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内置侧向伸缩支撑箱型外模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置侧向伸缩支撑箱型外模,将箱型外模靠近所述垂直支护灌注桩的一面用于挡土,挡土立面上的金属板材均匀地开设多个方形安装孔,方形安装孔位置的金属板材设计为可拆卸式。在使用垂直支护方式进行管廊施工时,取下方形安装孔位置的金属板材,装上所述侧向伸缩支撑装置,利用侧向反作用力来提高外模的刚度和稳定性;由此实现在进行城市管廊施工时,垂直管廊基槽的情况下,能够很好的对管廊基槽的内壁进行支护,减少因支护不利造成管廊基槽坍塌的情况;保证在进行垂直管廊基槽内壁施工时能够提高支护力度,保证施工快速有效的进行。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江苏;32 |
申请人: |
海门市帕源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徐振家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9-23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2-3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900598.2 |
公开号: |
CN110629791A |
代理机构: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楠楠 |
分类号: |
E02D29/045(2006.01);E;E02;E02D;E02D29 |
申请人地址: |
226100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开发区长江路丝绸路口 |
主权项: |
1.一种内置侧向伸缩支撑箱型外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支护灌注桩(1)、箱型外模(2)、侧向伸缩支撑装置(3); 所述垂直支护灌注桩(1)对称设置在管廊基槽(4)内底部,且所述垂直支护灌注桩(1)沿所述管廊基槽(4)的延伸方向间隔贴合所述管廊基槽(4)的内壁, 所述箱型外模(2)设置为两个,所述箱型外模(2)的其中一个侧面通过所述侧向伸缩支撑装置(3)安装在位于管廊基槽(4)两侧的垂直支护灌注桩(1)上, 所述侧向伸缩支撑装置(3)设置为多个,沿所述箱型外模(2)的左右两侧的外侧垂直方向间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侧向伸缩支撑箱型外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型外模(2)的顶部设置有外模顶部横拉梁(5),所述外模顶部横拉梁(5)的下方对称设置有连接架(6), 所述连接架(6)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方形框架,所述方形框架的顶部固定在所述外模顶部横拉梁(5)的下表面,所述方形框架之间的间隙用于卡设在所述箱型外模(2)的顶部, 所述箱型外模(2)和所述连接架(6)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所述连接架(6)的顶部和所述外模顶部横拉梁(5)的底部通过调节连接装置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侧向伸缩支撑箱型外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伸缩支撑装置(3)包括:底座(8)、垫块(9)、L型卡块(10)、活动杆(11)和驱动装置(12), 所述底座(8)上贯穿设置所述活动杆(11), 所述活动杆(11)的一端设置为蜗杆(40),另一端连接垫块(9), 所述底座(8)靠近所述蜗杆(40)的一面对称设置有L型卡块(10),所述L型卡块(10)的其中一端连接所述底座(8)的表面,所述L型卡块(10)的开口端分别朝向所述底座(8)的边沿设置, 所述驱动装置(12)固定在所述底座(8)上,所述驱动装置(12)的转子转动端设置有涡轮(30),所述涡轮(30)的周向外壁和所述蜗杆(40)啮合设置; 所述L型卡块(10)的其中一面与所述底座(8)垂直设置,另一面和所述底座(8)平行设置,所述L型卡块(10)与所述底座(8)平行的一面安装有固定螺钉(1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置侧向伸缩支撑箱型外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型外模(2)的两侧均间隔设置有多个方形结构的方形安装孔(14),所述方形安装孔(14)用于所述侧向伸缩支撑装置(3)安装, 所述侧向伸缩支撑装置(3)的两个所述L型卡块(10)和所述底座(8)之间的间隙用于插入所述方形安装孔(14)相对的两个内壁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侧向伸缩支撑箱型外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廊基槽(4)的槽底部铺设有管廊垫层(16),所述管廊垫层(16)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箱型外模(2)的立柱(17),所述箱型外模(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凹槽(15),所述立柱(17)用于嵌设在所述凹槽(15)内,并用于将所述箱型外模(2)和管廊垫层(16)进行限位。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侧向伸缩支撑箱型外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顶部横拉梁(5)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滑槽(18),所述第一滑槽(18)从所述外模顶部横拉梁(5)的两端向中心延伸设置, 所述第一滑槽(18)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多个卡槽(19),所述第一滑槽(18)用于所述调节连接装置将所述方形框架在所述外模顶部横拉梁(5)的下表面进行来回移动, 所述卡槽(19)用于所述调节连接装置将所述方形框架在所述外模顶部横拉梁(5)下表面进行位置固定; 所述方形框架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滑槽(20),所述第二滑槽(20)供所述调节连接装置贯穿,并延伸至所述方形框架的内部,所述方形框架的内顶部设置有固定块(41),所述固定块(41)位于所述第二滑槽(20)的下方, 所述固定块(41)连接所述方形框架的一面设置有第三滑槽(21),所述第二滑槽(20)和所述第三滑槽(21)的内壁重合设置, 所述固定块(41)内部间隔设置有第一槽口(22)和第二槽口(23),所述第一槽口(22)和所述第二槽口(23)之间通过连通槽(24)连通; 所述调节连接装置包括:滑杆(25)、紧固螺栓(26)和把手(27),所述滑杆(25)依次贯穿所述第一滑槽(18)、第二滑槽(20)和第三滑槽(21),并延伸至所述固定块(41)的第一槽口(22)内,所述滑杆(25)位于所述第一槽口(22)的一端设置有紧固螺栓(26), 所述第一槽口(22)和所述第二槽口(23)均设为螺纹槽口,所述螺纹槽口用于所述紧固螺栓(26)螺纹连接; 所述滑杆(25)延伸出所述第一滑槽(18)的一端设置有把手(27),所述把手(27)下表面和所述外模顶部横拉梁(5)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28); 所述滑杆(25)上还设置有限位块(29),所述限位块(29)设置在所述外模顶部横拉梁(5)和所述方形框架之间,所述方形框架的上表面和所述限位块(29)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28)。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置侧向伸缩支撑箱型外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8)靠近所述垫块(9)的一面还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套设在所述活动杆(11)上,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柱形结构的调节桶(32)、限位柱(33)和电磁铁(34), 所述调节桶(32)套设在所述活动杆(11)上,所述调节桶(32)的周向外壁上设置有活动孔(35),所述活动孔(35)用于所述限位柱(33)在所述活动孔(35)内来回活动,所述调节桶(32)的外壁还设置有旋转套(37),所述旋转套(37)和所述调节桶(32)的周向外壁通过螺纹连; 所述活动孔(35)内设置有活动腔(36),所述限位柱(33)的周向外壁上设置有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位于所述活动腔(36)内来回活动, 所述限位挡块靠近所述调节桶(32)内壁的一面和所述活动腔(36)靠近所述调节桶(32)内壁的一侧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38); 所述限位柱(33)延伸出所述调节桶(32)外壁的一端边沿设置有第一导向面(39),所述第一导向面(39)与所述限位柱(33)的顶部之间设有圆形倒角; 所述活动杆(11)远离所述垫块(9)的一端设置有亲磁磁块(43),且设有亲磁磁块(43)的一端套设在所述调节桶(32)上,所述调节桶(32)的端部嵌设有电磁铁(34),所述电磁铁(34)通过导线连接控制器; 所述活动杆(11)和所述蜗杆(40)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当所述活动杆(11)和所述蜗杆(40)脱离后,所述活动杆(11)通过所述限位柱(33)在所述活动孔(35)内来回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内置侧向伸缩支撑箱型外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9)远离所述活动杆(11)的一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31),所述压力传感器(31)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驱动装置(12)上,且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所述驱动装置(12)的开关。 9.一种适用于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内置侧向伸缩支撑箱型外模的垂直管廊基槽施工方法,其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施工图纸,在管廊基槽两侧浇注垂直支护灌注桩(1) 步骤二、利用挖机在两侧垂直支护灌注桩(1)的内侧开挖垂直结构的管廊基槽(4); 步骤三、在管廊基槽(4)的底部浇注垫层(16); 垂直支护灌注桩(1)垂直支护灌注桩(1)步骤四、将箱型外模(2)利用吊机吊装至管廊基槽(4)内,并将箱型外模(2)底部的立柱(17)和管廊垫层(16)上的凹槽(15);并用外模顶部横拉梁(5)固定连接; 步骤五、将侧向伸缩支撑装置(3)分别安装在箱型外模(2)的方形安装孔(14)内,并将所述侧向伸缩支撑装置(3)的垫块(9)端顶在所述垂直支护灌注桩(1)靠近箱型外模(2)的一面; 步骤六、在管廊基槽(4)内的两个箱型外模(2)之间安装箱型底板模,并浇注混凝土,形成管廊底板及矮墙 步骤七、待底板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拆除底板模,然后安装箱型内模,并浇注混凝土,完成管廊外墙及顶板施工。 10.一种适用于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内置侧向伸缩支撑箱型外模的垂直管廊基槽施工方法,其步骤如下: 步骤一、拆卸外模顶部横拉梁(5),并利用吊机将外模顶部横拉梁(5)移出管廊基槽(4); 步骤二、拆卸侧向伸缩支撑装置(3),并利用吊机将箱型外模(2)移出管廊基槽(4); 步骤四、利用管廊基槽(4)开挖出来的土进行回填,直到垂直支护灌注桩(1)的顶部以及管廊顶板完全被土回填;并利用夯土机对回填的土进行夯实。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