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软土地质灌注桩成孔钢护筒防沉降偏位的方法及装置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土地质灌注桩成孔钢护筒防沉降偏位的方法及装置,本发明预先在钢护筒的上部外侧固定一个圆环形的水平支撑板,并在水平支撑板的外端固定一个圆筒式垂直支撑,同时将固定加劲板连接在水平支撑板下方以及钢护筒与圆筒式垂直支撑之间,并使固定加劲板垂直于水平支撑板的下表面;在将钢护筒埋设于软土地质灌注桩成孔的土体中时,使水平支撑板紧贴在土体上,并使圆筒式垂直支撑和固定加劲板插入进钢护筒周边的土体中,这样即可借助水平支撑板、圆筒式垂直支撑和固定加劲板增大钢护筒与土体的各个方向上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土体对钢护筒的支撑力,更好地加强了钢护筒的稳定性和有效地防止钢护筒产生沉降或偏位。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广东;44 |
申请人: |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刘丽丽;周贞勇;王金伟;王康;钟泳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3-28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6-07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244441.9 |
公开号: |
CN109853569A |
代理机构: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楠 |
分类号: |
E02D13/00(2006.01);E;E02;E02D;E02D13 |
申请人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科韵路16号广州信息港B座4楼 |
主权项: |
1.一种软土地质灌注桩成孔钢护筒防沉降偏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钢护筒(1)埋设于软土地质灌注桩成孔的土体中前,预先在钢护筒(1)的上部外侧固定一个圆环形的水平支撑板(2),并在水平支撑板(2)的外端固定一个圆筒式垂直支撑(3),同时将固定加劲板(4)连接在水平支撑板(2)下方以及钢护筒(1)与圆筒式垂直支撑(3)之间,并使固定加劲板(4)垂直于水平支撑板(2)的下表面;然后将固定有水平支撑板(2)、圆筒式垂直支撑(3)和固定加劲板(4)的钢护筒(1)埋设于软土地质灌注桩成孔的土体中,使水平支撑板(2)紧贴在土体上,并使圆筒式垂直支撑(3)和固定加劲板(4)插入进钢护筒(1)周边的土体中,这样即可借助水平支撑板(2)、圆筒式垂直支撑(3)和固定加劲板(4)增大钢护筒(1)与土体的各个方向上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土体对钢护筒(1)的支撑力,更好地加强了钢护筒(1)的稳定性和有效地防止钢护筒(1)产生沉降或偏位。 2.一种软土地质灌注桩成孔钢护筒防沉降偏位的装置,包括钢护筒(1),其特征在于:在钢护筒(1)的上部外侧固定有一个圆环形的水平支撑板(2),并在水平支撑板(2)的外端固定有一个圆筒式垂直支撑(3),在水平支撑板(2)下方以及钢护筒(1)与圆筒式垂直支撑(3)之间固定有固定加劲板(4),固定加劲板(4)垂直于水平支撑板(2)的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软土地质灌注桩成孔钢护筒防沉降偏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加劲板(4)靠近圆筒式垂直支撑(3)一侧的高度小于圆筒式垂直支撑(3)的长度(L)。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软土地质灌注桩成孔钢护筒防沉降偏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加劲板(4)靠近钢护筒(1)一侧的高度大于靠近圆筒式垂直支撑(3)一侧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软土地质灌注桩成孔钢护筒防沉降偏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加劲板(4)厚度为15~20mm,数量为2~4块。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软土地质灌注桩成孔钢护筒防沉降偏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圆筒式垂直支撑(3)的长度(L)为400~700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软土地质灌注桩成孔钢护筒防沉降偏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钢护筒(1)的上端面到固定在钢护筒(1)上部外侧的水平支撑板(2)的上表面的距离(D)为200~300m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软土地质灌注桩成孔钢护筒防沉降偏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圆筒式垂直支撑(3)的直径大于钢护筒(1)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软土地质灌注桩成孔钢护筒防沉降偏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圆筒式垂直支撑(3)的直径大于钢护筒(1)的直径600~1200mm。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