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穿越溶洞段的基桩施工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穿越溶洞段的基桩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越溶洞段的基桩施工方法,首先勘探地质情况,确认桩孔位置;然后采用无泥浆参与的桩孔施工工艺进行穿越溶洞的桩孔施工;选择一个柱形气囊进行初步充气膨胀;将初步充气膨胀的柱形气囊下放至桩孔内,继续充气使位于溶洞内部区域的柱形气囊继续膨胀,使柱形气囊中部直径大于桩孔直径;利用预设在柱形气囊周边的导管向溶洞内部输送膨胀材料,利用膨胀材料对柱形气囊周边的溶洞空间进行填充;待膨胀材料将柱形气囊周边溶洞填充固化后,对柱形气囊进行放气回收;在桩孔内下放钢筋笼,然后浇注混凝土,完成变截面的基桩施工。本发明提施工工艺简单,具有降低成本,提高承载力,对溶洞地质环境扰动小,施工简单等优点。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湖北;42
申请人: 湖北工业大学
发明人: 刘永莉;庄心善;郭斌;肖衡林;李丽华;马强;周文佐;万娟;刘伦;胡智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1-10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5-14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021762.2
公开号: CN109750662A
代理机构: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 杨宏伟
分类号: E02D5/34(2006.01);E;E02;E02D;E02D5
申请人地址: 430068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南湖李家墩1村1号
主权项: 1.一种穿越溶洞段的基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勘探地质情况,确认桩孔位置; 步骤2、平整施工场地,采用无泥浆参与的桩孔施工工艺进行穿越溶洞的桩孔施工,直到桩孔深度达到溶洞底部的桩身设计深度; 步骤3、桩孔施工结束后,选择一个柱形气囊进行初步充气膨胀,膨胀至柱形气囊的柱身直径小于桩孔直径即可; 步骤4、下放经过初步充气处理后的柱形气囊至溶洞区域的桩孔底部,对柱形气囊进行再次充气,使柱形气囊顶部和底部分别卡在溶洞顶部和底部的桩孔内,与桩壁紧密结合,继续充气使位于溶洞内部区域的柱形气囊继续膨胀,使柱形气囊中部直径大于桩孔直径; 步骤5、利用预设在柱形气囊周边的导管向溶洞内部输送膨胀材料,利用膨胀材料对柱形气囊周边的溶洞空间进行填充; 步骤6、待膨胀材料将柱形气囊周边溶洞填充完成,固化后,对柱形气囊进行放气回收; 步骤7、在桩孔内下放钢筋笼,然后浇注混凝土,完成变截面的基桩施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材料为聚氨酯发泡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气囊高度=溶洞底部岩层桩孔深度+溶洞高度+0.5~1.0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气囊为圆柱形的橡胶柱形气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灌注桩需要穿越多个溶洞时,按照步骤2至步骤6从上至下依次对穿越多个溶洞的桩孔施工,之后按照步骤7浇注混凝土完成变截面的基桩施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孔采用全套管全回转钻机施工工艺施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回收柱形气囊后,利用导管对桩孔进行清孔处理。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