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自升式空心薄壁墩辊模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专利名称: 自升式空心薄壁墩辊模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一种自升式空心薄壁墩辊模系统及其施工方法。系统由接长骨架加劲柱、辊模提升架、移动提模装置和自升装置所构成。方法包括按照设计空心薄壁墩的尺寸分别制备辊模提升架等组件,用辊模提升架、移动提模装置和自升装置在施工现场向外再向上移动各模板且整体同步提升辊模提升架、移动提模装置等。本发明能现场组装、自提升空心薄壁墩辊模系统,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方便灵活,适应性强,施工进度快,省时省力,成本低,施工质量好,安全性好和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北京;11
申请人: 中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远华;张进发;于建;黄辉;翁雪亚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3-13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6-28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188306.7
公开号: CN109944164A
代理机构: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闫立德
分类号: E01D21/00(2006.01);E;E01;E01D;E01D21
申请人地址: 100037 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52号中建一局大厦B座8、9、10层
主权项: 1.一种自升式空心薄壁墩辊模系统,包括外侧模板、外主模板、内主模板和手拉起吊器,其特征在于:其中, 接长骨架加劲柱:用于支撑辊模提升架和自升装置,四个接长骨架加劲柱的下端分别与位于空心薄壁墩体四角内的骨架加劲柱的上端固定为一体,接长骨架加劲柱的长度大于两个外主模板的高度之和,在每个接长骨架加劲柱的中部设有供各三角支架固定的中部螺栓孔,在每个接长骨架加劲柱的上部设有供提升后的三角支架固定的上部螺栓孔,各中部螺栓孔、上部螺栓孔的孔心延长线与空心薄壁墩纵向长平行; 辊模提升架:用于支撑第一、第二操作平台架和移动提模装置,四个三角支架分别通过支架固定螺栓、垫片、固定螺母和中部螺栓孔固定在接长骨架加劲柱的外侧中部上,一组支撑工字钢梁的中部下端面置在侧边对应的两三角支架上,支撑工字钢梁的两端分别延伸出对应侧的两三角支架外端,两组纵向工字钢梁的两边部下端面分别呈间隔距离并排固定在两侧支撑工字钢梁的上端面上,两组纵向工字钢梁的两端分别延伸出对应侧的支撑工字钢梁外端,两组横向工字钢梁的中部下端面呈间隔距离并排固定在两组纵向工字钢梁的中部上端面上,两组横向工字钢梁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支撑工字钢梁的两端齐平;各吊杆的上端分别与横向工字钢梁、支撑工字钢梁及纵向工字钢梁的两端连成一体、各吊杆的下端垂直向下与第一操作平台架的外侧边连成一体,位于第一操作平台架上端的各吊杆的中部外侧与第二操作平台架的外侧边连成一体;每组支撑工字钢梁、横向工字钢梁及纵向工字钢梁由呈间隔距离并排设置的两根同尺寸的工字钢梁所构成; 移动提模装置:用于移动提升各模板,移动提模装置由辊轴、辊轮、轴吊钩和手拉起吊器所组成,组成每组支撑工字钢梁、横向工字钢梁及纵向工字钢梁的两工字钢梁之间分别设有两个移动提模装置,辊轮分别轴设在辊轴的两端,两辊轮分别与对应侧的工字钢梁底侧内沿为轨道,轴吊钩的上端与辊轴中端连成一体,轴吊钩的下端穿过对应部的两工字钢梁之间的间隙与手拉起吊器的上端吊钩挂接; 自升装置,用于整体提升辊模提升架及移动提模装置,自升装置由套筒杆、上升支撑吊杆、斜支杆、横连杆和纵连杆所组成,上升支撑吊杆的后部下端与套筒杆的上端连成一体,上升支撑吊杆的前端下部设有上升吊钩,上升支撑吊杆的前部下端与套筒杆的下部之间设有斜支杆,接长骨架加劲柱的上端从套筒杆的下端口插入在套筒杆内,相邻的上升支撑吊杆通过横连杆和纵连杆彼此连成一整体框架,手拉起吊器的上端吊钩挂接在上升吊钩上,套筒杆的下部侧壁上螺设有紧固栓。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升式空心薄壁墩辊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长骨架加劲柱的直径与位于空心薄壁墩体四角内的骨架加劲柱的直径相同。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升式空心薄壁墩辊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伸出支撑工字钢梁外端的纵向工字钢梁的伸出长度大于第二操作平台架宽度。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升式空心薄壁墩辊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伸出两三角支架外端的支撑工字钢梁的伸出长度大于第二操作平台架宽度。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升式空心薄壁墩辊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在接长骨架加劲柱后的套筒杆的下端口位于接长骨架加劲柱的上部螺栓孔的上端。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升式空心薄壁墩辊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操作平台架的上端面与第二操作平台架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大于外主模板的高度。 7.一种自升式空心薄壁墩辊模系统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设计空心薄壁墩的尺寸分别制备接长骨架加劲柱、接长骨架加劲柱的长度大于两个外主模板的高度之和,在接长骨架加劲柱上分别设中、下部螺栓孔,制备第一、第二操作平台架、各三角支架、横向工字钢梁、支撑工字钢梁、纵向工字钢梁、防护网、作业平台板、移动提模装置和自升装置; (2)准备数个手拉起吊器、外侧模板、外主模板,内侧模板、内主模板,支架固定螺栓、垫片和固定螺母; (3)将依步骤(1)(2)制备的组件及准备的部件运至施工现场; (4)用四根接长骨架加劲柱向上加长骨架加劲柱,四个接长骨架加劲柱的下端分别与位于己筑好的空心薄壁墩体上端面四角外露的骨架加劲柱的上端固定为一体,将四个三角支架分别用数个支架固定螺栓依次穿过三角支架上的两螺孔、接长骨架加劲柱上两对应的中部螺栓孔,再套加垫片后用固定螺母固定在接长骨架加劲柱外侧中部上;在己筑好的空心薄壁墩体上端面外露的骨架钢筋头上加接接长钢筋;将接长钢筋和接长骨架加劲柱从下至上依次用呈间隔距离设置的数道横圈钢筋连成一体,形成待涛筑空心薄壁墩部的墩体钢筋网架; (5)分别在对应一侧的两三角支架的上端面放置一组支撑工字钢梁,支撑工字钢梁的两端分别延伸出对应侧的两三角支架外端,伸出长度大于第二操作平台架宽度;将两组纵向工字钢梁的两边部下端面分别呈间隔距离并排固定在两侧支撑工字钢梁的上端面上,可用电焊机或螺钉固定两者交接部,两组纵向工字钢梁的两端分别延伸出对应侧的支撑工字钢梁外端,伸出长度大于第二操作平台架宽度;将两组横向工字钢梁的中部下端面呈间隔距离并排固定在两组纵向工字钢梁的中部上端面上,两组横向工字钢梁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支撑工字钢梁的两端齐平;每组支撑工字钢梁、横向工字钢梁及纵向工字钢梁由呈间隔距离并排设置的两根同尺寸的工字钢梁所构成; (6)将各吊杆的上端分别与横向工字钢梁、支撑工字钢梁及纵向工字钢梁的两端连成一体、各吊杆的下端垂直向下与第一操作平台架的外侧边连成一体,位于第一操作平台架上端的各吊杆的中部外侧与第二操作平台架的外侧边连成一体;分别在第一、第二操作平台架的上端面安装作业平台板,在第一、第二操作平台架的上端面外侧设防护网,制成辊模提升架; (7)在组成每组支撑工字钢梁、横向工字钢梁及纵向工字钢梁的两工字钢梁之间分别设有两个移动提模装置,各轴吊钩的下端穿过对应部的两工字钢梁之间的间隙与一个手拉起吊器的上端吊钩挂接; (8)移动提升各模板:将与外主模板两侧上端对应的手拉起吊器的起吊链的吊钩与外主模板两侧上端钩固,向外移动移动提模装置,向外移动拆除外主模板,拉动手拉起吊器的手拉链,分别将两侧的外主模板向上提升至对应的横向工字钢梁下端面的待涛筑的混凝土层面部,向内推进到位后;再依次用对应部的手拉起吊器依上述步骤提升两侧的外侧模板,并将外主模板与外侧模板的对应边固定为一体,形成待涛筑的外模板; 而后,将各手拉起吊器的起吊链与外主模板或外侧模板分离,并将各移动提模装置沿各自轨道带动各手拉起吊器移至对应的内主模板或内侧主模板的上端,将与内主模板两侧上端对应的手拉起吊器的起吊链的吊钩与内主模板两侧上端钩固,向内移动移动提模装置,向内移动拆除内主模板,用手拉起吊器将内主模板提升至与外主模板齐干,向外推进到位后;再依次用对应部的手拉起吊器依上述步骤提升两侧的内侧模板,并将内主模板与内侧模板的对应边固定为一体,形成待涛筑的内模板; 内、外模板之间形成空心薄壁墩体的待涛筑空间,墩体钢筋网架位于的待涛筑空间内,各接长钢筋的上端高于外主模板的上端面; (9)用砼灌注设备对由外主模板、外侧模板和内主模板、内侧模板与空心薄壁墩上端面作为底面围成的待涛筑空间内进行砼灌注,待灌注的混凝土凝固期过后,将各手拉起吊器的起吊链与内主模板和内侧模板分离,进行辊模提升架和移动提模装置的整体自提升; (10)对辊模提升架和移动提模装置的整体自提升:将自升装置的各套筒杆从其下端口套插在各接长骨架加劲柱的上端,拧紧套筒杆下部侧壁上的紧固栓将套筒杆与接长骨架加劲柱固定为一体,而后分别用横连杆或纵连杆通过螺钉或螺栓将相邻的各上升支撑吊杆彼此连成一整体框架,将四个手拉起吊器的上端吊钩分别挂接在上升吊钩上,四个手拉起吊器分别位于支撑工字钢梁的端头上方,将四个手拉起吊器的起吊链分别与各支撑工字钢梁的端头固定,四人分别同步拉动手拉起吊器的手拉链,带动各手拉起吊器的起吊链及其上的各支撑工字钢梁分别沿同侧的接长骨架加劲柱同步上升至上部螺栓孔上端,亦将辊模提升架和移动提模装置同步移动到位,卸下固定在接长骨架加劲柱中部螺栓孔上的各三角支架,并将各三角支架移固在接长骨架加劲柱的上部螺栓孔内;而后同步下移起吊链将两侧的支撑工字钢梁分别置在对应一侧的两三角支架的上端面,而后从接长骨架加劲柱的上端拆除自升装置,完成对辊模提升架和移动提模装置的整体自提升; (11) 依次重复步骤(4)(8)(9)(10)至空心薄壁墩壁灌注施工完成,拆除组装设备和组件,运至下一施工现场重新组装施工。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辊模提升架同步同向水平向上移动。 9.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于的待涛筑空间内的墩体钢筋网架的各接长钢筋上端高于外主模板的上端面20~40cm。 10.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长钢筋的上端头与位于中部的三角支架的下端水平面齐平。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