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阴极光电化学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阴极光电化学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Bi4O5I2的均相阴极光电化学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的新方法,属于分析检测领域。用Bi4O5I2修饰的ITO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利用玉米赤霉烯酮与核酸适配体的识别反应所释放的阿霉素(Dox)或道诺霉素(DM)作为信号分子,进一步结合核酸链置换反应(SDA)以实现信号放大,构建了一种无酶、非固定、非标记的均相阴极光电化学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原理新颖、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以成功用于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0×10‑5‑30nmol/L,检测限为3.03fmol/L。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江苏;32
申请人: 江南大学
发明人: 王光丽;顾萌萌;刘田利;李在均;孙冬雪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11-12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2-3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1098658.X
公开号: CN110632139A
分类号: G01N27/26(2006.01);G;G01;G01N;G01N27
申请人地址: 214122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蠡湖大道1800号
主权项: 1.一种阴极光电化学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a、Bi4O5I2片状半导体材料的制备:首先,将0.8mmol的硝酸铋溶解于40mL的丙三醇中,搅拌至充分溶解;然后与2mL 0.8mmol的KI溶液混合后转移至反应釜中,一定的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取出,离心洗涤并烘干备用; b、Bi4O5I2修饰ITO电极的制备:将所制得的Bi4O5I2固体粉末配成1mg/mL的溶液,滴到经过预处理的ITO导电玻璃表面,经自然晾干后,可得到Bi4O5I2修饰的ITO电极; c、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将不同浓度的目标物玉米赤霉烯酮以及30μL 20μmol/L玉米赤霉烯酮适配体探针P1与含有MgCl2,pH 7.4的10mmol/L tris-HCl缓冲溶液混合;然后加入30μL 20μmol/L的辅助探针P2,孵育1.5h;与此同时,将15μL 45μmol/L辅助探针HP3和15μL 135μmol/L的信号分子与160μL含有MgCl2,pH 7.4的10mmol/L tris-HCl缓冲溶液混合,室温下孵育0.5h;接下来,将上述两种反应溶液混合,继续反应1h;之后,将30μL 22.5μmol/L辅助探针HP4加入到上述混合液,进一步孵育2h;最后,用Bi4O5I2修饰的ITO电极作为工作电极,Ag/AgCl电极以及铂丝分别作为参比电极和对电极,在含有MgCl2,pH=7.4的0.1mol/L Tris-HCl缓冲溶液中,电压相对于Ag/AgCl参比电极为-0.1V条件下实现光电流的测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阴极光电化学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Bi4O5I2阴极片状半导体材料时的反应温度为100-150℃,反应时间为10-16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阴极光电化学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检测的目标物是玉米赤霉烯酮,用到的核酸探针序列为:适配体探针P1:3′-AAT TACTGT TGG GCA CGT GTT GTC TCT CTG TGT CTC GTG CCC TTC GCT AGG CCC ACT TGA-5′;辅助探针P2:3′-TCA AGT GGG ATC ATT TGT AAT CTT ACC CAA CAG TAA TT-5′;辅助探针HP3:3′-CGA CGT GCC GTC AAC TGT TGG GTA AGA TTA CAA ATG ATC CCA CTT GAT CCATTC GGC ACG TCG-5′;辅助探针HP4:3′-TAG ACT GAA TGG ATC AAG TGG GAT CAT TTG TAATCT TAC CCA ACA GTT GAC GTC TA-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阴极光电化学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玉米赤霉烯酮测定时所用的信号分子选自阿霉素或道诺霉素。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