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气动的装置 |
摘要: |
公开了一种用于改变车辆座椅的座椅支撑面的轮廓的气动的装置。所述气动的装置包括:第一薄膜区段;第二薄膜区段,该第二薄膜区段与所述第一薄膜区段沿着至少一个连接缝如此连接,从而形成了用于改变所述座椅支撑面的轮廓的囊部,该囊部带有可用压力介质来填充的囊腔和用于使得所述压力介质流入的流入开口;和布置在所述囊腔内部的节流部件,该节流部件被构造用于使得经由所述流入开口流入的压力介质流节流。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德国;DE |
申请人: |
大陆泰密克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发明人: |
S.布施曼;G.德梅尔迈尔;C.森舍;D.施瓦布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12-05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6-1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11479228.8 |
公开号: |
CN109866667A |
代理机构: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司昆明;李雪莹 |
分类号: |
B60N2/90(2018.01);B;B60;B60N;B60N2 |
申请人地址: |
德国纽伦堡 |
主权项: |
1.一种用于改变车辆座椅(FZS)的座椅支撑面(SAF)的轮廓(K)的气动的装置(PV1、PV2、PV3、PV4、PV5、PV6、PV7),具有如下特征: - 第一薄膜区段(F11、F21、F31、F41、F51、F61); - 第二薄膜区段(F12、F22、F32、F42、F52、F62),该第二薄膜区段与所述第一薄膜区段(F11、F21、F31、F41、F51、F61)沿着至少一个连接缝(VN1、VN2、VN3、VN4、VN5、VN6)如此连接,从而形成了用于改变所述座椅支撑面(SAF)的轮廓(K)的囊部(B1、B2、B3、B4、B5、B6、B71、B72、B73、B74、B75),该囊部带有可用压力介质(DM)来填充的囊腔(BK1、BK2、BK3、BK4、BK5、BK6)和用于使得所述压力介质(DM)流入到所述囊腔(BK1、BK2、BK3、BK4、BK5、BK6)中的流入开口(EO1、EO2、EO3、EO4、EO5、EO6);和 - 布置在所述囊腔(BK1、BK2、BK3、BK4、BK5、BK6)内部的节流部件(DE1、DE2、DE3、DE4、DE5、DE6),该节流部件被构造用于在所述囊腔(BK1、BK2、BK3、BK4、BK5、BK6)内部使得经由所述流入开口(EO1、EO2、EO3、EO4、EO5、EO6)流入的压力介质流(EDMS1、EDMS2、EDMS3、EDMS4、EDMS5、EDMS6)节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的装置(PV1、PV2、PV3、PV4、PV5、PV6、PV7),其中,所述节流部件(DE1、DE2、DE3、DE4、DE5、DE6)把所述囊腔(BK1、BK2、BK3、BK4、BK5、BK6)划分成具有所述流入开口(EO1、EO2、EO3、EO4、EO5、EO6)的阻尼腔(DK1、DK2、DK3、DK3、DK4、DK5、DK6)和通过溢流开口(UO1、UO2、UO3、UO4、UO5、UO6)与所述阻尼腔(DK1、DK2、DK3、DK3、DK4、DK5、DK6)连接的轮廓改变腔(KK1、KK2、KK3、KK4、KK5、KK6),该轮廓改变腔用于改变所述座椅支撑面的轮廓,并且所述溢流开口(UO1、UO2、UO3、UO4、UO5、UO6)如此构造,使得经由所述流入开口(EO1、EO2、EO3、EO4、EO5、EO6)流入到所述阻尼腔(DK1、DK2、DK3、DK3、DK4、DK5、DK6)中的压力介质流(EDMS1、EDMS2、EDMS3、EDMS4、EDMS5、EDMS6)在从所述阻尼腔(DK1、DK2、DK3、DK3、DK4、DK5、DK6)转移到所述轮廓改变腔(KK1、KK2、KK3、KK4、KK5、KK6)内时节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的装置(PV1、PV2、PV3、PV4、PV5、PV6、PV7),其中,所述阻尼腔(DK1、DK2、DK3、DK3、DK4、DK5、DK6)的体积(VDK1、VDK2、VDK3、VDK4、VDK5、VDK6)处于所述轮廓改变腔(KK1、KK2、KK3、KK4、KK5、KK6)的体积(VKK1、VKK3、VKK4、VKK5、VKK6)的0.1%至30%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气动的装置(PV1、PV2、PV3、PV4、PV5、PV6、PV7),其中,所述流入开口(EO1、EO2、EO3、EO4、EO5、EO6)和所述溢流开口(UO1、UO2、UO3、UO4、UO5、UO6)在所述压力介质流(EDMS1、EDMS2、EDMS3、EDMS4、EDMS5、EDMS6)的流动方向上没有重叠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动的装置(PV1、PV2、PV3、PV4、PV5、PV6、PV7),其中,所述溢流开口(UO1、UO2、UO3、UO4、UO5、UO6)的通流横截面处于所述流入开口(EO1、EO2、EO3、EO4、EO5、EO6)的通流横截面的10%至80%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动的装置(PV1、PV3、PV4、PV5、PV6、PV7),其中,所述节流部件(DE1、DE3、DE4、DE5、DE6)具有冲流区域(AB1、AB3、AB4、AB5、AB6),经由所述流入开口(EO1、EO3、EO4、EO5、EO6)流入的压力介质流(EDMS1、EDMS3、EDMS4、EDMS5、EDMS6)直接地流动冲击所述冲流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动的装置(PV3、PV7),其中,所述冲流区域(AB3)具有一带有凹部和隆起部的结构(HV),该结构引起所述压力介质流的扩散的分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动的装置(PV4、PV5、PV6、PV7),其中,所述节流部件(DE4、DE5、DE6)具有用于引导所述压力介质流的引流区段(SFA41、SFA42;SFA51、SFA52;SFA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动的装置(PV4、PV5、PV6、PV7),其中,所述引流区段(SFA41、SFA42;SFA51、SFA52;SFA6)与所述囊腔(BK4、BK5、BK6)的壁形成在所述压力介质流的流动方向上展宽的引流通道(SFK41、SFK42;SFK51、SFK52;SFK6)。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动的装置(PV1、PV2、PV3、PV4、PV5、PV6、PV7),其中,所述节流部件(DE1、DE2、DE3、DE4、DE5、DE6)通过所述第一薄膜区段(F11、F21、F31、F41、F51、F61)与所述第二薄膜区段(F12、F22、F32、F42、F52、F62)的连接而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动的装置(PV5、PV7),其中,所述节流部件(DE5)具有吸声材料(AM4)。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动的装置(PV5、PV7),其中,所述阻尼腔(DK5)和/或所述轮廓改变腔(KK5)具有带吸声材料的部件(AM1、AM2、AM3)。 13.根据权利要求2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动的装置(PV2、PV7),其中,所述气动的装置(PV2、PV7)此外具有阻尼腔划分部件(UE),该阻尼腔划分部件把所述阻尼腔(DK2)划分成第一部分腔(TK1)和与所述第一部分腔(TK1)连接的第二部分腔(TK2),其中,所述阻尼腔划分部件(UE)被构造用于在所述第一部分腔(TK1)和所述第二部分腔(TK2)之间引起节流效应。 14.一种车辆座椅(FZS),其具有如下特征: - 用于使用者的座椅支撑面(SAF); -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气动的装置(PV1、PV2、PV3、PV4、PV5、PV6、PV7),该气动的装置布置在所述车辆座椅(FZS)中,以便改变所述座椅支撑面(SAF)的轮廓(K)。 15.一种用于制造气动的装置(PV1、PV2、PV3、PV4、PV5、PV6、PV7)的方法,该气动的装置用于改变车辆座椅(FZS)的座椅支撑面(SAF)的轮廓(K),该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 提供第一薄膜区段(F11、F21、F31、F41、F51、F61); - 提供第二薄膜区段(F12、F22、F32、F42、F52、F62); - 将所述第一薄膜区段(F11、F21、F31、F41、F51、F61)与所述第二薄膜区段(F12、F22、F32、F42、F52、F62)沿着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缝(VN1、VN2、VN3、VN4、VN5、VN6)连接,以便形成用于改变所述车辆座椅(FZS)的座椅支撑面(SAF)的轮廓(K)的囊部(B1、B2、B3、B4、B5、B6、B71、B72、B73、B74、B75),该囊部带有可用压力介质(DM)来填充的囊腔(BK1、BK2、BK3、BK4、BK5、BK6)和用于使得所述压力介质(DM)流入到所述囊腔(BK1、BK2、BK3、BK4、BK5、BK6)中的流入开口(EO1、EO2、EO3、EO4、EO5、EO6);并且 - 将所述第一薄膜区段(F11、F21、F31、F41、F51、F61)与所述第二薄膜区段(F12、F22、F32、F42、F52、F62)沿着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缝连接,以便形成布置在所述囊腔(BK1、BK2、BK3、BK4、BK5、BK6)内部的节流部件(DE1、DE2、DE3、DE4、DE5、DE6),该节流部件被构造用于在所述囊腔(BK1、BK2、BK3、BK4、BK5、BK6)的内部对经由所述流入开口(EO1、EO2、EO3、EO4、EO5、EO6)流入的压力介质流(EDMS1、EDMS2、EDMS3、EDMS4、EDMS5、EDMS6)进行节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薄膜区段(F11、F21、F31、F41、F51、F61)与所述第二薄膜区段(F12、F22、F32、F42、F52、F62)沿着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缝如此相互连接,从而把所述囊腔(BK1、BK2、BK3、BK4、BK5、BK6)划分成具有所述流入开口(EO1、EO2、EO3、EO4、EO5、EO6)的阻尼腔(DK1、DK2、DK3、DK3、DK4、DK5、DK6)和通过溢流开口(UO1、UO2、UO3、UO4、UO5、UO6)与所述阻尼腔(DK1、DK2、DK3、DK3、DK4、DK5、DK6)连接的轮廓改变腔(KK1、KK2、KK3、KK4、KK5、KK6),该轮廓改变腔用于改变所述座椅支撑面的轮廓,并且所述溢流开口(UO1、UO2、UO3、UO4、UO5、UO6)使得经由所述流入开口(EO1、EO2、EO3、EO4、EO5、EO6)进入到所述阻尼腔(DK1、DK2、DK3、DK3、DK4、DK5、DK6)中的压力介质流(EDMS1、EDMS2、EDMS3、EDMS4、EDMS5、EDMS6)在从所述阻尼腔(DK1、DK2、DK3、DK3、DK4、DK5、DK6)转移到所述轮廓改变腔(KK1、KK2、KK3、KK4、KK5、KK6)内时节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经由所述溢流开口(UO1、UO2、UO3、UO4、UO5、UO6)进入到所述轮廓改变腔(KK1、KK2、KK3、KK4、KK5、KK6)中的压力介质体积流比经由所述流入开口(EO1、EO2、EO3、EO4、EO5、EO6)进入到所述阻尼腔(DK1、DK2、DK3、DK3、DK4、DK5、DK6)中的压力介质体积流小多倍,以便实现节流效果。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