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车用内嵌式防水雾系统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窗除水雾技术,提出一种车用内嵌式防水雾系统。本申请解决了目前汽车使用过程中,由于车内外温差较大会在车窗上形成水雾甚至结霜,通过开启车内的空调进行除霜或除水雾,成本昂贵、浪费资源的问题。本申请技术方案要点为:包括三极管、汽车启动开关、二极管一、二极管二、电阻、电源模块、挡风玻璃、温度传感器一、温度传感器二、信号采集装置、加热装置和微处理器,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车窗内外温度,并将微处理器进行判断,若车窗内外温差达到规定值,则通过加热装置对挡风玻璃进行加热,实现除水雾及除霜。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自动对汽车挡风玻璃进行除霜或除水雾,并且投入成本低。适用于汽车车窗。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四川;51 |
申请人: |
攀枝花学院 |
发明人: |
沈中伟;黄筱潇;刘国政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07-23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5-2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21171238.0 |
公开号: |
CN208881750U |
代理机构: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凌峰 |
分类号: |
B60S1/02(2006.01);B;B60;B60S;B60S1 |
申请人地址: |
617000 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机场路10号 |
主权项: |
1.车用内嵌式防水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极管、汽车启动开关、二极管一、二极管二、电阻、电源模块、挡风玻璃、温度传感器一、温度传感器二、信号采集装置、加热装置和微处理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一设置于挡风玻璃外侧,温度传感器二设置于挡风玻璃内侧,所述温度传感器一的输出端和温度传感器二的输出端均与信号采集装置的输入端连接,信号采集装置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一个输入接口连接,微处理器的输出接口连接三极管的基极,微处理器的电源接口连接电源模块的正极,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源模块的正极,发射极连接二极管一的阴极,汽车启动开关的一端连接电源模块的正极,另一端连接二极管二的阴极,二极管一和二极管二的阳极均通过电阻连接电源模块的正极,加热装置的输入端连接二极管一的阳极,输出端连接地线,加热装置内嵌于挡风玻璃中,电源模块的负极连接地线;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至少一根金属合金丝、粗铜丝一和粗铜丝二,所述合金丝以4厘米的纵向间距横向均匀地嵌入到挡风玻璃中,并将所有合金丝两端在玻璃边缘上相连使所有合金丝形成并联的回路,粗铜丝一和粗铜丝二分别内嵌于挡风玻璃中所有合金丝形成并联的回路的两侧,粗铜丝一的一端与二极管一的阳极连接,另一端通过所有合金丝形成并联的回路与粗铜丝二的一端连接,粗铜丝二的另一端连接地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内嵌式防水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一和二均为型号为AD590的温度-电流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内嵌式防水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合金丝为铜锡合金丝。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内嵌式防水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合金丝的横截面面积均为0.2平方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内嵌式防水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铜丝一和粗铜丝二的横截面面积均为3平方毫米。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