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路堑边坡涎流冰防护结构及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边坡防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路堑边坡涎流冰防护结构及方法,路堑边坡涎流冰防护结构包括边坡坡体、渗沟、深层导水管、砂砾保温层、拱形骨架、边沟及碎石盲沟,所述渗沟在所述边坡坡体表面自上而下设置,所述深层导水管设置在所述边坡坡体内部,所述深层导水管出口接所述渗沟的底部,所述渗沟施作后回填砂砾保温层至坡面平齐,所述边坡坡体表面设置所述拱形骨架,所述边沟及所述碎石盲沟设置在所述边坡坡体下的坡脚处。本发明的路堑边坡涎流冰防护结构及方法在边坡中增设了深层导水管、砂砾保温层、渗沟及碎石盲沟,通过及时排除边坡中水分、减少边坡体含水率,实现了从源头上降低了涎流冰形成的可能性与规模。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湖北;42 |
申请人: |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王鹏;王云;翁德平;孙贵清;王志刚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3-28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6-07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243731.1 |
公开号: |
CN109853595A |
代理机构: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分类号: |
E02D17/20(2006.01);E;E02;E02D;E02D17 |
申请人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路18号 |
主权项: |
1.一种路堑边坡涎流冰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边坡坡体(1)、渗沟(2)、深层导水管(3)、砂砾保温层(4)、拱形骨架(5)、边沟(6)及碎石盲沟(7),所述渗沟(2)在所述边坡坡体(1)表面自上而下设置,所述深层导水管(3)设置在所述边坡坡体(1)内部,所述深层导水管(3)出口接所述渗沟(2)的底部,所述渗沟(2)施作后回填砂砾保温层(4)至坡面平齐,所述边坡坡体(1)表面设置所述拱形骨架(5),所述边沟(6)及所述碎石盲沟(7)设置在所述边坡坡体(1)下的坡脚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堑边坡涎流冰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沟(2)为沿路所述边坡坡体(1)纵向每隔6~8m设置一道,所述渗沟(2)自上而下贯穿坡顶至坡底且沟底坡率与所述边坡坡体(1)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堑边坡涎流冰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沟(2)的横断面为宽1~1.5m、深1.2~1.5m的矩形,所述渗沟(2)包括渗沟级配碎石(2A)及渗沟双壁波纹管(2B),所述渗沟级配碎石(2A)铺设在所述渗沟双壁波纹管(2B)的外围,所述渗沟双壁波纹管(2B)为φ175mm的波纹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堑边坡涎流冰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层导水管(3)以上下间距2.5~3m、由内向外向下倾斜与水平方向成10°~15°的形式布置在所述边坡坡体(1)上,所述深层导水管(3)的出口与所述渗沟(2)底部采用三通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路堑边坡涎流冰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层导水管(3)的管壁(3A)上分布有渗水孔(3B),所述渗水孔(3B)在所述管壁(3A)的周向上均匀分布、在轴向上错开分布,在轴向上二圈渗水孔(3B)之间的水平间距为5~6mm,所述管壁(3A)上用尼龙网(3C)包裹2层并用镀锌丝(3D)绑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堑边坡涎流冰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骨架(5)在所述边坡坡体(1)的表面,自坡顶到坡底阵列布置,所述拱形骨架(5)的高度为2~2.5m,纵向间距为2~3m;所述拱形骨架(5)由C25砼现浇成窗孔形的现浇边框(5A),所述现浇边框(5A)内覆盖培土(5B)后喷播草灌籽(5C)。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堑边坡涎流冰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沟(6)为高0.8m、宽1m的长方形沟槽,由C20砼预制块砌筑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堑边坡涎流冰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盲沟(7)为高1.5~2m、宽1~1.5m的长方形沟槽,所述碎石盲沟(7)包括横断面为L形的现浇基础(7A)、盲沟双壁波纹管(7B)、盲沟级配碎石(7C)及渗水土工布(7D),所述渗水土工布(7D)沿竖直方向纵向设在所述现浇基础(7A)内侧,所述盲沟双壁波纹管(7B)布置在所述现浇基础(7A)的底部,所述盲沟级配碎石(7C)填充在所述盲沟双壁波纹管(7B)外的所述现浇基础(7A)与所述渗水土工布(7D)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路堑边坡涎流冰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土工布(7D)的单位面积质量为300~500g/m2,垂直渗透系数≥1×10-2cm/s。 10.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路堑边坡涎流冰防护结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路堑边坡按设计坡率开挖平整,施工放样; 步骤b,沿路堑边坡坡体(1)纵向每隔6~8m在所述边坡坡体(1)表面自上而下开挖宽1~1.5m、深1.2~1.5m的渗沟(2),所述渗沟(2)的坡率与坡面保持一致; 步骤c,在所述渗沟(2)底施作深层导水管(3),所述深层导水管(3)以上下间距2.5~3m、由内向外向下倾斜与水平方向成10°~15°的形式布置在所述边坡坡体(1)上,所述深层导水管(3)的出口与所述渗沟(2)底部采用三通头连接; 步骤d,在所述渗沟(2)底部铺设渗沟双壁波纹管(2B),回填渗沟级配碎石(2A); 步骤e,在所述渗沟(2)外回填砂砾保温层(4)至坡面平齐; 步骤f,在所述砂砾保温层(4)外施作拱形骨架(5)的现浇边框(5A),在现浇边框(5A)内覆盖培土(5B)后喷播草灌籽(5C); 步骤g,在所述边坡坡体(1)的坡脚施作碎石盲沟(7); 步骤h,施作碎石盲沟(7)上部路侧边沟(6)。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