Q1的基极和第一功率晶体管的一端连接,所述Q2的集电极与D6的正极连接,所述D6的负极与逻辑运算器连接;所述Q1和Q2均为PNP型三极管; 所述光耦合电路包括光敏三极管Q7;所述第一控制端与Q7的集电极连接,所述Q7的发射极与自保持电路的重置端连接;所述Q7为NPN型光敏三极管; 所述逻辑运算器包括第六电阻R6和发光二极管D11; 所述D5的负极和所述D6的负极分别与D11的正极连接,所述D11的负极接地; 所述电压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D7的正极连接,所述D7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功率晶体管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电压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D8的负极连接,所述D8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功率晶体管的另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汽车后视镜基座折叠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晶体管为第三三极管Q3,所述第二功率晶体管第四三极管Q4; 所述Q3和Q4均为PNP型三极管,所述Q3的发射极与Rcs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Q3的基极与驱动电路的第一驱动端连接,所述Q3的集电极与马达的一端连接; 所述Q4的发射极与Rcs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Q4的基极与驱动电路的第二驱动端连接,所述Q4的集电极与马达的另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驱动汽车后视镜基座折叠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保持电路包括第三输入端、第三输出端、重置端、稳压二极管D9、第九二极管D10、第五三极管Q5、第六三极管Q6、第一电容C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和第二接地端; 所述第三输入端与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三输入端与D9的正极连接,所述D9的负极分别与R12的一端、C3的一端、D10的正极和R4的一端连接;所述D10的负极与Q5的发射极连接,所述Q5的基极分别与R4的另一端、R5的一端和重置端连接,所述重置端与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Q5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三输出端、R2的一端连接; 所述R12的另一端分别与R13的一端、C3的另一端和R1的一端连接;所述R1的另一端分别与R2的另一端、R3的一端和Q6的基极连接;所述Q6的集电极与R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Q6的发射极分别与R13的另一端、R3的另一端和第二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二接地端与第一接地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第三输出端与驱动电路连接; 所述Q5为PNP型三极管,所述Q6为NPN型三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驱动汽车后视镜基座折叠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 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第四输入端、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十四电阻R14、第八三极管Q8和第一驱动端; 所述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第四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输入端与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端与R7的一端连接,所述R7的另一端分别与R8的一端和Q8的集电极连接,所述R8的另一端与第一驱动端连接;所述Q8的基极与R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Q8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第五输入端、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九三极管Q9和第二驱动端; 所述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第五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输入端与R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端与R10的一端连接,所述R10的另一端分别与R11的一端和Q9的集电极连接,所述R11的另一端与第二驱动端连接;所述Q9的基极与R1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Q9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Q8和Q9均为NPN型三级管。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