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利用边滩漂石调沙的支流强来沙条件下干支交汇淤积段高水位致灾防治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边滩漂石调沙的支流强来沙条件下干支交汇淤积段高水位致灾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定需要进行边滩漂石调沙的干支交汇处的干流河段作为目标河段,目标河段为陡缓衔接河段,陡缓衔接河段的上游河段的沟床比降大于下游河段的沟床比降,干支流交汇处的支流的沟床比降大于陡缓衔接河段的上游河段的沟床比降;(2)勘测目标河段在干支流交汇处的泥沙淤积体的位置;(3)在目标河段的上游河段的左岸边滩和右岸边滩上交错布置漂石,最上游的漂石位于干支流交汇口以及和目标河段的干支流交汇处的泥沙淤积体的上游。该方法可提高山区河流干支流交汇淤积段在支流强来沙条件下的泄洪能力。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四川;51 |
申请人: |
四川大学 |
发明人: |
王协康;雷明;许泽星;刘兴年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1-18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5-24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048603.1 |
公开号: |
CN109797707A |
代理机构: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郭萍 |
分类号: |
E02B3/02(2006.01);E;E02;E02B;E02B3 |
申请人地址: |
610065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一环路南一段24号 |
主权项: |
1.利用边滩漂石调沙的支流强来沙条件下干支交汇淤积段高水位致灾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定需要进行边滩漂石调沙的干支交汇处的干流河段作为目标河段,目标河段为陡缓衔接河段,陡缓衔接河段的上游河段的沟床比降大于下游河段的沟床比降,干支流交汇处的支流的沟床比降大于陡缓衔接河段的上游河段的沟床比降; (2)勘测目标河段在干支流交汇处的泥沙淤积体的位置; (3)在目标河段的上游河段的左岸边滩和右岸边滩上交错布置漂石,将布置在最上游的漂石记作第一漂石,除第一漂石之外,将布置在左岸边滩的漂石记作第二漂石,将布置在右岸边滩的漂石记作第三漂石,第一漂石位于干支流交汇口以及和目标河段的干支流交汇处的泥沙淤积体的上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边滩漂石调沙的支流强来沙条件下干支交汇淤积段高水位致灾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第二漂石和与该第二漂石相邻的两个第三漂石之间的距离均为该第二漂石所处位置河宽的1.5~3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利用边滩漂石调沙的支流强来沙条件下干支交汇淤积段高水位致灾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漂石的尺寸为第一漂石所处位置河宽的15%~30%,第二漂石的尺寸为各第二漂石所处位置河宽的15%~30%,第三漂石的尺寸为各第二漂石所处位置河宽的15%~3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利用边滩漂石调沙的支流强来沙条件下干支交汇淤积段高水位致灾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目标河段的上游河段布置的漂石至少为4个。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利用边滩漂石调沙的支流强来沙条件下干支交汇淤积段高水位致灾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漂石位于干支流交汇口以及目标河段的干支流交汇处的泥沙淤积体的上游,第二漂石和第三漂石均位于目标河段的干支流交汇处的泥沙淤积体的下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利用边滩漂石调沙的支流强来沙条件下干支交汇淤积段高水位致灾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漂石位于目标河段的干支流交汇处的泥沙淤积体最上游的边缘处。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