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物流供需联盟构建中的伙伴评价研究
论文题名: 物流供需联盟构建中的伙伴评价研究
关键词: 物流供需联盟;伙伴评价;模糊综合评价;现代物流管理;企业体制
摘要: 现代物流将信息、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以及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成为生产、流通领域价值创造和成本节约的源泉。对于绝大多数工商企业来说,由于核心能力的限制,依靠自己单打独斗来经营物流已经显得力不从心,物流外包成为解决资源优势不足的方法之一。然而,这种简单的外包基于市场机会,交易双方都没有办法预测交易时间、交易内容,因此具有偶发性和不确定性;外包交易侧重于需求企业价值和利益的实现,没有很好的考虑和兼顾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重要地位和经济利益,物流供需双方往往因为一次或几次交易的讨价还价而不欢而散,由此带来因为重复选择交易对象而引起的成本消耗加大了物流外包的不稳定性。 本文认为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的战略定位都应从集中于内部活力和降低成本向关注供需双方整体利益转移,结成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这既是工商企业持续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策略、也是第三方物流成为供应链服务商,参与制定工商企业物流战略规划的前提。物流供需联盟作为介于企业和市场两种交易方式外的特殊形式——市场的组织化,基于战略联盟理论,联盟双方(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是长期合作、利润共享的关系,受契约的约束,超越了正常的市场交易。 物流企业既是联盟成员又相当于工商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这种安排既节省了交易费用又避免较高的组织费用,而且基于企业战略的相互配合,管理决策更加高屋建瓴,可以实现物流供需企业双赢、持续的发展。鉴于物流供需联盟的实践刚刚在业界开始,其构建过程极其复杂,而联盟构建的首要问题——联盟伙伴的选择,影响着联盟运营过程中盟员企业间的信任建立、利润分配等问题,是联盟能否顺利运作、盟员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就以下问题进行探讨,充实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构建供需联盟的理论依据及构建流程,并为联盟伙伴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方法。 1.在对物流供需联盟涵义的重新认识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一中间组织的特征,并廓清其与物流外包、虚拟物流企业的区别与联系。对前人关于物流供应商、物流需求商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联盟伙伴的评价方法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作了简要的评述。 2.从联盟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入手,就物流供需联盟构建的一般流程和关键环节进行了探讨;将企业选择供应商的RFP方法引入到物流供需联盟伙伴选择的程序中,并让物流企业作为联盟成员参与到伙伴评价和选择过程中。 3.分别从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的角度给出了联盟伙伴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结合一个供需联盟构建的案例,将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以及含偏好DEA方法模型分别应用到物流企业、工商企业的相互评价和选择中。
作者: 孙永丽
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导师: 郭伏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东北大学
学位年度: 2006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