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便携式充电单车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单车,其包括前车体、后车体以及设置在前车体与后车体之间的折合装置;前车体包括前架体以及与前架体连接的前车梁;后车体包括与前车梁连接的后车梁以及与后车梁连接的后架体;在前车体与后车体之间设置有扣合装置;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受力科学,结实耐用,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河北;13 |
申请人: |
张艺涵 |
发明人: |
张艺涵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2-14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6-1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114131.5 |
公开号: |
CN109866861A |
代理机构: |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加利 |
分类号: |
B62K15/00(2006.01);B;B62;B62K;B62K15 |
申请人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龚尚嘉苑5号楼3单元501 |
主权项: |
1.一种便携式单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体、与前车体连接的后车体; 前车体包括前架体(1)以及与前架体(1)连接的前车梁(2); 后车体包括与前车梁(2)连接的后车梁(3)、与后车梁(3)连接的后架体(4)、以及设置在后架体(4)上的后车轮; 在前架体(1)上设置有车把(26)和/或车筐; 还包括以下方案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方案一,车把(26)包括与前架体(1)连接的把固定端(50)、用于手抓的把活动端(49)、连接在把固定端(50)与把活动端(49)之间的把折合装置(51)、设置在把固定端(50)上的把后顶板(46)、活动套装在车把(26)上的把连接套(48)、以及连接在把连接套(48)与把后顶板(46)之间的把复位弹簧(47); 方案二,在后车梁(3)下端设置有辅助支撑滚动装置,辅助支撑滚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后车梁(3)前部的侧撑子杆(52)、设置在侧撑子杆(52)下端且位于折合后的前车梁(2)与后车梁(3)之间正下方的侧撑子万向轮(53)、设置在侧撑子杆(52)左侧下端的侧撑子偏支腿(54)、根部安装在后车轮上的双撑子杆(55)、连接在双撑子杆(55)之间的双撑子连接转轴(56)、以及通过双撑子连接键(58)与双撑子连接转轴(56)连接的双撑子滚轮(57); 方案三,在前架体(1)上设置有前伸缩装置; 方案四,车筐包括滑动套装在前架体(1)立杆上的车筐导向套(37)、根部铰接在车筐导向套(37)上的车筐牵拉杆(38)、设置在前架体(1)立杆下端的车筐限位块(41)、根部铰接在前架体(1)立杆下部的车筐底铰接架(40)、下端与车筐底铰接架(40)前端铰接且上端与车筐牵拉杆(38)悬臂端铰接的车筐前铰接架(39)、一端连接在前架体(1)立杆中部且另一端连接在车筐前铰接架(39)侧边上端的车筐弹力绳(43)、下端通过挂圈与车筐底铰接架(40)侧边铰接且前端通过挂圈与车筐前铰接架(39)侧边铰接且上端连接在车筐弹力绳(43)上的车筐侧风琴褶皱布(42)/侧折叠网、分布在前架体(1)立杆上的车筐定位孔(44)、以及设置在车筐导向套(37)上且用于插入到车筐定位孔(44)中的车筐定位顶丝(45); 方案五,在前车梁(2)与后车梁(3)之间设置有折合装置(5); 方案六,在前车梁(2)与后车梁(3)上或前架体(1)与后架体(4)上连接有扣合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单车,其特征在于: 针对方案一,把折合装置(51)还包括与中心线呈45°的把固定端(50)的接触端面、与中心线呈45°的把活动端(49)的接触端面、与接触端面垂直且转动设置在把固定端(50)与把活动端(49)之间的转轴(61)、在把活动端(49)的接触端面设置有卡位滚球(23)、用于顶起卡位滚球(23)的外撑弹簧(24)、以及在把固定端(50)的接触端面设置的与相应卡位滚球(23)对应的定位孔槽(22); 针对方案二,辅助支撑滚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双撑子连接转轴(56)一端的双撑子定位孔(59)、设置在双撑子杆(55)悬臂端且用于插入到对应的双撑子定位孔(59)中的双撑子弹性销(60); 针对方案三,前伸缩装置包括与车把(26)连接的中心管(27)、与前车轮连接的间隔管(28)以及与前车梁(2)连接且作为立杆的外管体(29);中心管(27)插装在间隔管(28)内,间隔管(28)插装在外管体(29)内;在间隔管(28)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中定位孔(36),在中心管(27)的侧壁上设置有与中定位孔(36)相对应的内通孔(35);在中心管(27)中设置有与内通孔(35)相对应的倾斜导套(34),在中心管(27)中设置有定位销轴(32),后定位销轴(32)在倾斜导套(34)的内孔、内通孔(35)的内孔以及中定位孔(36)的内孔中沿轴向活动设置,在定位销轴(32)端部与中心管(27)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33);在中心管(27)上端或车把(26)上设置有弹性按键(30),在弹性按键(30)与定位销轴(32)之间连接有连接钢丝绳(31); 针对方案五,折合装置(5)包括沿X向在前车梁(2)的后端设置的第一合页(12)且在后车梁(3)的前端设置的第二合页(11)或折合装置(5)包括沿X向在后车梁(3)的前端设置的第一合页(12)且在前车梁(2)的后端设置的第二合页(11);第一合页(12)与第二合页(11)通过铰接杆(13)铰接,铰接杆(13)轴心线沿Z向设置;在第二合页(11)上设置有沿X向轴心线的扣合销(9),在第一合页(12)上设置有中心线沿X向的插槽(17),插槽(17)与扣合销(9)相对应,在扣合销(9)设置有卡位豁口(10),在第一合页(12)上设置运动方向与X向垂直的定位活动座(14);定位活动座(14)与卡位豁口(10)相对应; 针对方案六,扣合装置(6)包括对应设置的扣合杆装置(7)与扣合母装置(8);扣合杆装置(7)与扣合母装置(8)分别设置在前车梁(2)与后车梁(3)上、后车梁(3)与前车梁(2)上、前架体(1)与后架体(4)上、或后架体(4)与前架体(1)上;扣合杆装置(7)与扣合母装置(8)分别设置在前架体(1)与后架体(4)上或扣合杆装置(7)与扣合母装置(8)分别设置在后架体(4)与前架体(1)上; 扣合杆装置(7)与扣合母装置(8)为以下方案中的任一种: 扣合杆装置(7)为沿Y向插装在前架体(1)上的螺栓且扣合母装置(8)为与螺栓对应设置的螺母; 或扣合杆装置(7)为挂钩且扣合母装置(8)为与挂钩相对应的挂圈; 或扣合杆装置(7)为铁块且扣合母装置(8)为与铁块相对应的磁铁; 或扣合杆装置(7)包括沿Y向设置在前架体(1)上的第一连接杆(20)、一端与第一连接杆(20)铰接的第二连接杆(21)以及设置在第二连接杆(21)另一端的弹性挡片(25);扣合母装置(8)包括设置在后架体(4)上的套筒;第一连接杆(20)的接触端面与第二连接杆(21)的接触端面均为45°斜面并通过转轴(61)连接,转轴(61)垂直于45°斜面,在第二连接杆(21)的接触端面设置有卡位滚球(23)以及用于顶起卡位滚球(23)的外撑弹簧(24),在第一连接杆(20)的接触端面设置有与相应卡位滚球(23)对应的定位孔槽(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单车,其特征在于:针对方案五,在定位活动座(14)的一侧设置有挡块,在定位活动座(14)与挡块之间设置有定位弹簧(15);在第一合页(12)设置有与定位活动座(14)相适配的活动导向座(16),定位活动座(14)与穿过插槽(17)的卡位豁口(10)相对应; 卡位豁口(10)沿X向的宽度与定位活动座(14)沿X向的宽度之差≤铰接杆(13)与第二合页(11)连接孔的配合间隙或卡位豁口(10)沿X向的宽度与定位活动座(14)沿X向的宽度之差≤铰接杆(13)与第一合页(12)连接孔的配合间隙; 卡位豁口(10)沿X向的宽度与定位活动座(14)沿X向的宽度之差≤铰接杆(13)与第二合页(11)连接孔的配合间隙与铰接杆(13)与第一合页(12)连接孔的配合间隙之和; 在折合装置(5)上设置有外盖体(19),在前车梁(2)与后车梁(3)一侧设置有与外盖体(19)连接的导向架体(18)或铰接座。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