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用于机动车辆的乘客舱和/或至少一个部件的热调节设备
专利名称: 用于机动车辆的乘客舱和/或至少一个部件的热调节设备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内部和/或至少一个部件的热调节设备,包括用于传热流体循环的第一回路(1),用于制冷剂流体循环的第二回路(2),其可以形成热泵型回路,该传热流体回路包括用于机动车辆至少一个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M3),用于存储卡路里和/或制冷能的装置(S1,S2),形成蒸发器并且可以与制冷剂流体回路交换热量的第一交换器(E1),以及用于循环传热流体的装置,其可以吸收来自存储装置(S1,S2)或第一交换器(E1)的制冷能和/或卡路里,以便将它们传递到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M3)。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法国;FR
申请人: 哈金森公司
发明人: 法布里斯·萧邦;海尔德·菲利佩·德·坎波斯·加西亚;马蒂厄·莱沃尔涅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7-10-10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6-07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780065427.1
公开号: CN109863046A
代理机构: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曾海艳
分类号: B60H1/00(2006.01);B;B60;B60H;B60H1
申请人地址: 法国巴黎
主权项: 1.用于机动车辆的乘客舱和/或至少一个部件的热调节设备,该热调节设备包括: -用于循环传热流体的第一回路(1), -用于循环制冷剂流体的第二回路(2),其能够形成热泵型回路, 其特征在于,传热流体回路(1)包括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M3),用于加热和/或冷却机动车辆的至少一个部件,例如电池、电动机或内燃机,用于存储卡路里和/或制冷能的装置(S1,S2),形成蒸发器并能够与制冷剂回路交换热量的第一热交换器(E1),以及用于循环传热流体的装置,能够吸收来自存储装置(S1,S2)或第一交换器(E1)的制冷能和/或卡路里,以便将它们传递到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M3), 其中传热流体回路(1)包括能够加热或冷却旨在进入车辆乘客舱的空气的第二热交换器(E2),传热流体的循环装置,该装置能够吸收来自存储装置(S1,S2)或第一交换器(E1)的制冷能和/或卡路里,以便将它们传递到第二交换器(E2), 其中制冷剂流体回路包括能够形成冷凝器并且能够与旨在进入车辆乘客舱的空气交换热量的第四热交换器(E4),以及 其中制冷剂流体回路包括能够形成蒸发器并且能够与旨在进入车辆乘客舱的空气交换热量的第六热交换器(E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存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热存储单元(S1)和至少一个制冷剂存储单元(S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传热流体回路包括能够与外部空气交换热量的第三热交换器(E3),用于循环传热流体的装置,其能够将制冷能从第三热交换器(E3)传递到至少一个车辆部件,例如传递到内燃机或电动机和/或电池。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制冷剂流体回路包括能够形成蒸发器和/或冷凝器并且能够与车辆外部空气交换热量的第五热交换器(E5)。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传热流体回路包括第一加热装置(R1),例如第一电阻器,其能够加热车辆部件之一的上游的传热流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和权利要求2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传热流体回路包括第二加热装置(R2),例如第二电阻器,其适于加热在热存储器件中的待循环的传热流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第三加热装置(R3),例如第三电阻器,其能够加热旨在进入车辆乘客舱的空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传热流体回路包括能够使来自所述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M3)的全部或部分传热流体转向的旁路装置(V3,P4)。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用于循环传热流体的装置和用于循环制冷剂流体的装置,其设计成以下列模式中的至少一种运行: -传热流体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1):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热存储单元(S1)、可选地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M3)、以及第二交换器(E2)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2):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M3)和第一交换器(E1)的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C)、第四交换器(E4)、第一调节器(D1)、第五交换器(E5),然后制冷剂流体的第一部分在返回压缩机(C)之前通过第二调节器(D2)和第一交换器(E1),而制冷剂流体的第二部分转向压缩机(C)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4):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一部件诸如电池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以及第一交换器(E1)的第一环路中流动,并且可选地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二部件诸如电动机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2)、和/或第三部件诸如内燃机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3)、以及第三交换器(E3)的第二环路中流动;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C)、第四交换器(E4)、第一调节器(D1)、第五交换器(E5),然后制冷剂流体的第一部分在返回压缩机(C)之前通过第一交换器(E1),而制冷剂流体的第二部分转向压缩机(C)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5):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一和/或第二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和第一交换器(E1)的第一环路中循环,并且可选地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三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3)、以及第三交换器(E3)的第二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C)、第四交换器(E4)、第一调节器(D1)、第五交换器(E5),然后制冷剂流体的第一部分在返回压缩机(C)之前通过第一交换器(E1),而制冷剂流体的第二部分转向压缩机(C)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6):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M3)和第一交换器(E1)的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C)、第四交换器(E4)、第二调节器(D2)和第一交换器(E1)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7,图16):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一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和第一交换器(E1)的第一环路中流动,并且可选地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二和/或第三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2,M3)、以及第三交换器(E3)的第二环路中流动;制冷剂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C)、第四交换器(E4)、第二调节器(D2)和第一交换器(E1)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8,图15):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一和/或第二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和第一交换器(E1)的第一环路中循环,并且可选地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三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3)、以及第三交换器(E3)的第二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C)、第四交换器(E4)、第二调节器(D2)和第一交换器(E1)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9):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热存储单元(S1)以及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M3)的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C)、第四交换器(E4)、第一调节器(D1)和第五交换器(E5)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10):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热存储器件(S1)以及第一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的第一环路中循环,并且可选地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二和/或第三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2,M3)、以及第三交换器(E3)的第二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C)、第四交换器(E4)、第一调节器(D1)和第五交换器(E5)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11):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热存储单元(S1)以及第一和/或第二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的第一环路中循环,并且可选地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三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3)、以及第三交换器(E3)的第二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C)、第四交换器(E4)、第一调节器(D1)和第五交换器(E5)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12,图13,图26):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M3)和第三交换器(E3)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14):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M3)和第三交换器(E3)的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C)、第四交换器(E4)、第一调节器(D1)和第五交换器(E5)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17):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二和/或第三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2,M3)和第三交换器(E3)的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C)、第五交换器(E5)、第三调节器(D3)和第六交换器(E6)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18,图22):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一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和第一交换器(E1)的第一环路中流动,并且可选地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二和/或第三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2,M3)、以及第三交换器(E3)的第二环路中流动;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C)、第五交换器(E5),然后制冷剂流体的第一部分在返回压缩机(C)之前通过第二调节器(D2)和第一交换器(E1),然后制冷剂流体的第二部分在返回压缩机(C)之前通过第三调节器(D3)和第六交换器(E6)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19,图23):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一和/或第二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和第一交换器(E1)的第一环路中流动,并且可选地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三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3)、以及第三交换器(E3)的第二环路中流动;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C)、第五交换器(E5),然后制冷剂流体的第一部分在返回压缩机(C)之前通过第二调节器(D2)和第一交换器(E1),然后制冷剂流体的第二部分在返回压缩机(C)之前通过第三调节器(D3)和第六交换器(E6)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20):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制冷剂存储单元(S2)、可选地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M3)、以及第二交换器(E2)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21):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M3)和第一交换器(E1)的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C)、第五交换器(E5),然后制冷剂流体的第一部分在返回压缩机(C)之前通过第二调节器(D2)和第一交换器(E1),然后制冷剂流体的第二部分在返回压缩机(C)之前通过第三调节器(D3)和第六交换器(E6)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24):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M3)和第三交换器(E3)的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C)、第五交换器(E5)、第三调节器(D3)和第六交换器(E6)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25):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制冷剂存储单元(S2)、可选地第一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以及第一交换器(E1)的第一环路中流动,并且可选地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二和/或第三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2,M3)、以及第三交换器(E3)的第二环路中流动;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C)、第五交换器(E5),制冷剂流体的第一部分在返回压缩机(C)之前通过第二调节器(D2)和第一交换器(E1),制冷剂流体的第二部分在返回压缩机(C)之前通过第三调节器(D3)和第六交换器(E6)的环路中循环。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相关文献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