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外留线头易堆叠的线缆盘
专利名称: 一种外留线头易堆叠的线缆盘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留线头易堆叠的线缆盘,包括出线头组件及防滑组件,下层盘体与上层盘体为多边形结构;防滑组件设置于上层盘体和/或上层盘体上,堆叠时,相邻两线缆盘的防滑组件相互嵌合和/或扣紧和/或插紧;出线头组件设置于连接筒上,以便将连接筒外侧空间分割为绕线空间及置线空间或在连接筒内部形成置线空间,线缆缠绕在连接筒时,其内线头经出线头组件穿入置线空间内,以便对内线头加工或检测。本实用新型采用多边形结构设计,使相邻两线缆盘之间为边与边接触,提高堆叠的稳定性,具有防滑及出线头功能,在有效防滑的同时,将内线头外露,以便后续可以对内线头进行加工或检测。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四川;51
申请人: 冉启秀
发明人: 冉启秀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08-15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5-17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21311255.X
公开号: CN208869092U
分类号: B65H75/14(2006.01);B;B65;B65H;B65H75
申请人地址: 636700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洪口镇街道三洞桥街46号
主权项: 1.一种外留线头易堆叠的线缆盘,包括下层盘体(1)、上层盘体(2)、连接筒(3)及内筒(4),下层盘体(1)与上层盘体(2)上下水平间隔设置,连接筒(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下层盘体(1)与上层盘体(2)之间,内筒(4)设置于连接筒(3)内,并通过支板(7)连接固定于连接筒(3)的内侧壁上,形成整体的线缆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线头组件及防滑组件,其中,上述下层盘体(1)与上层盘体(2)为多边形结构,以便多个线缆盘堆叠时,相邻两线缆盘的下层盘体(1)与上层盘体(2)之间为边接触;上述防滑组件设置于下层盘体(1)和/或上层盘体(2)上,堆叠时,相邻两线缆盘的防滑组件相互嵌合和/或扣紧和/或插紧,以使相邻两线缆盘上下或水平固定,防止线缆盘堆叠时滑动;上述出线头组件设置于连接筒(3)上,以便将连接筒(3)外侧空间分割为绕线空间及置线空间或在连接筒(3)内部形成置线空间,线缆缠绕在连接筒时,其内线头经出线头组件穿入置线空间内,以便对内线头加工或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留线头易堆叠的线缆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层盘体(1)及上层盘体(2)为多边形结构,堆叠时,相邻两线缆盘下层盘体(1)及上层盘体(2)的侧边分别相互贴紧,形成边与边的接触,以提高堆叠稳定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留线头易堆叠的线缆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滑组件或包括凸环(8)、凹槽(10),其中,上述凸环(8)为环状结构,凸环(8)设置于下层盘体(1)或上层盘体(2)上,且与下层盘体(1)或上层盘体(2)同圆心;上述盘体设有加强筋(9),加强筋(9)沿径向方向间隔设置于上层盘体(2)或下层盘体(1)上;上述凹槽(10)开设于加强筋(9)上,并向加强筋(9)内凹陷,多个凹槽(10)沿圆周方向形成圆状的槽体,该圆状槽体与凸环(8)在竖直方向上对应设置;堆叠时,上下相邻的两线缆盘的一个线缆盘的凸环(8)嵌入另一线缆盘的凹槽(10)形成的圆状槽体内,使两线缆盘相互嵌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留线头易堆叠的线缆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滑组件或包括L扣(11)及扣槽(12),其中,上述L扣(11)包括至少二个,L扣(11)沿周沿方向间隔设置于下层盘体(1)或上层盘体(2)的侧壁上,并向外延伸;上述扣槽(12)包括至少二个,扣槽(12)沿周沿方向间隔设置于下层盘体(1)或上层盘体(2)的侧壁上,并向内凹陷,相邻两扣槽(12)之间的圆心角与相邻两L扣(11)之间的圆心角相同;堆叠时,水平面内相邻的两线缆盘的一个线缆盘的L扣(11)扣入另一个线缆盘的扣槽(12)内,使两线缆盘相互扣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留线头易堆叠的线缆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滑组件或包括插槽(B)及插块(13),其中上述插槽(B)包括至少二个,插槽(B)间隔设置于上层盘体(2)或下层盘体(1)上;上述插块(13)包括至少二个,插块(13)间隔设置于下层盘体(1)或上层盘体(2)上,且上下对于插槽(B)设置;堆叠时,上下相邻的两线缆盘的一个线缆盘的插块(13)插入另一个线缆盘的插槽(B)内,使两线缆盘相互插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留线头易堆叠的线缆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滑组件或包括第一斜块(18)及第二斜块(19),其中,上述第一斜块(18)包括至少二块,第一斜块(18)间隔设置于上层盘体(2)或下层盘体(1)上,并沿径向方向延伸,第一斜块(18)由外向内逐步向下倾斜;上述第二斜块(19)包括至少二块,第二斜块(19)间隔设置于下层盘体(1)或上层盘体(2)上,并沿径向方向延伸,第二斜块(19)由外向内逐步向上倾斜,且倾斜角度与第一斜块(18)相同;堆叠时,上下相邻的两线缆盘的一个线缆盘的第一斜块(18)与另一个线缆盘的第二斜块(19)相互贴合,以便限位两线缆盘。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外留线头易堆叠的线缆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线头组件或包括隔盘(5),隔盘(5)水平设置于下层盘体(1)与上层盘体(2)之间,且固定于连接筒(3)的外壁上,将下层盘体(1)与上层盘体(2)之间的间隔空间分割为上下两层绕线空间,隔盘(5)上开设有出线口(A),线缆在隔盘(5)一侧的绕线空间绕线后,其内线头可经出线口(A)穿入隔盘(5)另一侧的绕线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外留线头易堆叠的线缆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线头组件或包括出线槽(C)及支撑板(14),其中,上述出线槽(C)开设于连接筒(3)的侧壁上,并贯通连接筒(3)的侧壁;上述支撑板(14)水平设置于连接筒(3)内部,支撑板(14)使位于出线槽(C)一侧的连接筒(3)内部空间形成置线空间;线缆缠绕在连接筒(3)上时,其内线头经出线槽(C)穿入连接筒(3)内,并经出线槽(C)进入置线空间,经支撑板(14)支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外留线头易堆叠的线缆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置线空间顶部的连接筒(3)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二个第一卡块(17);置线空间顶部可拆卸地盖设有盖板(15);上述盖板(15)的下部侧壁上设有至少二个第二卡块(16),盖板(15)盖设在置线空间顶部时,第一卡块(17)与第二卡块(16)相互旋转卡合,以使盖板(15)可拆卸地连接在连接筒(3)上。 10.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外留线头易堆叠的线缆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线头组件或包括出线槽(C)、隔板(20)及挡片(21),其中,上述出线槽(C)包括至少二个,出线槽(C)开设于连接筒(3)与上层盘体(2)的连接处,并贯通连接筒(3)与上层盘体(2);上述隔板(20)包括至少二块,隔板(20)沿圆周方向水平间隔地连接于连接筒(3)与内筒(4)之间,在连接筒(3)与内筒(4)之间形成置线空间;缠绕在连接筒(3)外部的线缆的内线头经出线槽(C)穿入连接筒(3)内,并经隔板(20)支撑;上述挡片(21)包括至少二片,挡片(21)沿圆周方向间隔连接于内筒(4)的侧壁上,并向外延伸,以便阻挡放置在隔板(20)上的线缆。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