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用于基坑阳角的桩锚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用于基坑阳角的桩锚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基坑阳角的桩锚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所述的结构包括冠梁、排桩、对拉预应力锚索和腰梁,所述的排桩沿基坑阳角的两侧坑壁布设,排桩顶部与冠梁相连接,排桩腰部与腰梁相连接;所述的对拉预应力锚索水平安装在基坑阳角内、对拉预应力锚索的两端分别与基坑阳角两侧的腰梁连接,对拉预应力锚索与基坑阳角两侧的腰梁组成等腰三角形。本发明是通过对拉预应力锚索对所支护基坑的阳角土体施加预应力,避免了传统的基坑阳角桩锚支护结构中的锚索交叉以及危及浅基础建筑物的稳定性等问题,更加安全可靠。本发明通过采取对拉预应力锚索的桩锚支护结构,节省了传统锚索支护中锚固段材料,降低了造价,简化了施工工序。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辽宁;21
申请人: 大连交通大学
发明人: 王海涛;郭涛;李志明;刘维;吴跃东;贾金青;孙昊宇;苏鹏;张小浩;古兴康;庄心欣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4-09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6-18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282071.8
公开号: CN109898521A
代理机构: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李洪福
分类号: E02D17/04(2006.01);E;E02;E02D;E02D17
申请人地址: 116028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黄河路794号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基坑阳角的桩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冠梁(1)、排桩(2)、对拉预应力锚索(3)和腰梁(4),所述的排桩(2)沿基坑阳角的两侧坑壁布设,排桩(2)顶部与冠梁(1)相连接,排桩(2)腰部与腰梁(4)相连接;所述的对拉预应力锚索(3)水平安装在基坑阳角内、对拉预应力锚索(3)的两端分别与基坑阳角两侧的腰梁(4)连接,对拉预应力锚索(3)与基坑阳角两侧的腰梁(4)组成等腰三角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阳角的桩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拉预应力锚索(3)的两端分别与锚具(5)固定连接,在锚具(5)与腰梁(4)之间设置斜铁(8)和垫块(9),所述的斜铁(8)和垫块(9)通过螺栓固定在腰梁(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阳角的桩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排桩(2)与排桩(2)之间距离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阳角的桩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拉预应力锚索(3)有多条,多条对拉预应力锚索(3)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阳角的桩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腰梁(4)有多条,沿排桩(2)上下方向均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阳角的桩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锚具(5)包括锚头(7)、斜铁(8)和垫块(9),所述的锚头(7)与腰梁(4)之间设置斜铁(8)和垫块(9)。 7.一种用于基坑阳角的桩锚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排桩(2)施工 对基坑阳角进行开挖之前,先对排桩(2)支护结构进行施工: 清理场地,对排桩桩孔进行测量定位、放样;按照确定好的桩位施工排桩(2):架设桩机、安装桩机移动到位、吊桩、插桩、锤击下沉、接桩、锤击至设计深度、沉桩完成、钢管桩内灌注混凝土; B、冠梁(1)施工 冠梁(1)为水平布设的钢筋混凝土梁,每个排桩(2)的顶部与冠梁(1)紧固连接为一体;在进行冠梁(1)施工之前,按要求标高对排桩桩顶进行测量,凡标高超出要求在10cm以外的排桩(2)都进行凿桩头工作,确保凿出的桩头平整;凿桩工作完毕后,开始进行冠梁(1)施工;冠梁(1)施工分段进行,直接在土中挖槽做模具;施工中确保放线准确,模壁平直,模深一致,浇注完毕后进行养护; C、基坑开挖 待具备基坑开挖条件后,沿排桩(2)竖向进行基坑阳角的开挖,并向桩间土内打土钉(10)、挂钢筋网(12)和喷射混凝土面层(13),基坑阳角坑壁表面设置排水孔(11),排水孔(11)后做碎石反滤层;逐层开挖,直至开挖完成; D、对拉预应力锚索(3)施工 基坑开挖至对拉预应力锚索(3)设计深度下方进行对拉预应力锚索(3)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对拉预应力锚索(3)定位放线;采用锚杆钻孔机进行对拉预应力锚索(3)钻孔,钻孔前提前制作对拉预应力锚索(3),将对拉预应力锚索(3)插入锚索孔; E、腰梁(4)安装 将腰梁(4)放置在预定位置,安装锚具(5); F、对拉预应力锚索(3)张拉 先将对拉预应力锚索(3)的一端与锚头(7)固定连接,在锚头(7)与腰梁(4)之间设置斜铁(8)和垫块(9),再对对拉预应力锚索(3)另一端进行张拉,对拉预应力锚索(3)的张拉采用以应力控制为主、伸长量为辅的方法;直至达到设计锁定值,停止张拉; G、结束 转步骤C,继续沿排桩(2)竖向进行下一级开挖,直至完成对拉预应力锚索(3)的桩锚支护结构的施工; H、回收利用 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回填,自下而上回填至锚具(5)位置时,拆卸锚具(5),拔出钢绞线。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