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L型构件的制造方法
专利名称: L型构件的制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适用于排气道构件成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L型构件制造方法,包括步骤预备并固定各层定模;注入各层浆料;在最上层定模内注入最上层浆料,待浆料固化后,拆除各层定模,取出多个成品L型构件。还提供了一种L型构件制造方法,包括步骤预备并固定各层定模,制作各层浇注空间,在叠合后的定模加压,倾斜叠合加压的定模,注入浆料,并启动振动装置,待浆料固化后,解除压力,拆除各层定模,取出多个成品L型构件。通过叠置多层定模,浆料可浇注于该底模与端框所围合形成的容间内,可以在一个定模大小区域内同时浇注形成多个L型构件,提高了工人生产效率,减小了工人劳动强度,节省了生产车间占地面积。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广东;44
申请人: 深圳市万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琦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3-18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6-18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205004.6
公开号: CN109895227A
代理机构: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艳丽
分类号: B28B7/26(2006.01);B;B28;B28B;B28B7
申请人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侨香路6060号香年广场C栋604室
主权项: 1.一种L型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备并固定第一层定模:所述第一层定模包括纵截面呈L型的第一层底模,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层底模两端、且纵截面呈L型的两第一层端框,所述第一层底模由两第一层平板围合而成,各所述第一层平板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大于0°; S2、注入第一层浆料:向所述第一层底模以及两所述第一层端框围合的空间内注入第一层浆料; S3、设置第二层定模:在所述第一层浆料上设置第二层定模,所述第二层定模包括纵截面呈L型的第二层底模,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层底模两端、且纵截面呈L型的两第二层端框,所述第二层底模由两第二层平板围合而成,各所述第二层平板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大于0°,各所述第二层平板与其正对的所述第一层平板平行,各所述第二层端框与位于下方的第一层端框位于纵平面平行; S4、注入第二层浆料:向所述第二层底模以及两所述第二层端框围合的空间内注入第二层浆料; ……以此类推,直至设置最上层定模; S5、在最上层定模内注入最上层浆料,待浆料固化后,拆除各层定模,取出多个成品L型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5中,在最上层浆料上设置顶层底模,在顶层底模上向下加压和/或在叠合后的定模两端和/或两侧对夹加压,并启动振动装置震动叠合后的定模,待浆料密实或固化后,解除压力,拆除各层定模,取出多个成品L型构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预备并固定所述第一层定模时,在两所述第一层平板沿长度方向的边缘内侧分别设置第一层边模,在所述步骤S2中,向所述第一层底模、两所述第一层端框以及两所述第一层边模围合的空间内注入第一层浆料;在所述步骤S3中,在两所述第二层平板沿长度方向的边缘内侧分别设置第二层边模,在所述步骤S4中,向所述第二层底模、两所述第二层端框以及两所述第二层边模围合的空间内注入第二层浆料,以此类推,在设置各层定模时,在各层两平板沿长度方向的边缘内侧分别设置边模,并在该层底模、两端框及两边模围合的空间内注入浆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L型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两所述第一层端框的端部均设有第一层凹部,两所述第一层边模的端部配合设于所述第一层凹部内,在所述步骤S3中,两所述第二层端框的端部均设有第二层凹部,两所述第二层边模的端部配合设于所述第二层凹部内,以此类推,各层端框的端部均设有凹部,各层边模的端部配合设于所述凹部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L型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层所述端框的端部至少设有一个凹部,各层所述边模的端部对应设有插入所述凹部的凸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注入第一层浆料时,浆料找平至约1/2L型构件厚度时,布钢筋或成品金属或玻纤网格,再注入浆料找平至所需的L型构件厚度;在所述步骤S4中,注入第二层浆料时,浆料找平至约1/2L型构件厚度时,布钢筋或成品金属或玻纤网格,再注入浆料找平至所需的L型构件厚度,以此类推,在向各层注入浆料时,浆料找平至1/2L型构件厚度时,布钢筋或成品金属或玻纤网格,再注入浆料找平至所需的L型构件厚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层底模为一体成型结构; 或者各层底模包括纵截面呈L型的一体式内模以及分别叠置于所述内模两长度边缘端面上的两外模,相邻所述内模与所述外模之间设置至少一夹模; 或者各层底模包括由两模板拼接而且纵截面呈L型的内模以及分别叠置于两所述模板长度边缘端面上的两外模,相邻所述外模与所述模板之间设置至少一夹模。 8.一种L型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备并固定第一层定模:所述第一层定模包括纵截面呈L型的第一层底模,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层底模两端、且纵截面呈L型的两第一层端框,以及一第一层边模,所述第一层底模由两第一层平板围合而成,所述第一层边模设于其中一所述第一层平板沿长度方向的边缘内侧; S2、制作第一层浇注空间:向所述第一层底模、两所述第一层端框以及一所述第一层边模围合的空间内布置钢筋或金属网格或玻纤网格; S3、设置第二层定模:在两所述第一层端框上设置第二层定模,所述第二层定模包括纵截面呈L型的第二层底模,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层底模两端、且纵截面呈L型的两第二层端框,以及一第二层边模,所述第二层底模由两第二层平板围合而成,所述第二层边模设于其中一所述第二层平板沿长度方向的边缘内侧,所述第二层边模与所述第一层边模位于同侧,各所述第二层平板与其正对的所述第一层平板平行,各所述第二层端框与位于下方的第一层端框纵平面平行; S4、制作第二层浇注空间:向所述第二层底模、两所述第二层端框以及一所述第二层边模围合的空间内布置钢筋或金属网格或玻纤网格; ……,以此类推,设置最上层底模; S5、在顶层底模上向下加压,并在叠合后的定模两端和/或两侧对夹加压; S6、向设置有多层边模的一侧倾斜叠合加压的定模,叠合加压的定模倾斜角度设为θ,0°≤θ<90°; S7、向未设置边模多层浇注空间内注入浆料,并启动振动装置来震动叠合后的定模; S8、待浆料固化后,解除压力,拆除各层定模,取出多个成品L型构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L型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两所述第一层端框的端部均设有第一层凹部,所述第一层边模的端部配合设于所述第一层凹部内,在所述步骤S3中,两所述第二层端框的端部均设有第二层凹部,所述第二层边模的端部配合设于所述第二层凹部内,以此类推,各层端框的端部均设有凹部,各层边模的端部配合设于所述凹部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L型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层所述端框的端部至少设有一个凹部,各层所述边模的端部对应设有插入所述凹部的凸部。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L型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层底模为一体成型结构; 或者各层底模包括纵截面呈L型的一体式内模以及分别叠置于所述内模两长度边缘端面上的两外模,相邻所述内模与所述外模之间设置至少一夹模; 或者各层底模包括由两模板拼接而且纵截面呈L型的内模以及分别叠置于所述内模两长度边缘端面上的两外模,相邻所述外模与所述模板之间设置至少一夹模。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