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挡土墙
专利名称: 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挡土墙
摘要: 本发明属于城市地下道路工程领域与市政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挡土墙。包括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原土、填土,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一行一行砌筑,在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原土之间填充填土;第一行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均置于原土上,且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的顶面与外侧的原土顶面标高相同;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节省模板,改善制作时的施工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实现混凝土挡土墙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混凝土挡土墙的锚固性能、整体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能显著提高,并且成本低,工程质量容易保证。另外,使各部分土具有较高的连续性,建造生态化挡土墙。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辽宁;21
申请人: 沈阳建筑大学
发明人: 张延年;郑君刚;杨军彩;汪青杰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3-18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6-14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205315.2
公开号: CN109881688A
代理机构: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黄英华
分类号: E02D17/20(2006.01);E;E02;E02D;E02D17
申请人地址: 110168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浑南东路9号
主权项: 1.一种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挡土墙,包括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原土(2)、填土(3),其特征在于: 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一行一行砌筑,在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原土(2)之间填充填土(3); 第一行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均置于原土(2)上,且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的顶面与外侧的原土(2)顶面标高相同; 上部一行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与相邻下部一行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相比,均向内收进,下部一行的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的外表面上台阶(1-10)的上部一行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的底部外边缘契合;上部一行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的内表面下台阶(1-11)与下部一行的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的顶部内边缘契合; 每一行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的等腰梯形榫(1-5)、等腰梯形卯(1-6)、直角梯形榫(1-7)和直角梯形卯(1-8)均分别与相邻的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的等腰梯形卯(1-6)、等腰梯形榫(1-5)、直角梯形卯(1-8)和直角梯形榫(1-7)相契合;相邻行的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的相互契合的接缝均相互错开; 除顶部一行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所有行的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最外部的上下联通生态孔(1-9)均露出,形成一排外露的上下联通生态孔(1-9);同一行的上下联通生态孔(1-9)均对齐,横向形成一排一排的上下联通生态孔(1-9);除了最外部一排的上下联通生态孔(1-9),底部一行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的所有排上下联通生态孔(1-9)均与上部一行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的上下联通生态孔(1-9)一排一排对齐;上部的上下联通生态孔(1-9)跨过下部相邻的两个上下联通生态孔(1-9),上部的上下联通生态孔(1-9)与下部两个上下联通生态孔(1-9)重叠的面积为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上下联通生态孔(1-9)的面积;所有的上下联通生态孔(1-9)内逐层填满填土(3);最外部外露的一排上下联通生态孔(1-9)以及顶部一行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的所有排上下联通生态孔(1-9)均种植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包括外表层混凝土横肋(1-1)、内表层混凝土横肋(1-2)、内混凝土横肋(1-3)、混凝土纵肋(1-4)、等腰梯形榫(1-5)、等腰梯形卯(1-6)、直角梯形榫(1-7)、直角梯形卯(1-8)、上下联通生态孔(1-9)、外表面上台阶(1-10)、内表面下台阶(1-11); 两个相对的外表层混凝土横肋(1-1)、内表层混凝土横肋(1-2)的立面均为竖直平面,外表层混凝土横肋(1-1)和内表层混凝土横肋(1-2)之间为2~5个内混凝土横肋(1-3);外表层混凝土横肋(1-1)、内表层混凝土横肋(1-2)、内混凝土横肋(1-3)均竖直平行且均匀分布;在外表层混凝土横肋(1-1)、内表层混凝土横肋(1-2)、内混凝土横肋(1-3)的两端为将外表层混凝土横肋(1-1)、内表层混凝土横肋(1-2)、内混凝土横肋(1-3)连接为整体的混凝土纵肋(1-4);在混凝土纵肋(1-4)上设置两个端部的直角梯形榫(1-7)、直角梯形卯(1-8),直角梯形榫(1-7)、直角梯形卯(1-8)为若干个相互交替的等腰梯形榫(1-5)、等腰梯形卯(1-6); 两个相对混凝土纵肋(1-4)的等腰梯形榫(1-5)与等腰梯形卯(1-6)相对应,直角梯形榫(1-7)与直角梯形卯(1-8) 相对应; 等腰梯形榫(1-5)为向外突出的等腰梯形榫,从上至下横截面均相同,均为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卯(1-6)为向内收进的等腰梯形卯,从上至下横截面均相同,均为与等腰梯形榫(1-5)横截面相同的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榫(1-7)为向外突出的直角梯形榫,从上至下横截面均相同,均为直角梯形;直角梯形卯(1-8)为向内收进的直角梯形卯,从上至下横截面均相同,均为与直角梯形榫(1-7)横截面相同的等腰梯形; 外表层混凝土横肋(1-1)、内表层混凝土横肋(1-2)、内混凝土横肋(1-3)、混凝土纵肋(1-4)围成了均匀分布的上下联通生态孔(1-9),上下联通生态孔(1-9)的水平横截面为矩形; 在外侧的上下联通生态孔(1-9)外围的外表层混凝土横肋(1-1)、混凝土纵肋(1-4)、等腰梯形榫(1-5)、等腰梯形卯(1-6)、直角梯形榫(1-7)、直角梯形卯(1-8)均向上突出,形成向上突起的外表面上台阶(1-10); 在内侧的上下联通生态孔(1-9)外围的外表层混凝土横肋(1-1)、混凝土纵肋(1-4)、等腰梯形榫(1-5)、等腰梯形卯(1-6)、直角梯形榫(1-7)、直角梯形卯(1-8)均向下突出,形成向下突起的内表面下台阶(1-11)。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