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贮液器及制造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贮液器及制造方法
摘要: 一种贮液器包括壳体主体、盖体部、端盖部,所述盖体部与所述壳体主体的第一端部相连接,所述端盖部与所述壳体主体的第二端部相连接,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相对设置,所述端盖部具有第一口及第二口,所述壳体具有贮液腔,所述第二口与该贮液腔相连通,所述壳体主体的第一端部形成有连接部和/或所述壳体主体的第二端部形成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具有螺纹连接部,所述盖体部具有螺纹配合部和/或所述端盖部的配合部具有螺纹配合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盖体之间机械连接且密封设置。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浙江;33
申请人: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7-11-20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5-28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711159261.8
公开号: CN109808440A
分类号: B60H1/00(2006.01);B;B60;B60H;B60H1
申请人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12号大街301号
主权项: 1.一种贮液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壳体主体、盖体部、端盖部,所述盖体部与所述壳体主体的第一端部相连接且密封设置,所述端盖部与所述壳体主体的第二端部相连接且密封设置,所述壳体主体的第一端部与所述壳体主体的第二端部相对设置; 所述端盖部具有第一口及第二口,所述壳体具有贮液腔,所述第二口与该贮液腔相连通,所述贮液器还包括吸液管,所述吸液管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端盖部相对限位设置,所述第一口的一端与该吸液管的第一端口相连通,该吸液管的第二端口与所述贮液腔相连通,所述壳体主体的第一端部与所述壳体主体的第二端部至少一个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具有螺纹连接部,所述盖体部与所述端盖部至少一个具有螺纹配合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螺纹配合部之间机械连接且密封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部具有倾斜导引部,该倾斜导引部位于所述第一口的内周侧;和/或所述吸液管具有配合导引部,该配合导引部位于所述吸液管的管壁外周侧; 所述螺纹连接部包括内螺纹连接结构,该内螺纹连接结构位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内周侧壁,对应地,所述盖体部的螺纹配合部与所述端盖部的螺纹配合部两者中至少一个包括外螺纹连接结构,所述内螺纹连接结构与所述外螺纹连接结构相互螺纹连接固定,所述贮液器包括至少一个密封件,该密封件位于所述壳体主体内,且该密封件的外周侧与所述壳体的内周侧壁相接触,该密封件的内周侧与所述盖体部和/或所述端盖部的配合部相接触; 或者,所述螺纹连接部包括外螺纹连接结构,该外螺纹连接结构位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外周侧壁,对应地,所述盖体部的螺纹配合部与所述端盖部的螺纹配合部两者中至少一个包括内螺纹连接结构,所述外螺纹连接结构与所述内螺纹连接结构相互螺纹连接固定,所述贮液器包括至少一个密封件,该密封件位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外周侧,且该密封件的内周侧与所述壳体的外周侧壁相接触,该密封件的外周侧与所述配合部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部包括第一周壁部及第一肩部,该第一肩部的外周当量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周壁部的内周当量直径,所述壳体主体包括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肩部抵接,所述壳体主体的第一端部形成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具有螺纹连接部,所述螺纹连接部包括内螺纹连接结构,该内螺纹连接结构位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内周侧壁,所述盖体部设有螺纹配合部,所述螺纹配合部包括外螺纹连接结构,所述螺纹配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周壁部的径向外周侧,所述内螺纹连接结构与所述外螺纹连接结构相互螺纹连接固定,所述贮液器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盖体部之间,所述端盖部与所述壳体主体为一体结构; 或,所述端盖部包括第二周壁部及第二肩部,该第二肩部的外周当量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周壁部的内周当量直径,所述壳体主体包括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肩部抵接,所述壳体主体的第二端部形成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具有螺纹连接部,所述螺纹连接部包括内螺纹连接结构,该内螺纹连接结构位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内周侧壁,所述端盖部设有螺纹配合部,所述螺纹配合部包括外螺纹连接结构,所述螺纹配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周壁部的径向外周侧,所述内螺纹连接结构与所述外螺纹连接结构相互螺纹连接固定,所述贮液器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端盖部之间,所述盖体部与所述壳体主体为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部包括第一周壁部及第一肩部,该第一肩部的外周当量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周壁部的内周当量直径,所述壳体主体包括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肩部抵接,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螺纹连接部具有第一螺纹连接部及第二螺纹连接部,所述壳体主体的第一端部形成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第一螺纹连接部,所述第一螺纹连接部包括内螺纹连接结构,该内螺纹连接结构位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内周侧壁,所述螺纹配合部包括第一螺纹配合部及第二螺纹配合部,所述盖体部设有第一螺纹配合部,所述第一螺纹配合部包括外螺纹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螺纹配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周壁部的径向外周侧,所述第一内螺纹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外螺纹连接结构相互螺纹连接固定,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盖体部之间; 所述端盖部包括第二周壁部及第二肩部,该第二肩部的外周当量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周壁部的内周当量直径,所述壳体主体包括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肩部抵接,所述壳体主体的第二端部形成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第二螺纹连接部,所述第二螺纹连接部包括内螺纹连接结构,该内螺纹连接结构位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内周侧壁,所述端盖部设有第二螺纹配合部,所述第二螺纹配合部包括外螺纹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螺纹配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周壁部的径向外周侧,所述第二内螺纹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外螺纹连接结构相互螺纹连接固定,所述第二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端盖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部包括第一凹槽部,所述第一凹槽部自所述盖体部的第一端部凹陷设置,所述盖体部的第一端部朝向所述端盖部方向,所述壳体主体的第一端部形成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具有螺纹连接部,所述螺纹连接部包括外螺纹连接结构,该外螺纹连接结构位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外周侧壁,所述盖体部设有螺纹配合部,所述螺纹配合部包括内螺纹连接结构,所述螺纹配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部的径向内周侧,所述内螺纹连接结构与所述外螺纹连接结构相互螺纹连接固定,所述贮液器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盖体部之间,所述端盖部与所述壳体主体为一体结构; 或,所述端盖部包括第二凹槽部,所述第二凹槽部自所述端盖部的第一端部凹陷设置,所述端盖部的第一端部朝向所述盖体部方向,所述壳体主体的第二端部形成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具有螺纹连接部,所述螺纹连接部包括外螺纹连接结构,该外螺纹连接结构位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外周侧壁,所述端盖部设有螺纹配合部,所述螺纹配合部包括内螺纹连接结构,所述螺纹配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部的径向内周侧,所述内螺纹连接结构与所述外螺纹连接结构相互螺纹连接固定,所述贮液器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端盖部之间,所述盖体部与所述壳体主体为一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部包括第一凹槽部,所述第一凹槽部自所述盖体部的第一端部凹陷设置,所述盖体部的第一端部朝向所述端盖部方向,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螺纹连接部具有第一螺纹连接部及第二螺纹连接部,所述壳体主体的第一端部形成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第一螺纹连接部,所述第一螺纹连接部包括外螺纹连接结构,该外螺纹连接结构位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外周侧壁,所述螺纹配合部包括第一螺纹配合部及第二螺纹配合部,所述盖体部设有第一螺纹配合部,所述第一螺纹配合部包括内螺纹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螺纹配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部的径向内周侧,所述第一内螺纹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外螺纹连接结构相互螺纹连接固定,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盖体部之间; 所述端盖部包括第二凹槽部,所述第二凹槽部自所述端盖部的第一端部凹陷设置,所述端盖部的第一端部朝向所述盖体部方向,所述壳体主体的第二端部形成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第二螺纹连接部,所述第二螺纹连接部包括外螺纹连接结构,该外螺纹连接结构位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外周侧壁,所述端盖部设有第二螺纹配合部,所述第二螺纹配合部包括内螺纹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螺纹配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部的径向内周侧,所述第二内螺纹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外螺纹连接结构相互螺纹连接固定,所述第二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端盖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部设有至少一个凹部,所述凹部凹设于所述第一周壁部,所述凹部或者所述螺纹配合部位于所述盖体部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一肩部位于所述盖体部的第二端部,所述盖体部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盖体部的第二端部相对设置,所述盖体部的第一端部朝向所述端盖部方向,所述盖体部的第二端部位于远离端盖部的一端,所述密封件部分置于所述凹部内,且所述密封件与所述连接部抵接; 和/或,所述端盖部设有至少一个凹部,所述凹部凹设于所述第二周壁部,所述凹部或者所述螺纹配合部位于所述端盖部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肩部位于所述端盖部的第二端部,所述端盖部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端盖部的第二端部相对设置,所述端盖部的第一端部朝向所述盖体部方向,所述端盖部的第二端部位于远离盖体部的一端,所述密封件部分置于所述凹部内,且所述密封件与所述连接部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部设有至少一个凹部,所述凹部凹设于所述第一凹槽部的内侧壁,所述凹部位于所述盖体部的第一端部或者所述螺纹配合部位于所述盖体部的第一端部,所述密封件部分置于所述凹部内,且所述密封件与所述连接部抵接。 和/或,所述端盖部设有至少一个凹部,所述凹部凹设于所述第二凹槽部的内侧壁,所述凹部位于所述端盖部的第一端部或者所述螺纹配合部位于所述端盖部的第一端部,所述密封件部分置于所述凹部内,且所述密封件与所述连接部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部朝向所述端盖部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凹设于所述盖体部,所述盖体部与所述端盖部相反的一端设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至少具有第一壁部、第二壁部以及第三壁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器包括第一挡网及第二挡网,所述第一挡网与所述端盖部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挡网与所述端盖部的距离,所述第一挡网包括第一孔、第一侧部,所述第二挡网包括第二孔、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方向相同或者相反,所述贮液器的吸液管贯穿所述第一孔及所述第二孔,所述吸液管与所述第一挡网及所述第二挡网为间隙配合。 11.一种贮液器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壳体主体,该壳体主体成型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中至少一个加工有螺纹结构; 所述壳体主体通过挤压步骤成型有端盖部,该端盖部成型有第一口、第二口,其中第一口与第二口中一个作为进口、另一个作为出口;或者提供端盖元件,该端盖元件形成有端盖部,该端盖部与所述壳体主体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进行组装固定,该端盖部成型有第一口、第二口,其中第一口与第二口中一个作为进口、另一个作为出口; 提供吸液管组件,将该吸液管组件通过导引装配步骤组装入所述壳体主体,其中吸液管组件的一端装入所述第一口完成装配,或者第一口位于端盖部中心位置,该吸液管组件装入壳体主体,吸液管组件的一端直接装入所述第一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贮液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壳体主体,所述第一端部加工有螺纹结构; 提供盖体元件,该盖体元件形成有盖体部,该盖体部加工有螺纹结构,所述盖体部与所述第一端部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进行组装固定,所述盖体部还加工有至少一个凹部,所述凹部凹设于所述盖体部的周壁部; 提供密封件,所述密封件部分置于所述凹部内,所述密封件对所述盖体部与所述壳体主体密封设置; 所述导引装配步骤,包括将吸液管组件放置在装配工装的一端,将壳体主体放置在装配工装的另一端,此时,所述吸液管与所述第一口在同一直线上,将吸液管在装配工装的带动下装入所述第一口,实现所述吸液管与所述端盖部的装配。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贮液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壳体主体,所述第二端部加工有螺纹结构; 所述端盖部加工有至少一个凹部,所述凹部凹设于所述端盖部的周壁部; 提供密封件,所述密封件部分置于所述凹部内,所述密封件对所述端盖部与所述壳体主体密封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贮液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壳体主体通过挤压步骤成型有盖体部; 所述壳体主体的第二端部加工有螺纹结构,提供端盖元件,该端盖元件形成有端盖部,所述端盖部加工有螺纹结构,该螺纹结构形成于所述端盖部的周侧壁,该端盖部与所述壳体主体通过螺纹连接进行组装固定; 提供吸液管组件,将该吸液管组件通过插入方式组装入所述壳体主体,其中吸液管组件的一端直接插入所述第一口进行限位。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