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高坝综合过鱼设施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坝综合过鱼设施。它包括集鱼系统、运输过坝系统、码头转运系统和运输放流系统;所述集鱼系统设在大坝电站的尾水区,所述集鱼系统包括集鱼设施和提升设施;所述集鱼设施包括利用尾水集鱼的升鱼机和尾水集鱼箱,所述升鱼机设于大坝下游的尾水平台及尾水渠内;所述尾水集鱼箱布置在尾水平台及尾水洞/尾水管口处;所述提升设施布置在尾水平台上,并与所述集鱼设施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集鱼效率,更好地帮助鱼类过坝的优点。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湖北;42 |
申请人: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发明人: |
翁永红;王翔;吴俊东;宋志忠;王汉辉;李盛青;漆祖芳;邓先乔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2-22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2-3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20224573.0 |
公开号: |
CN209873693U |
代理机构: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分类号: |
E02B1/00(2006.01);E;E02;E02B;E02B1 |
申请人地址: |
430010 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863号 |
主权项: |
1.高坝综合过鱼设施,包括尾水检修门门槽(7),其特征在于:包括集鱼系统(10)、运输过坝系统(3)、码头转运系统(4)和运输放流系统(5);所述集鱼系统(10)设在大坝电站(11)的尾水区,所述集鱼系统(10)包括集鱼设施(1)和提升设施(2); 所述集鱼设施(1)包括利用尾水集鱼的升鱼机(1.1)和尾水集鱼箱(1.2),所述升鱼机(1.1)设于大坝(12)下游的尾水平台(14)及尾水渠(16)内;所述尾水集鱼箱(1.2)布置在尾水平台(14)及尾水管/尾水洞(15)口处; 所述提升设施(2)布置在尾水平台(14)上,并与所述集鱼设施(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坝综合过鱼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鱼机(1.1)包括导水墙(1.11)、集鱼池(1.12)和升鱼机集鱼箱(1.13),所述提升设施(2)至少为尾水门机或吊机或汽车吊或齿轮齿条式和/或下放导轨中的一种;所述提升设施(2)包括升鱼机提升机构(2.1)和尾水集鱼箱提升机构(2.2);所述导水墙(1.11)设置在尾水管/尾水洞(15)底板和消力池(9)和/或尾水渠(16)的底板上,所述集鱼池(1.12)设置在尾水管/尾水洞(15)下游侧或消力池(9)中,所述升鱼机集鱼箱(1.13)与所述升鱼机提升机构(2.1)连接,所述升鱼机提升机构(2.1)设置在所述尾水平台(14)和所述集鱼池(1.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坝综合过鱼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鱼机提升机构(2.1)包括排架柱(2.11)、第一起重机(2.12)和第一吊钩(2.13),所述排架柱(2.11)设于所述集鱼池(1.12)上端,所述第一起重机(2.12)设于所述排架柱(2.11)上端,所述第一吊钩(2.13)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起重机(2.12)上;所述尾水集鱼箱提升机构(2.2)设于所述尾水平台(14)上,所述尾水集鱼箱提升机构(2.2)包括第二起重机(2.21)和第二缆绳(2.22),所述第二起重机(2.21)设于所述尾水检修门门槽(7)顶端;所述尾水集鱼箱(1.2)通过所述第二缆绳(2.22)连接于所述第二起重机(2.21)上;所述尾水集鱼箱(1.2)设置于尾水塔(8)或尾水平台(14)内;所述尾水集鱼箱(1.2)有一个或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坝综合过鱼设施,其特征在于:有第一防逃喇叭口(1.121)设于所述集鱼池(1.12)的出水口处;所述第一防逃喇叭口(1.121)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防逃喇叭口(1.121)呈并列设置和/或叠置;有第一进鱼口(1.122)设于所述第一防逃喇叭口(1.121)端部、且位于所述集鱼池(1.12)内; 有第二防逃喇叭口(1.24)设于所述尾水集鱼箱(1.2)上,有第二进鱼口(1.23)设于所述第二防逃喇叭口(1.24)端部、且位于所述尾水集鱼箱(1.2)内,所述第二进鱼口(1.23)面向所述尾水管/尾水洞(15)的外侧; 所述第一防逃喇叭口(1.121)和所述第二防逃喇叭口(1.24)均为透水格栅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坝综合过鱼设施,其特征在于:有拦鱼设施(1.14)设于所述集鱼池(1.12)的进水口处、且位于所述尾水管/尾水洞(15)侧壁与所述导水墙(1.11)之间,或位于所述尾水渠(16)侧壁与所述导水墙(1.11)之间;所述升鱼机集鱼箱(1.13)包括位于下端的第一存水挡板(1.131)和设于第一存水挡板(1.131)上端的第一透水格栅(1.132),所述第一存水挡板(1.131)有多块,多块所述第一存水挡板(1.131)围成上端开口的方形结构;有第一吊耳(1.133)设于所述升鱼机集鱼箱(1.13)上,所述升鱼机集鱼箱(1.13)通过所述第一吊耳(1.133)连接于所述升鱼机提升机构(2.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坝综合过鱼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拦鱼设施(1.14)至少为拦鱼电极和格栅中的一种;所述第一起重机(2.12)至少为门式起重机、桥式起重机、臂架式起重机、缆索式起重机和汽车起重机中的一种;所述升鱼机集鱼箱(1.13)通过所述第一吊耳(1.133)连接于所述第一吊钩(2.13)上;所述升鱼机集鱼箱(1.13)与所述集鱼池(1.12)之间通过轨道或滑块滑动连接且定位,或通过齿轮齿条的齿式连接且定位;所述升鱼机集鱼箱(1.13)与所述排架柱(2.11)之间通过轨道或滑块滑动连接且定位,或通过齿轮齿条的齿式连接且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坝综合过鱼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水集鱼箱(1.2)包括框架(1.21)和设于所述框架(1.21)上的格栅(1.22);框架(1.21)包括集鱼框架(1.211)和导向装置(1.212),所述导向装置(1.212)分别设于所述集鱼框架(1.211)两侧;所述集鱼框架(1.211)包括集鱼部分框架(1.2111)和存水部分框架(1.2112),所述存水部分框架(1.2112)设于所述集鱼部分框架(1.2111)下端; 所述第二防逃喇叭口(1.24)有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进鱼口(1.23)有一个或多个;有第二吊耳(1.213)设于所述框架(1.21)上;所述第二吊耳(1.213)有多个;所述尾水集鱼箱(1.2)通过所述第二吊耳(1.213)连接于所述尾水集鱼箱提升机构(2.2)上;所述存水部分框架(1.2112)上设有第二存水挡板(1.25);所述存水部分框架(1.2112)与所述第二存水挡板(1.25)围成上端开口的方形存水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坝综合过鱼设施,其特征在于:有挡水板结构(1.26)设于所述框架(1.21)内、且位于所述框架(1.21)进水口侧,所述挡水板结构(1.26)有一个或多个,所述挡水板结构(1.26)呈横置和/或纵置;所述导向装置(1.212)至少为滑块、轨道限位装置、齿轮齿条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集鱼框架(1.211)还包括过水部分框架(1.2113),所述过水部分框架(1.2113)设于间隔设置的二个所述集鱼框架(1.211)之间,或设于所述集鱼框架(1.211)内和/或位于间隔设置的二个所述第二进鱼口(1.23)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坝综合过鱼设施,其特征在于:运输过坝系统(3)包括运鱼车(3.1)、运鱼箱(3.2)和设在所述运鱼箱(3.2)中的维生系统,运鱼车(3.1)与提升至尾水平台(14)的升鱼机集鱼箱(1.13)可拆卸连接和/或与提升至尾水平台(14)的所述尾水集鱼箱(1.2)可拆卸连接;码头转运系统(4)包括码头(4.1)和起吊装置;起吊装置至少为塔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汽车起重机或设置在船上的起重机中的一种;运输放流系统(5)至少包括运输放流船(5.1)。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