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装配式自止水地下管廊构造及施工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自止水地下管廊构造及施工方法,属于地下管廊技术领域。该管廊构造分别由预制左顶板模壳、预制右顶板模壳、预制左侧墙模壳、预制内隔墙模壳、预制右侧墙模壳、预制左底板模壳和预制右底板模壳七个预制模壳拼装而成;本发明所提供的装配式自止水地下管廊,通过预制模壳,于现场吊装拼接,减少了湿作业与施工现场的污染,并且缩短工期、节约造价,内部设置双层保温板形成自止水的地下管廊,避免了内部钢筋和管线遭受雨水的侵蚀,提高地下管廊的使用年限与管线的使用寿命,且运用保温模壳一体化技术,先预制模壳拼装后内部浇筑,可以使得装配式地下管廊整体性更佳,提高了抗震性能。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江西;36 |
申请人: |
江西万和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万保金;万骏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3-18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5-24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201234.5 |
公开号: |
CN109797777A |
代理机构: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戴继翔 |
分类号: |
E02D29/045(2006.01);E;E02;E02D;E02D29 |
申请人地址: |
330200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武阳镇创业园 |
主权项: |
1.一种装配式自止水地下管廊构造,其特征在与:该管廊构造分别由预制左顶板模壳(1)、预制右顶板模壳(2)、预制左侧墙模壳(3)、预制内隔墙模壳(4)、预制右侧墙模壳(5)、预制左底板模壳(6)和预制右底板模壳(7)七个预制模壳拼装而成; 该管廊构造的顶部为预制左顶板模壳(1)和预制右顶板模壳(2),该管廊构造的两侧分别为预制左侧墙模壳(3)和预制右侧墙模壳(5),该管廊构造的底部为预制左底板模壳(6)和预制右底板模壳(7),该管廊构造的中部为预制内隔墙模壳(4)将管廊构造分隔为两个中空结构; 在预制左顶板模壳(1)、预制右顶板模壳(2)、预制左底板模壳(6)和预制右底板模壳(7)上设置有模壳预留灌浆孔(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自止水地下管廊构造,其特征在与:所述预制左顶板模壳(3)由左顶板钢丝网片(8)、左顶板外钢丝网架保温板(9)、左顶板内钢丝网架保温板(10)、左顶板外混凝土模板(11)、左顶板内混凝土模板(12)、左顶板对拉限位件(13)、左顶板内部钢筋(14)组成; 左顶板外混凝土模板(11)内附有左顶板钢丝网片(8),且预制时与左顶板钢丝网架保温板(9)连为一体;左顶板内混凝土模板(12)预制时与左顶板内钢丝网架保温板(10)连为一体; 左顶板外混凝土模板(11)与左顶板内混凝土模板(12)通过左顶板对拉限位件(13)连接固定,中间预留的混凝土现浇段放置左顶板内部钢筋(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自止水地下管廊构造,其特征在与:所述预制右顶板模壳(2)由右顶板钢丝网片(15)、右顶板外钢丝网架保温板(16)、右顶板内钢丝网架保温板(17)、右顶板外混凝土模板(18)、右顶板内混凝土模板(19)、右顶板对拉限位件(20)和右顶板内部钢筋(21)组成; 右顶板外混凝土模板(18)内附有右顶板钢丝网片(15),且预制时与右顶板外钢丝网架保温板(16)连为一体;右顶板内混凝土模板(19)预制时与右顶板内钢丝网架保温板(17)连为一体; 右顶板外混凝土模板(18)与右顶板内混凝土模板(19)通过右顶板对拉限位件(20)连接固定,中间预留的混凝土现浇段放置右顶板内部钢筋(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自止水地下管廊构造,其特征在与:所述预制左侧墙模壳(3)由左侧墙钢丝网片(22)、左侧墙外钢丝网架保温板(23)、左侧墙内钢丝网架保温板(24)、左侧墙外混凝土模板(25)、左侧墙内混凝土模板(26)、左侧墙对拉限位件(27)和左侧墙内部钢筋(28)组成; 左侧墙外混凝土模板(25)内附有左侧墙钢丝网片(22),且预制时与左侧墙外钢丝网架保温板(23)连为一体;左侧墙内混凝土模板(26)预制时与左侧墙内钢丝网架保温板(24)连为一体; 左侧墙外混凝土模板(25)与左侧墙内混凝土模板(26)通过左侧墙对拉限位件(27)连接固定,中间预留的混凝土现浇段放置左侧墙内部钢筋(2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自止水地下管廊构造,其特征在与:所述预制内隔墙模壳(4)由内隔墙钢丝网片(29)、内隔墙钢丝网架保温板(30)、内隔墙混凝土模板(31)、内隔墙对拉限位件(32)和内隔墙内部钢筋(33)组成; 两侧的内隔墙混凝土模板(31)内附有内隔墙钢丝网片(29),且预制时与内隔墙钢丝网架保温板(30)连为一体; 两侧的内隔墙混凝土模板(31)之间通过内隔墙对拉限位件(32)连接固定,中间预留的混凝土现浇段放置内隔墙内部钢筋(3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自止水地下管廊构造,其特征在与:所述预制右侧墙模壳(5)由右侧墙钢丝网片(34)、右侧墙外钢丝网架保温板(35)、右侧墙内钢丝网架保温板(36)、右侧墙外混凝土模板(37)、右侧墙内混凝土模板(38)、右侧墙对拉限位件(39)和右侧墙内部钢筋(40)组成; 右侧墙外混凝土模板(37)内附有右侧墙钢丝网片(34),且预制时与右侧墙外钢丝网架保温板(35)连为一体;右侧墙内混凝土模板(38)预制时与右侧墙内钢丝网架保温板(36)连为一体; 右侧墙外混凝土模板(37)与右侧墙内混凝土模板(38)通过右侧墙对拉限位件(39)连接固定,中间预留的混凝土现浇段放置右侧墙内部钢筋(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自止水地下管廊构造,其特征在与:所述预制左底板模壳(6)由左底板钢丝网片(41)、左底板外钢丝网架保温板(42)、左底板内钢丝网架保温板(43)、左底板外混凝土模板(44)、左底板内混凝土模板(45)、左底板对拉限位件(46)和左底板内部钢筋(47)组成; 左底板外混凝土模板(44)内附有左底板钢丝网片(41),且预制时与左底板外钢丝网架保温板(42)连为一体;左底板内混凝土模板(45)预制时与左底板内钢丝网架保温板(43)连为一体; 左底板外混凝土模板(44)与左底板内混凝土模板(45)通过左底板对拉限位件(46)连接固定,中间预留的混凝土现浇段放置左底板内部钢筋(4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自止水地下管廊构造,其特征在与:所述预制右底板模壳(7)由右底板钢丝网片(48)、右底板外钢丝网架保温板(49)、右底板内钢丝网架保温板(50)、右底板外混凝土模板(51)、右底板内混凝土模板(52)、右底板对拉限位件(53)和右底板内部钢筋(54)组成; 右底板外混凝土模板(51)内附有右底板钢丝网片(48),且预制时与右底板外钢丝网架保温板(49)连为一体;右底板内混凝土模板(52)预制时与右底板内钢丝网架保温板(50)连为一体; 右底板外混凝土模板(51)和右底板内混凝土模板(52)通过右底板对拉限位件(53)连接固定,中间预留的混凝土现浇段放置右底板内部钢筋(54)。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装配式自止水地下管廊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施工方法分为两部分:模壳构件生产与加工方法和模壳构件的施工安装方法; 其中模壳构件生产与加工方法: 1、模壳构件图完成认后,把模壳构件图深化为模壳加工图,包括各类模壳构件截面的准确尺寸、骨架钢筋或钢丝的配置、保温板的规格、型号、预制管线定位及大小、预埋件的材料规格形状详图、吊钩位置及大小、定位固定件和穿墙孔眼的信息特征;将各类模壳加工图交付车间进行生产; 2、模壳构件采用立模生产,在侧模台上配置芯模,在端模上设置可开合的方孔或圆孔形成端模或端口模; 3、芯模和端模可调节不同的尺寸,以满足不同模壳构件尺寸的截面要求; 4、模台在布料后自动振动成形,运送至养护池或养护窖养护; 5、钢筋或钢丝网片骨架按加工图纸要求绑扎成形后,固定预埋管线及固定件、吊钩,再安装保护层和定位钢筋; 6、骨架入模前核对尺寸,并试吊入模,当骨架钢度不足产生变形时,应对骨架钢筋进行加强; 7、混凝土坍落度应控制在220mm~250mm,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控制在5mm~10mm; 8、模壳构件养护后,对模壳构件进行编号,编号信息包括项目名称、生产单位、构件名称和位置号、构件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生产日期、验收日期、出厂日期,质量编号; 其中模壳构件的施工安装方法: 1、构件进场检验:构件进场前需按图纸要求对层构件种类、规格、尺寸、数量及编号部位进行验收,按每种构件吊装的先后顺序按计划进场和堆放; 2、现场工作面放线及定位:现场工作面清理、放线,对定位点进行标记或提前预埋卡槽,吊装前座浆找平,准备支撑材料和清理支撑点; 3、基础垫层施工:先进行基础排水设施的施工,对管廊基层进行夯实,支边模,浇注垫层混凝土; 4、地下管廊预制模壳的吊装与拼接:该方法中的装配式自止水地下管廊由七个预制模壳构成,先放线定位,按构件安装顺序和对应编号吊装,首先将预制左底板模壳(6)与预制右底板模壳(7)吊装至基础垫层上,再检查支撑点位置,调整连接处钢筋,再分别吊装预制左侧墙模壳(3)、预制内隔墙模壳(4)和预制右侧墙模壳(5),吊装时应对准定位线垂直下放,配合人员应准备手动工具配合就位,安装支撑杆,调整平整和垂直后固定支撑,后对拼接好的模壳接缝处进行局部混凝土现浇连接,并采用止水钢板或在防水构造处进行防水油膏处理,完成后再吊装预制左顶板模壳(1)与预制右顶板模壳(2),按先后顺序和编号吊装,基层用高标号砂浆座浆,在模壳构造缝处进行防水处理,吊装前需拱设人工操作脚手架并进行安全防护,预制顶板模壳的板缝进行防水处理后进行局部接缝连接处的混凝土浇注,再从模壳预留灌浆孔中灌入混凝土,将各拼装好的模壳连为一个整体,完成主体结构的施工。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