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地下连续墙遇旧支护结构低扰动成槽施工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连续墙遇旧支护结构低扰动成槽施工方法。其由如下步骤组成:S10:探明旧支护结构位置,并根据拟建地下连续墙槽体的走向确定旧支护结构的待拆除区域;S20:在待拆除区域的外侧设置双排搅拌桩止水帷幕;S30:对待拆除区域内的各条既有围护桩采用人工挖孔和无声破碎剂方式凿除;S40:对待拆除区域内的各个人工挖孔进行回填置换土体施工;S50:使用铣槽机进行地下连续墙槽体的成槽施工。本发明能实现遇旧支护结构时的拟建地下连续墙低扰动成槽施工,有效解决了目前邻近地铁的旧城改造项目拟建地下连续墙遇旧支护结构的工程问题。本发明适用范围广,经济高效,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广东;44 |
申请人: |
广州市住宅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卜继斌;温喜廉;黄林;叶家成;曾梓杰;张少敏;潘盛欣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12-27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4-26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11612084.9 |
公开号: |
CN109680678A |
代理机构: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国钊 |
分类号: |
E02D5/18(2006.01);E;E02;E02D;E02D5 |
申请人地址: |
510075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环市东路476号之一10-17层 |
主权项: |
1.地下连续墙遇旧支护结构低扰动成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如下步骤组成: S10:探明旧支护结构位置,并根据拟建地下连续墙槽体的走向确定旧支护结构的待拆除区域; S20:在待拆除区域的外侧设置双排搅拌桩止水帷幕; S30:对待拆除区域内的各条既有围护桩采用人工挖孔和无声破碎剂方式凿除; S40:对待拆除区域内的各个人工挖孔进行回填置换土体施工; S50:使用铣槽机进行地下连续墙槽体的成槽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下连续墙遇旧支护结构低扰动成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中,根据拟建地下连续墙槽体的图纸定位,以探沟的形式确定旧支护结构的待拆除区域,且探沟的深度开挖至待拆除区域内各条的既有围护桩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地下连续墙遇旧支护结构低扰动成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中,所述双排搅拌桩止水帷幕的两端与待拆除区域外的旧支护结构紧密相连,且其标高至强风化岩层的层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下连续墙遇旧支护结构低扰动成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0中,凿除各条待拆除既有围护桩的具体步骤流程为: S31:以一条或相邻两条的待拆除既有围护桩为中心,浇筑人工挖孔的第一节护壁,所述第一节护壁的砖模高度为现场平整面至桩顶+100mm; S32:沿第一节护壁内壁开挖待拆除既有围护桩顶部周边原土,深度约为50cm; S33:人工手持风钻在待拆除既有围护桩顶部打孔,孔深约40cm,然后填装无声破碎剂; S34:待待拆除既有围护桩顶部混凝土胀裂后,人工手持风镐打碎混凝土和手持角磨机切割钢筋; S35:将混凝土碎块和废旧钢筋运离人工挖孔; S36:继续开挖待拆除既有围护桩顶部周边原土,深度约为50cm; S37:开挖裸土累计50-100cm后浇筑一节护壁; S38:重复步骤S33~S38,直至完全凿除待拆除既有围护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连续墙遇旧支护结构低扰动成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各节护壁的上边缘截面厚度为200mm,下边缘厚度为150mm,高度为500-1000mm,且相邻两护壁之间搭接5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下连续墙遇旧支护结构低扰动成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0中,采用分层回填的方式对各个人工挖孔进行回填置换土体,每层的回填高度不大于0.5m且需压实后才能进行上一层土方的回填;其中所述置换土体的体积配比为:水泥:粉煤灰:黏土=1:3: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下连续墙遇旧支护结构低扰动成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0的具体流程如下:导墙施工→泥浆制备→铣槽机开槽→换浆清孔→清孔验收→钢筋笼制作与安装→导管布置→水下混凝土浇筑。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地下连续墙遇旧支护结构低扰动成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旧支护结构为地铁旧支护结构,且在进行S10步骤前,对地铁隧道150m范围内进行全面的三维激光扫描并建立自动化监测系统;在进行S10至S50步骤过程中,所述自动化监测系统自动跟踪测量地铁隧道的变形情况。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