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内部顶升纠倾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内部顶升纠倾方法,能够进行框架结构建筑物的纠倾,包括以下步骤:在发生倾斜的建筑物的地基沉降相对较大的区域的地基土中开挖工作坑,暴露出该处框架柱下方的独立基础;拆除同层框架柱和框架梁之间的填充墙;进行钻孔;在钻孔内设置混凝土灌注桩;在相邻框架柱间设置托换梁,所述托换梁与框架柱之间固定连接;在混凝土灌注桩和托换梁之间设置顶升装置,同时在沉降最小的一侧独立基础上安放配重;通过所述顶升装置抬升所述框架柱和独立基础,并在被抬升独立基础和工作坑底之间的空隙中填筑混凝土层;拆除所述顶升装置,并使托换梁支撑在混凝土灌注桩。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山东;37 |
申请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发明人: |
贾强;张鑫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2-25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5-03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143672.0 |
公开号: |
CN109706987A |
代理机构: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欢 |
分类号: |
E02D35/00(2006.01);E;E02;E02D;E02D35 |
申请人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临港开发区凤鸣路1000号 |
主权项: |
1.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内部顶升纠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发生倾斜的建筑物的地基沉降相对较大的区域的地基土中开挖工作坑,暴露出该处框架柱下方的独立基础;拆除同层框架柱和框架梁之间的填充墙以为纠倾施工提供空间; -进行钻孔,钻孔穿过所述独立基础进入下方地基土,直至持力土层; -在钻孔内设置混凝土灌注桩; -在相邻框架柱间设置托换梁,所述托换梁与框架柱之间固定连接; -在混凝土灌注桩和托换梁之间设置顶升装置,同时在沉降最小的一侧独立基础上安放配重,防止该基础被顶起; -通过所述顶升装置抬升所述框架柱和独立基础,并在被抬升独立基础和工作坑底之间的空隙中填筑混凝土层; -拆除所述顶升装置;并使托换梁支撑在混凝土灌注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内部顶升纠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钻孔至少设置两个,两个或者多个钻孔沿着所述的独立基础均匀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内部顶升纠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独立基础顶部安装钻孔机械进行钻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内部顶升纠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钻孔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灌注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内部顶升纠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灌注桩的桩顶高度低于或等于工作坑坑底。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内部顶升纠倾方法,其特征在于,托换梁与新浇混凝土灌注桩之间形成竖向空间,所述竖向空间用于设置顶升装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内部顶升纠倾方法,其特征在于,顶升装置通过托换梁将框架柱和独立基础抬升,抬升中以沉降最小一侧的独立基础为轴转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内部顶升纠倾方法,其特征在于,抬升过程中测量建筑物倾斜率和框架柱之间的沉降差,当建筑物倾斜率和框架柱之间的沉降差小于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后停止抬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内部顶升纠倾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混凝土灌注桩的钢筋接长至托换梁底,同时设置模板,浇筑混凝土,使托换梁支撑在混凝土灌注桩。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内部顶升纠倾方法,其特征在于,完成所有步骤之后,回填工作坑,恢复地面。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