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密度梯度抗震建筑结构
专利名称: 一种密度梯度抗震建筑结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度梯度抗震建筑结构,属于建筑结构抗震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已开挖地基、锚杆、通过锚杆固定在地基边坡上和地基固有基础平面上的密度梯度材料,所述密度梯度材料的转角处为粘结、焊接或螺栓连接。所述密度梯度材料的组成为非金属‑非金属、非金属‑金属或金属‑金属;所述密度梯度材料至少包括Ⅰ级密度材料、Ⅱ级密度材料、Ⅲ级密度材料和Ⅳ级密度材料四个等级。本实用新型直接在建筑结构地基边坡和地基固有基础实施抗震防护,避免了在建筑结构中添加抗震材料的繁琐工艺,降低了抗震材料的消耗,不改变建筑结构自身重量,有利于提高建筑结构整体的安全性。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山东;37
申请人: 青岛理工大学
发明人: 缪玉松;张春巍;曹金凤;朱立猛;张兆军;孙宇雁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07-27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5-24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21213838.9
公开号: CN208899544U
代理机构: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巩同海
分类号: E02D31/08(2006.01);E;E02;E02D;E02D31
申请人地址: 266033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抚顺路11号
主权项: 1.一种密度梯度抗震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已开挖地基(1)、锚杆(3)、固定在已开挖地基(1)边坡上和固有基础(10)上的密度梯度材料(2),所述密度梯度材料(2)的转角处为粘结、焊接或螺栓(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度梯度抗震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基衬护(4),所述地基衬护(4)铺设于固定在固有基础(10)平面上的密度梯度材料(2)的上方以及固定在已开挖地基(1)边坡上的密度梯度材料(2)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度梯度抗震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在已开挖地基(1)边坡上的密度梯度材料(2)的密度梯度变化为由外往内依次增加,固定在地基固有基础(10)平面上的密度梯度材料(2)的密度梯度变化为由下向上依次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度梯度抗震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度梯度材料(2)的组成为非金属-非金属、非金属-金属或金属-金属;所述密度梯度材料(2)至少包括Ⅰ级密度材料(6)、Ⅱ级密度材料(7)、Ⅲ级密度材料(8)和Ⅳ级密度材料(9)四个等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度梯度抗震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Ⅰ级密度材料(6)的密度ρ1为0<ρ1≤1.1g/cm3,Ⅱ级密度材料(7)的密度ρ2为1.1g/cm3<ρ2≤2.8g/cm3,Ⅲ级密度材料(8)的密度ρ3为2.8g/cm3<ρ3≤6.5g/cm3,Ⅳ级密度材料(9)的密度ρ4为ρ4>6.5g/cm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度梯度抗震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度梯度材料(2)的等级为4~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度梯度抗震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3)长度≥1m,锚固力不低于60K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度梯度抗震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在已开挖地基(1)边坡上的密度梯度材料(2)的底部比固有基础(10)平面下方深0.5~2m。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