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基坑护桩及基坑挡板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护桩及基坑挡板,涉及建筑技术领域。该基坑护桩包括桩头、桩体、活动件、阻挡件、导向件、弹性件和锚杆;桩头呈圆锥状,桩体形成一端为开口端的容纳腔,桩头与桩体的封闭端固定连接,导向件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桩体的高度方向固定设置于桩体的内壁,活动件设置有与导向件相配合的导向孔且导向件的至少部分位于导向孔内,弹性件套设在导向件的外周,且弹性件分别与桩体的内壁和活动件连接。该基坑护桩结构合理、支护效果好,能够有效避免基坑侧壁的土体坍塌。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江苏;32 |
申请人: |
陈林 |
发明人: |
严文魁;陈林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4-15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6-25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300371.4 |
公开号: |
CN109930598A |
代理机构: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丽昆 |
分类号: |
E02D5/48(2006.01);E;E02;E02D;E02D5 |
申请人地址: |
222111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义和村二队37号 |
主权项: |
1.一种基坑护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桩头、桩体、活动件、阻挡件、导向件、弹性件和锚杆; 所述桩头呈圆锥状,所述桩体呈四棱柱状,所述桩体形成一端为开口端的容纳腔,所述桩头与所述桩体的封闭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向件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桩体的高度方向固定设置于所述桩体的内壁,所述活动件设置有与所述导向件相配合的导向孔且所述导向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导向孔内,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导向件的外周,且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桩体的内壁和所述活动件连接; 所述阻挡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阻挡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件上,多个所述阻挡件沿所述桩体的高度方向分布,所述桩体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阻挡件相对应的通孔; 所述活动件能够靠近于所述桩体的内壁以使所述阻挡件的至少部分穿过所述通孔并伸至所述桩体的外部; 所述桩体相对的两个侧壁对应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桩体的相邻侧壁上,所述锚杆的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且用于伸入至土体中,所述锚杆包括锚杆体、套管和锚头,所述锚杆体用于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锚杆体的轴向设置有贯通的第二螺纹孔,所述套管为中空结构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所述锚头与所述套管的前端连接,所述锚头具有收缩状态和展开状态,当所述锚头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锚头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锚杆体内,当所述锚头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锚头位于所述锚杆体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还包括垫板和螺母,所述垫板套设在所述锚杆体上且位于所述锚杆体的远离所述锚头的一端,所述螺母用于将所述锚杆体锁紧于所述桩体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活动件分别为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第二活动件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第二活动件之间形成与所述开口端连通的通道,其中,该通道在所述桩体的开口端至封闭端的方向上,其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坑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件和所述第二活动件均呈L型,所述第一活动件包括呈L型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桩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至少部分位于其中一个所述通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远离所述活动件的一侧设置有遮挡件,当所述活动件朝向所述桩体的外部移动时,所述阻挡件能够穿过所述遮挡件以使所述阻挡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桩体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的开口端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形成在所述桩体的两个相对的内侧壁上,以使所述第一凹槽能够供与之相配合的连接件穿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沿所述桩体的竖向截面分布。 8.一种基坑挡板,其特征在于,用于与两个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基坑护桩相配合,所述基坑挡板可拆卸地设置于两个所述基坑护桩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坑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挡板包括第一连接部和两个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且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横截面构造成弧线状,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横截面构造成直线状,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至少部分插接于所述桩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坑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侧设置有横截面呈半圆形的第二凸起部,所述桩体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用于与具有所述第二凸起部的所述第二连接部相配合。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