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项: |
1.一种可拼装式木质框格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天然的木质或竹质的框格结构; (2)将两个框格结构上、下对应叠放,将装有草籽和土壤的防护袋夹装在上、下两层框格结构中制成框格结构组件; (3)对土质边坡进行整平处理; (4)将多个框格结构组件平铺于坡面并相互连接固定; (5)将新鲜植物截枝向下穿过框格结构组件打入土质边坡的土壤中,然后定期浇水、管护至少3个月,直至植物生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拼装式木质框格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框格结构的每个边由长度为1m~1.5m,直径为50mm~100mm的原木或竹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拼装式木质框格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护袋夹经由铁丝或长钉固定在上、下两层框格结构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拼装式木质框格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对土质边坡进行整平处理后,按照框格结构尺寸在土质边坡上挖方形沟槽;所述步骤(4)中,将多个框格结构组件铺于坡面,使下层框格结构正好嵌于所述方形沟槽中,使防护袋下表面与土质边坡的土壤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拼装式木质框格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方形沟槽的深度为下层框格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拼装式木质框格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所述新鲜植物截枝的长度为1~1.5m,直径为4~6cm。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可拼装式木质框格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所述新鲜植物截枝打入坡面土壤深度为0.5~1.0m。 8.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可拼装式木质框格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所述新鲜植物截枝取自可形成不定根的乔木和/或灌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