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边坡支护机构及其施工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边坡支护机构及其施工方法,所述边坡支护机构包含支护框架和锚杆,坡体外表面上均匀开设有盲孔,锚杆下端锚固在坡体盲孔内、上端嵌装在支护框架的每相邻的四个格栅中心处的混凝土凸起内,锚杆的侧面上设置弹性保护套,支护框架内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包括两条带状直管体和U形带状管体,固定件内部贯穿有增强带,增强带贯穿固定件后两端分别自两条带状直管体的下端伸出,增强带的两端上表面分别固定有引导杆,相互固定在一起的增强带和引导杆锚固在坡体内的盲孔内,目的是解决锚杆安装时不容易与孔同轴、容易碰撞,锚杆锚固不牢固,挡土墙或者框架容易与坡体剥离的问题。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河南;41 |
申请人: |
河南中科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孙大伟;梁斌;宋义涛;杨靖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4-03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6-2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267158.8 |
公开号: |
CN109914444A |
代理机构: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勇 |
分类号: |
E02D17/20(2006.01);E;E02;E02D;E02D17 |
申请人地址: |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陇海中路50号 |
主权项: |
1.一种边坡支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支护机构包含支护框架(1)和锚杆(2),支护框架(1)由倾斜部(10)和水平部(11)构成,倾斜部(10)为紧贴坡体(5)外表面呈格栅状的混凝土框架,倾斜部(10)的上端沿着上端的倾斜方向水平设置有上延伸端,上延伸端置于坡体(5)的顶部,倾斜部(10)的下端沿着下端的倾斜方向水平设置有下延伸端,下延伸端置于坡体(5)的底部,上延伸端和下延伸端构成水平部(11),坡体(5)外表面上均匀开设有倾斜向下的盲孔(50),锚杆(2)下端锚固在坡体(5)的盲孔(50)内、上端嵌装在支护框架(1)的每相邻的四个格栅(6)中心处的混凝土凸起(12)内,锚杆(2)上均布有弹性保护套(20),弹性保护套(20)是与锚杆(2)同一中心轴线的侧面开口的套体,支护框架(1)的格栅(6)之间的混凝土内嵌装有固定件(3); 所述固定件(3)包括直体部(30)和弯曲部(31),直体部(30)为两条相互平行的、下端水平向下呈倾斜状的带状直管体,两条带状直管体的上端分别和弯曲部(31)的两端顶部呈同角度、同方向倾斜对接,弯曲部(31)为U形带状管体,U形带状管体的任意一端的内侧边均与相连接的带状直管体的内侧边对接,U形管体的任意一端的外侧边均与相连接的带状直管体的外侧边对接,U形带状管体的U形底部呈内侧边朝向坡体(5)、外侧边朝向支护框架(1)的倾斜状,U形带状管体的U形通道朝向坡体(5)侧的开口面积小于朝向支护框架(1)侧的开口面积,U形带状管体和带状直管体的内部相通,两条带状直管体的下端分别紧贴坡体(5)外表面,固定件(3)内部贯穿有增强带(4),增强带(4)贯穿固定件(3)后两端分别自两条带状直管体的下端伸出; 所述增强带(4)的两端上表面分别固定有相互平行的引导杆(40),引导杆(40)是金属制成的杆状体,相互固定在一起的增强带(4)和引导杆(40)锚固在坡体(5)的盲孔(5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支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延伸端和下延伸端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支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2)是螺纹钢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支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锚杆(2)的长度至少为180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边坡支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保护套(20)为橡胶制成的侧面开口的套体,弹性保护套(20)为多个,相邻的弹性保护套(20)之间的距离为20cm~40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边坡支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保护套(20)的侧面开口倾斜向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支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强带(4)为外部包裹有聚酯纤维网格布的橡胶带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支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护框架(1)的内表面粘结有金属网(13),金属网(13)紧贴坡体(5)外表面。 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边坡支护机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 A,在坡体(5)外表面上均匀钻倾斜向下的多个盲孔(50),每个盲孔(50)均伸入到坡体(5)内; B,在锚杆(2)上均匀套装多个开口处置于锚杆(2)侧面的弹性保护套(20); C,将锚杆(2)下端装入盲孔(50)内,灌浆固定; D,将增强带(4)贯穿固定件(3)后两端分别自两条带状直管体的下端伸出,增强带(4)的两端上表面分别固定相互平行的引导杆(40); E,相互固定在一起的增强带(4)和引导杆(40)共同装入盲孔(50)内,然后向盲孔(50)内灌浆,直至灌浆层的顶面距离盲孔(50)的口部尺寸为盲孔深度的1/3时,停止灌浆,向盲孔(50)内填装砂砾,压实; F,将金属网(13)覆盖在整个坡体(5)上,使锚杆(2)的上端伸出金属网(13),封支护框架(1)的模板,然后浇筑格栅状的支护框架(1),使锚杆(2)的上端自每相邻的四个格栅(6)中心处的混凝土中伸出,固定件(3)置于格栅(6)之间的混凝土内; G,拉拔裸露在外的锚杆(2)上端增加预应力,锚杆(2)施加预应力后,封模板,继续沿着支护框架(1)向上灌浆,在格栅(6)外周的支护框架(1)上形成混凝土凸起(12),锚杆(2)上端固定在混凝土凸起(12)上。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