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纤维温拌沥青混合料温拌剂最佳掺量的确定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的技术领域,公开了纤维温拌沥青混合料温拌剂最佳掺量的确定方法,通过对加入不同温拌剂掺量的温拌沥青式样进行针入度试验、软化点试验、延度试验以及粘附性试验,来验证不同温拌剂掺量下的温拌沥青式样的抗裂性能、抗高温变形性能、低温变形能力以及粘附性的优良,将试验数据记录,对比温拌剂掺量为多少时,温拌沥青式样的抗裂性能、抗高温变形性能、低温变形能力以及粘附性能为最佳,由此可得出温拌剂的最佳掺量,保证温拌沥青式样达到最佳性能效果。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广东;44 |
申请人: |
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
发明人: |
张建同;于芳;徐礼华;刘素梅;肖曦彬;张怡坚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9-27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2-3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927221.6 |
公开号: |
CN110631961A |
代理机构: |
深圳市壹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唐敏;江文鑫 |
分类号: |
G01N11/12(2006.01);G;G01;G01N;G01N11 |
申请人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龙华街道和平东路港之龙科技园科技孵化中心6楼D、G区 |
主权项: |
1.纤维温拌沥青混合料温拌剂最佳掺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温拌沥青混合料温拌剂最佳掺量的确定方法首先需要对温拌沥青的性能试验,包括以下试验: 1)、针入度试验; 通过针入度指数PI进行测验: a、在规定时间和温度内,通过针入度仪将标准针在规定高度垂直穿入温拌沥青式样,针入度仪上具有刻度盘,从刻度盘上读取针入度; b、平行试件多组,每组温拌沥青式样的温度各不相同,且每组温拌沥青式样中包括多个温拌剂掺量不同的温拌沥青式样; c、将读取的针入度值取对数,在由对数确定针入度指数; 2)、软化点试验; 采用环与球法:将含有不同温拌剂掺量的温拌沥青式样分别倒入多个金属环中,形成球状体,且各个球状体的重量一致,将球状体置于软化点测定仪内,使球状体在规定加热速率下产生一定高度时的温度为所测软化点值; 3)、延度试验; a、将多个温拌剂掺量不同的温拌沥青试样加热、脱水并过滤后,分别倒入多个延度试模内; b、将装有温拌沥青试样的延度试模冷却后,置于水槽内浸泡,随后使用热刮刀将延度试模将温拌沥青式样表面刮平,使温拌沥青式样表面与延度试模表面平齐,然后再次浸泡; c、将装有温拌沥青式样的延度试模通过延度仪在规定的速度和温度下将延度试模内的温拌沥青式样拉伸,当温拌沥青式样被拉断时,读取温拌沥青式样的长度,为温拌沥青式样的延度; 4)、粘附性试验;将多组被沥青薄膜裹覆的粗集料浸入规定温度恒温水浴中保持一定时间,取出后观察沥青薄膜的裹覆情况,且多组沥青薄膜中掺入不同量的温拌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温拌沥青混合料温拌剂最佳掺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温拌沥青混合料温拌剂最佳掺量的确定方法分别试验温度为15℃、25℃、3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温拌沥青混合料温拌剂最佳掺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小球重量为3.5g。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温拌沥青混合料温拌剂最佳掺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加热速率为5℃/min;高度为25.4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纤维温拌沥青混合料温拌剂最佳掺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速度为5cm/min;温度为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纤维温拌沥青混合料温拌剂最佳掺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规定温度为8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纤维温拌沥青混合料温拌剂最佳掺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每组粗集料数量不少于20个。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纤维温拌沥青混合料温拌剂最佳掺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拌剂掺入量为0%、3%、6%、9%。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纤维温拌沥青混合料温拌剂最佳掺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度试模包括底板与装载环,所述装载环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装载环装载所述温拌沥青式样;所述装载环包括第一环部、第二环部;所述第一环部与所述第二环部之间呈正对布置,且所述第一环部与所述第二环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环部与所述第二环部之间连接有卷尺,所述卷尺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环部连接,另一端卷曲在所述第一环部内;做延度试验时,可通过所述卷尺直接读数。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纤维温拌沥青混合料温拌剂最佳掺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度试模包括第一块体、第二块体,所述第一块体与所述第二块体分别与所述第一环部与所述第二环部的两端相对接;所述第一块体与所述第二块体的两侧分别朝向所述第一环部与所述第二环部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凸起,且所述凸起呈三角状,所述第一环部与所述第二环部也凹陷形成有与多个所述凸起一一对应的凹槽。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