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自立式复合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的一种自立式复合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针对现有围护型式存在位移变形偏大、占地空间较宽及支撑系统影响出土效率的问题。它包括: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由多排格栅形水泥土搅拌桩组成;多个刚性构件,间隔设置于迎坑面和迎土面的至少两排水泥土搅拌桩内;顶圈梁,设置于刚性构件顶部并与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的盖板整浇,以及间隔设置于顶圈梁之间的连系梁。施工方法:在基坑四周施工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沿迎坑面和迎土面的至少两排水泥土搅拌桩的中心线间隔套打刚性构件;在刚性构件顶部浇筑顶圈梁,两个顶圈梁之间间隔设置连系梁并与盖板整浇;施工完成后拔除刚性构件,拔除空隙采用压密注浆或素土回填密实。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上海;31 |
申请人: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林巧;钟铮;吴小建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12-28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5-2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11621834.9 |
公开号: |
CN109778867A |
分类号: |
E02D17/04(2006.01);E;E02;E02D;E02D17 |
申请人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山路33号 |
主权项: |
1.一种自立式复合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由沿基坑四周设置的多排格栅形的水泥土搅拌桩组成,其中,在迎坑面和迎土面均设置至少两排平行的水泥土搅拌桩,同排相邻的所述水泥土搅拌桩之间以及相邻两排所述水泥土搅拌桩之间均相互咬合,迎坑面和迎土面的至少两排水泥土搅拌桩之间纵向间隔设置多个搅拌桩列,所述搅拌桩列由多个横向相互咬合的所述水泥土搅拌桩组成,用于连接迎坑面和迎土面的所述至少两排水泥土搅拌桩; 多个刚性构件,纵向且间隔设置于所述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的迎坑面和迎土面的所述至少两排水泥土搅拌桩内,且所述刚性构件的中心与所述至少两排水泥土搅拌桩的中心重合; 顶圈梁,设置于所述刚性构件顶部并与所述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的盖板整浇,以及; 连系梁,平行且间隔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顶圈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立式复合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构件为钢筋混凝土板桩或型钢,所述钢筋混凝土板桩的横截面为工字型、矩形、十字型或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立式复合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构件与所述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边缘的净距D不小于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立式复合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迎坑面和迎土面的所述至少两排水泥土搅拌桩内的刚性构件位置相对应或交错设置,所述连系梁与迎坑面或/和迎土面的所述至少两排水泥土搅拌桩内的刚性构件的中心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立式复合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板桩的横截面呈工字形,其内部设有多个纵向贯通的注浆孔,相邻两个所述注浆孔之间通过多个水平分布的水力通道连通,且每个所述注浆孔通过多个水平分布的水平通道与外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立式复合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桩列内设置钢筋、钢管、毛竹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7.一种自立式复合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S1:在基坑四周施工多排格栅形的水泥土搅拌桩形成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其中,迎坑面和迎土面分别施工至少两排平行的水泥土搅拌桩,同排相邻的所述水泥土搅拌桩之间以及相邻两排所述水泥土搅拌桩之间均相互咬合,在迎坑面和迎土面的所述至少两排水泥土搅拌桩之间间隔设置多个搅拌桩列,所述搅拌桩列由多个横向相互咬合的所述水泥土搅拌桩组成; S2:沿迎坑面和迎土面的至少两排水泥土搅拌桩的中心线间隔套打刚性构件; S3:在所述刚性构件顶部浇筑顶圈梁,相邻两个所述顶圈梁之间浇筑连系梁,且所述顶圈梁与所述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的盖板整浇; S4:基坑施工完成后,拔除所述刚性构件,拔除空隙采用压密注浆或素土回填密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至少两排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后7天内,在所述至少两排水泥土搅拌桩内采用跳打方式套打施工所述刚性构件,且相邻两根所述刚性构件的施工间隔不少于2天。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刚性构件采用横截面为工字型、矩形、十字型或圆形的钢筋混凝土板桩,其中,所述钢筋混凝土板桩的横截面呈工字形时,其内部设有多个纵向贯通的注浆孔,相邻两个所述注浆孔之间通过多个水平分布的水力通道连通,且每个所述注浆孔通过多个水平分布的水平通道与外部连通;所述步骤S4中,基坑施工完成后,从所述注浆孔注入高压水流劈裂分离所述钢筋混凝土板桩与所述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刚性构件采用型钢,在所述型钢插入所述至少两排水泥土搅拌桩之前,所述型钢表面预先涂刷减摩材料;所述步骤S4中,基坑施工完成后,拔除所述型钢。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