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前风挡玻璃及汽车
专利名称: 一种前风挡玻璃及汽车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风挡玻璃及汽车,所述前风挡玻璃包括前风挡玻璃本体,所述前风挡玻璃本体具有变色玻璃区和非变色玻璃区,所述变色玻璃区位于所述前风挡玻璃本体上部的横向可遮阳部位,其特征在于,在纵向方向上,所述变色玻璃区由上至下分为光致变色区和电致变色区,且所述电致变色区的纵向宽度大于所述光致变色区的纵向宽度。该前风挡玻璃不仅可以替代传统的遮阳板进行遮阳,而且,可以使变色时机和变色程度能够与驾驶员或副驾乘客的需要进行更加一致的匹配,增强用户体验,提高整车品质,避免出现行车安全隐患。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上海;31
申请人: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葛扬;王一龙;武洁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10-17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5-3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21683470.2
公开号: CN208914942U
代理机构: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魏晓波
分类号: B60J1/02(2006.01);B;B60;B60J;B60J1
申请人地址: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松涛路563号1号楼
主权项: 1.前风挡玻璃,包括前风挡玻璃本体,所述前风挡玻璃本体具有变色玻璃区和非变色玻璃区,所述变色玻璃区位于所述前风挡玻璃本体上部的横向可遮阳部位,其特征在于,在纵向方向上,所述变色玻璃区由上至下分为光致变色区和电致变色区,且所述电致变色区的纵向宽度大于所述光致变色区的纵向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风挡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区的纵向宽度与所述电致变色区的纵向宽度的比值在1:2~1: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风挡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玻璃区的纵向宽度与所述非变色玻璃区的纵向宽度的比值在1:2~1: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风挡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区的下边缘低于所述前风挡玻璃本体的玻璃黑边呈内凹状部位的下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风挡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区贴有光致变色膜或者设有光致变色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风挡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挡玻璃本体为夹层玻璃;所述电致变色区包括第一玻璃层、第二玻璃层和粘接于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之间的调光膜;所述调光膜设有用于加载电压的电气连接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风挡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膜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离子存储层、电解质层、电致变色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所述电气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风挡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膜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一活性物质层、电解质层、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互补的第二活性物质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所述电气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 9.汽车,包括车体和设于所述车体的前风挡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挡玻璃为上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前风挡玻璃,所述汽车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前风挡玻璃的电致变色区进行变色的控制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人机交互设备,用于输入控制所述前风挡玻璃电致变色区颜色深度的调节指令; 车身控制模块,接收所述人机交互设备输出的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区颜色深度的调节指令,并根据所述调节指令生成控制信号; 控制器,接收所述车身控制模块输出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调节加载于所述前风挡玻璃电致变色区的电压。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传感器,用于检测外界光线强度; 车身控制模块,接收所述传感器输出的外界光线强度信号,并根据所述外界光线强度信号生成控制信号; 控制器,接收所述车身控制模块输出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调节加载于所述前风挡玻璃电致变色区的电压。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