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用于输送换热器用翅片成形体的装置 |
摘要: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换热器用翅片成形体的高速输送、防止输送时产生噪音、实现小型化的用于输送换热器用翅片成形体的装置。作为解决手段,提供一种用于输送换热器用翅片成形体的装置(40),该装置(40)的特征在于,沿着金属带状体(30)的输送方向设有多个输送单元(50),输送单元(50)具有旋转输送体(56)和旋转输送体驱动部(58),该旋转输送体(56)具有旋转轴(54)和形成有能进入换热器用翅片(30A)的管插入部(31)的突起(52A)的旋转盘(52),在相邻的输送单元(50)的旋转轴(54)上架设有动力带(57A),并且,该装置(40)具有动作控制部(90),该动作控制部(90)使各个旋转输送体驱动部(58)的旋转轴(54)的旋转驱动动作同步。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日本;JP |
申请人: |
日高精机株式会社 |
发明人: |
西泽准一;森下圭一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6-10-20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4-26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680088998.2 |
公开号: |
CN109689548A |
代理机构: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分类号: |
B65H23/188(2006.01);B;B65;B65H;B65H23 |
申请人地址: |
日本东京都 |
主权项: |
1.一种用于输送换热器用翅片成形体的装置,其在制造形成有供换热用的管插入的通孔或供换热用的扁平管插入的缺口部的换热器用翅片之际,沿预定方向输送处于在金属制薄板形成了所述通孔或所述缺口部之后且在于输送方向上将金属制薄板以预定长度切断之前的阶段的换热器用翅片成形体,该装置的特征在于, 该装置具备: 输送单元,其具有旋转输送体和旋转输送体驱动部,该旋转输送体具有多个能够进入所述通孔或所述缺口部的顶端细的突起,且具有沿相对于所述换热器用翅片成形体的输送方向在水平面内正交的方向的旋转轴,该旋转输送体驱动部驱动所述旋转输送体而使其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沿着所述换热器用翅片成形体的输送方向设有多个输送单元;以及 动作控制部,其对多个所述旋转输送体驱动部进行控制,使得多个所述输送单元彼此的转速同步, 在所述换热器用翅片成形体的输送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所述输送单元中,所述旋转输送体驱动部设置为成为在相对于所述换热器用翅片成形体的输送方向在水平面内正交的方向上交替的配置,并且,在所述换热器用翅片成形体的输送方向上相邻的所述旋转输送体之间,在一个所述旋转输送体的一端侧与另一个所述旋转输送体的另一端侧之间架设有动力传递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输送换热器用翅片成形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换热器用翅片成形体的输送方向上相邻的所述输送单元之间,进入所述换热器用翅片成形体的所述通孔或所述缺口部的所述突起的角度相位差的值等于将形成于所述旋转输送体的所述突起的配设角度间隔除以所述输送单元的配设数量而得到的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输送换热器用翅片成形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装置设有: 下引导板,其支承所述换热器用翅片成形体的下表面;以及 上引导板,其覆盖所述换热器用翅片成形体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输送换热器用翅片成形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间歇输送所述换热器用翅片成形体之际,在所述旋转输送体驱动部完成了一个循环的动作时成为所述突起沿相对于输送面正交的方向进入所述换热器用翅片成形体的至少一处所述通孔或所述缺口部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输送换热器用翅片成形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输送体中的所述突起的配设角度间隔除以所述输送单元的配设数量时的值为14度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输送换热器用翅片成形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输送体驱动部是伺服马达。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输送换热器用翅片成形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的侧面形状形成为如下形状,即,所述突起能够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同步地,以相对于所述通孔或所述缺口部维持有间隙的状态进入所述通孔或所述缺口部,且一边与所述通孔或所述缺口部抵接来输送所述换热器用翅片成形体一边自所述通孔或所述缺口部退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输送换热器用翅片成形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的侧面形状的至少一部分由渐开线曲线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输送换热器用翅片成形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换热器用翅片成形体中的所述换热器用翅片的产品间距设为P1、将任意的整数设为M、将所述旋转轴的轴数设为N的情况下,所述旋转轴的轴间距离是通过P1×(M+1/N)计算得到的值。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