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深基坑外支撑结构
专利名称: 深基坑外支撑结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包括:环形挡墙结构,用于实现基坑挡土和/或止水的作用;其中,所述环形挡墙结构至少包括第一挡墙部分、第二挡墙部分和第三挡墙部分,所述第一挡墙部分和所述第三挡墙部分分别与第二挡墙部分相接;所述第一挡墙部分、所述第二挡墙部分和所述第三挡墙部分分别实现不同方向的挡土和/或止水;还包括:支撑结构,位于所述环形挡墙结构的基坑外侧;承拉部件,分别与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挡墙部分连接;承压部件,分别与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一挡墙部分、所述第三挡墙部分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由于结构简单,从而造价低、施工难度低且工期较短。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江西;36
申请人: 江西基业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献刚;章学良;柯贤送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09-04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5-24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21443951.6
公开号: CN208899495U
分类号: E02D17/04(2006.01);E;E02;E02D;E02D17
申请人地址: 330200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富山东大道1211号
主权项: 1.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包括: 环形挡墙结构,用于实现基坑挡土和/或止水的作用;其中,所述环形挡墙结构至少包括第一挡墙部分、第二挡墙部分和第三挡墙部分,所述第一挡墙部分和所述第三挡墙部分分别与第二挡墙部分相接;所述第一挡墙部分、所述第二挡墙部分和所述第三挡墙部分分别实现不同方向的挡土和/或止水;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结构,位于所述环形挡墙结构的基坑外侧; 承拉部件,分别与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挡墙部分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挡墙部分所受到的朝向基坑内侧的土体压力转移到所述支撑结构上; 承压部件,分别与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一挡墙部分、所述第三挡墙部分连接,用于将所述支撑结构受到的朝向所述基坑内侧的土体压力转移至所述第一挡墙部分和所述第三挡墙部分上,从而抵消所述支撑结构受到的朝向所述基坑内侧的土体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拉部件位于所述土体的外部,和/或所述承压部件位于所述土体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至少大部分位于所述土体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拉部件与所述第二挡墙部分的中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压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挡墙部分和所述第三挡墙部分的靠近所述第二挡墙部分的端部连接,形成支撑;或者,分别与所述第一挡墙部分和所述第三挡墙部分的中部连接,形成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二挡墙部分和所述承压部件连接,用于将所述承压部件所受到压力转移到所述第二挡墙部分,从而实现对所述承压部件形成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拉部件为承拉杆; 所述承压部件为承压杆;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第一支撑杆,一端与所述承压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墙部分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挡墙部分所受到的朝向所述基坑内侧的土体压力转移到所述承压杆上,从而形成对所述第二挡墙部分的牵拉; 第二支撑杆,两端分别与两根承压杆连接,用于实现两根所述承压杆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杆形成相互支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挡墙结构呈矩形,且包括相互咬合在一起的若干个T型咬合桩单元; 每个所述T型咬合桩单元由至少四根桩体咬合构成,包括主体部分和与所述主体部分垂直设置的朝基坑外侧突出延伸部分; 所述延伸部分内部插设有I型板桩; 相邻两个T型咬合桩单元的咬合处插设有向整个桩体纵向延伸的槽钢,且所述槽钢靠近所述基坑外侧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挡墙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环形挡墙结构顶部的压顶冠梁和与压顶冠梁连接的衡架; 所述承压杆和所述第一支撑杆分别支撑在所述压顶冠梁或所述衡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深基坑外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结构为插设于土体内的桩体。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