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小功率大负载举升全方位小车
专利名称: 一种小功率大负载举升全方位小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功率大负载举升全方位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轮系组成、驱动器、液压站、电控箱、液压举升组成、锂电池组;所述轮系组成有四套,通过车梁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驱动器通过螺栓与所述轮系组成连接;所述液压站、所述电控箱、所述锂电池组均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车体的内部;所述液压举升组成通过螺栓与所述车体中间承重梁连接;本发明一种小功率大负载举升全方位小车可满足对负载要求跨度大的车间运输行业,避免了由于工件过重对电机的过载损伤,整体设计实用性强,密封效果好,不需要频繁更换运输装置,提高使用效率,经济性优越。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山东;37
申请人: 青岛霍博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 冯秋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2-20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5-03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127600.7
公开号: CN109704232A
分类号: B66F9/06(2006.01);B;B66;B66F;B66F9
申请人地址: 266061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株洲路153号1号楼
主权项: 1.一种小功率大负载举升全方位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轮系组成(2)、驱动器(3)、液压站(4)、电控箱(5)、液压举升组成(6)、锂电池组(7);所述轮系组成(2)有四套,通过车梁与所述车体(1)连接;所述驱动器(3)通过螺栓与所述轮系组成(2)连接;所述液压站(4)、所述电控箱(5)、所述锂电池组(7)均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车体(1)的内部;所述液压举升组成(6)通过螺栓与所述车体(1)中间承重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小功率大负载举升全方位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系组成(2)包括:伺服电机(2-1)、锁紧器(2-2)、输入轴(2-3)、双列深沟球轴承I(2-4)、锥齿轮I(2-5)、换向器壳体(2-6)、键I(2-7)、锥齿轮II(2-8)、连接轴I(2-9)、键II(2-10)、双列深沟球轴承II(2-11)、太阳轮I(2-12)、压盖(2-13)、外齿圈(2-14)、行星轮I(2-15)、销轴I(2-16)、连接轴II(2-17)、深沟球轴承(2-18)、减速器壳体(2-19)、圆锥滚子轴承I(2-20)、密封圈(2-21)、轴用挡圈(2-22)、键III(2-23)、太阳轮II(2-24)、行星轮II(2-25)、滚针轴承(2-26)、销轴II(2-27)、后盖(2-28)、输出外齿圈(2-29)、麦克纳姆轮(2-30)、圆锥滚子轴承II(2-31);所述伺服电机(2-1)通过定位圈定位与所述换向器壳体(2-6)通过沉头螺栓连接固定,所述锁紧器(2-2)通过螺栓与所述伺服电机(2-1)输出轴和所述输入轴(2-3)连接紧固,所述输入轴(2-3)通过所述双列深沟球轴承I(2-4)与所述换向器壳体(2-6)连接,所述双列深沟球轴承I(2-4)通过孔用挡圈进行轴向定位,所述锥齿轮I(2-5)通过所述键I(2-7)与所述输入轴(2-3)连接并通过端部螺栓紧固,所述锥齿轮II(2-8)与所述连接轴I(2-9)通过所述键II(2-10)连接并通过端部螺栓紧固,所述连接轴I(2-9)通过所述双列深沟球轴承II(2-11)与所述换向器壳体(2-6)和所述压盖(2-13)连接,所述双列深沟球轴承II(2-11)通过轴用挡圈和所述连接轴I(2-9)轴肩进行轴向定位,所述太阳轮I(2-12)通过键与所述连接轴I(2-9)连接并与所述行星轮I(2-15)连接,所述行星轮I(2-15)通过滚针轴承与所述销轴I(2-16)连接,所述销轴I(2-16)与所述连接轴II(2-17)通过轴孔配合连接,所述连接轴II(2-17)通过所述深沟球轴承(2-18)与所述减速器壳体(2-19)连接并通过所述后盖(2-28)螺栓紧固,所述连接轴II(2-17)通过所述键III(2-23)与所述太阳轮II(2-24)连接,所述太阳轮II(2-24)与所述行星轮II(2-25)通过齿轮配合,所述行星轮II(2-25)通过所述滚针轴承(2-26)与所述销轴II(2-27)连接并通过两个轴用挡圈定位,所述销轴II(2-27)与所述减速器壳体(2-19)通过轴孔配合连接并通过所述后盖(2-28)螺栓紧固,所述行星轮II(2-25)与所述输出外齿圈(2-29)啮合连接,所述输出外齿圈(2-29)通过所述圆锥滚子轴承I(2-20)和所述圆锥滚子轴承II(2-31)背对背安装与所述减速器壳体(2-19)连接并通过所述减速器壳体(2-19)与所述后盖(2-28)轴向固定,所述输出外齿圈(2-29)与所述麦克纳姆轮(2-30)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太阳轮I(2-12)与三体120°均匀分布的所述行星轮I(2-15)通过斜齿齿轮连接,所述行星轮I(2-15)通过齿轮连接与所述外齿圈(2-14)配合,所述太阳轮II(2-24)与三体120°均匀分布的所述行星轮II(2-25)通过斜齿齿轮连接,所述行星轮II(2-25)通过齿轮连接与所述输出外齿圈(2-29)配合形成左右连接的两级行星减速,实现狭小空间小功率大扭矩驱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小功率大负载举升全方位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组成(6)包括:尼龙托板(6-1)、托架(6-2)、限位板(6-3)、光电传感器(6-4)、连接架(6-5)、液压缸(6-6)、直线轴承(6-7)、导向柱(6-8)、连接板(6-9);所述尼龙托板(6-1)通过沉头螺栓与所述托架(6-2)连接,所述限位板(6-3)通过螺栓与所述托架(6-2)连接并与所述光电传感器(6-4)组合控制,所述光电传感器(6-4)安装在所述连接架(6-5)上,所述连接架(6-5)与所述直线轴承(6-7)通过螺旋安装在所述车体(1)的中间承重梁,所述液压缸(6-6)通过螺栓与所述连接架(6-5)连接,顶部与所述托架(6-2)铰接,所述导向柱(6-8)安装在所述直线轴承(6-7)内,顶部通过所述连接板(6-9)与所述托架(6-2)螺栓紧固,实现升降动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小功率大负载举升全方位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采用四轮单独驱动,配合所述轮系组成(2)的麦克纳姆轮(2-30)实现全方位行走零角度转向,车体高度较低,方便快捷的穿梭与工件底部,整体采用Q345钢材质,具有强度刚度大,抗冲击能力强,高负载的优点。 5.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小功率大负载举升全方位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齿轮I(2-5)和所述锥齿轮II(2-8)均采用45钢材质并开有相同规格的直齿锥齿轮,所述锥齿轮I(2-5)和所述锥齿轮II(2-8)的内孔分别通过所述键I(2-7)和所述键II(2-10)与所述输入轴(2-3)和所述连接轴I(2-9)连接,并通过所述双列深沟球轴承I(2-4)和所述双列深沟球轴承II(2-11)与所述换向器壳体(2-6)和所述压盖(2-13)配合,实现动力输出换向功能,减小轴向距离,节约轴向空间,所述换向器壳体(2-6)与所述压盖(2-13)通过沉头螺栓连接,在所述换向器壳体(2-6)端部开有垂直两条注油口,便于齿轮以及轴承的保养维护,提高使用寿命。 6.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小功率大负载举升全方位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I(2-15)为三体成120°均匀布局在所述太阳轮I(2-12)外围,并在所述外齿圈(2-14)内绕所述太阳轮I(2-12)旋转,带动所述销轴I(2-16)及所述连接轴II(2-17)旋转实现第一级行星减速,所述外齿圈(2-14)与所述减速器壳体(2-19)采用热装工艺安装,具有配合精度高、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安装的优点,所述连接轴II(2-17)通过所述键III(2-23)将扭矩传递到所述太阳轮II(2-24),所述行星轮II(2-25)为三体成120°均匀布局在所述太阳轮II(2-24)外围,通过所述滚针轴承(2-26)绕着所述销轴II(2-27)旋转,所述销轴II(2-27)与所述减速器壳体(2-19)固定连接,所述行星轮II(2-25)最终将扭矩传递到所述输出外齿圈(2-29)实现第二级行星减速,所述输出外齿圈(2-29)通过所述圆锥滚子轴承I(2-20)和所述圆锥滚子轴承II(2-31)与所述减速器壳体(2-19)连接,所述圆锥滚子轴承I(2-20)和所述圆锥滚子轴承II(2-31)对称分布在所述输出外齿圈(2-29)内齿的两侧,减小承重时产生的弯矩,减小齿轮间的非正常摩擦,提高使用寿命和维护周期。 7.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小功率大负载举升全方位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外齿圈(2-29)外圈加工有4条呈90°分布的连接键与所述麦克纳姆轮(2-30)内圈配合实现扭矩传递,配合所述输出外齿圈(2-29)左右对称呈90°分布的8个螺栓紧固,保证了麦克纳姆轮磨损后的更换便捷,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 8.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小功率大负载举升全方位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托板(6-1)为U型结构,配合所述托架(6-2)通过沉头螺栓紧固,实现对托举物件的保护,在针对不同托举物时,所述尼龙托板(6-1)更换针对特定物品的尼龙板,具有托举物品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9.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小功率大负载举升全方位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轴承(6-7)与所述车体(1)刚性连接,所述导向柱(6-8)通过所述连接板(6-9)与所述托架(6-2)刚性连接,提高整体部件的刚度,所述导向柱(6-8)置于所述直线轴承(6-7)内,提高所述托架(6-2)升降的平稳性,保证托举物件的安全,所述液压缸(6-6)、直线轴承(6-7)和导向柱(6-8)采用左右对称布局方式,有利于减小物件重心偏移后产生的翻转力矩,提高车身稳定性,提高整体车辆的安全性和使用性。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