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结构及方法
专利名称: 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结构及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于两个工作井的侧墙之间施工多个顶管以形成管幕;以及提供传力件,将所述传力件于所述顶管的端部间隔布设,并将所述传力件与所述顶管和对应的侧墙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所述顶管的两端均通过所述传力件与对应的侧墙连接成整体。本发明利用传力件将顶管和侧墙连接成为整体,形成了一体的受力结构,该顶管的端部通过传力件与对应的侧墙固定连接,使得侧墙外水土压力传递给顶管,从而使得顶管两端受拉进而达到自平衡状态,提高支护的稳定性及牢固性,本发明传力件不占用工作井内的作业工期,可避免后续顶管和加固施工的影响,提高施工效率。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上海;31
申请人: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茂东;王彦杰;陈怡;李昊;严振祥;潘伟强;张世宏;赵笑鹏;李春涛;朱雁飞;裴烈烽;刘健;诸颖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3-06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6-04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167582.5
公开号: CN109837925A
代理机构: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曾耀先
分类号: E02D29/045(2006.01);E;E02;E02D;E02D29
申请人地址: 200232 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1099号5楼
主权项: 1.一种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于两个工作井的侧墙之间施工多个顶管以形成管幕;以及 提供传力件,将所述传力件于所述顶管的端部间隔布设,并将所述传力件与所述顶管和对应的侧墙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所述顶管的两端均通过所述传力件与对应的侧墙连接成整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再将所述传力件与所述顶管和对应的侧墙固定连接时, 将所述传力件的第一翼板贴设于所述顶管上靠近端部的内壁面并与所述顶管的内壁面固定连接; 将所述传力件的第二翼板贴设于所述顶管端部处的侧墙上并与所述侧墙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于所述第二翼板上对应预埋于所述侧墙上的洞圈开设一凹槽,通过所述凹槽卡设于所述洞圈上并将所述第二翼板与所述洞圈贴合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侧墙上对应所述第二翼板的混凝土保护层剥离以露出侧墙钢筋; 将所述第二翼板与露出的侧墙钢筋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位于所述管幕角部处的顶管上的传力件布设于所述管幕的外侧; 将位于所述管幕侧部处的顶管上的传力件布设于所述顶管上相对的两侧。 6.一种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于两个工作井的侧墙之间的多个顶管,所述顶管的端部位于对应的侧墙的表面,通过多个顶管形成管幕;以及 于所述顶管的端部间隔布设的传力件,所述传力件与所述顶管和对应的侧墙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所述顶管的两端均通过所述传力件与对应的侧墙连接成整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所述第一翼板贴设于所述顶管上靠近端部的内壁面并与所述顶管的内壁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翼板贴设于所述顶管端部处的侧墙上并与所述侧墙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翼板上对应预埋于所述侧墙上的洞圈开设有一凹槽,所述第二翼板通过所述凹槽卡设于所述洞圈上并与所述洞圈贴合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翼板与所述侧墙上剥离露出的侧墙钢筋固定连接。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管幕角部处的顶管上的传力件布设于所述管幕的外侧;位于所述管幕侧部处的顶管上的传力件布设于所述顶管上相对的两侧。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