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可抵抗扭转作用的集装箱船舱口角隅结构
专利名称: 一种可抵抗扭转作用的集装箱船舱口角隅结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抵抗扭转作用的集装箱船舱口角隅结构,包括箱体结构,所述箱体结构横向布置于舱口围顶板至中间甲板之间,并与双层舷侧结构焊接相连,所述箱体结构由舱口围顶板、上甲板、中间甲板、纵舱壁、前横舱壁、后横舱壁、左舷第一垂向桁、左舷第二垂向桁以及与之相连的骨材组合而成,本实用新型对舱口围角隅、甲板角隅、中间甲板角隅以及与之相连的横舱壁结构形状进行了柔化处理、同时对部分结构进行了加强,提高了船体结构的整体平均刚度、降低舱口角隅局部过高的刚度。本实用新型有效地吸收集装箱船在波浪作用下和左右舷不对称装载时产生的扭转变形,缓解舱口角隅局部应力集中,提高船体结构的强度与疲劳寿命,保证船舶的安全性。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江苏;32
申请人: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孙启荣;秦建国;俞吉本;居桦桦;文元均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11-09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6-28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21845422.9
公开号: CN209037782U
代理机构: 苏州市指南针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 刘闯
分类号: B63B11/00(2006.01);B;B63;B63B;B63B11
申请人地址: 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长江中路901号
主权项: 1.一种可抵抗扭转作用的集装箱船舱口角隅结构,包括角隅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结构横向布置于舱口围顶板至中间甲板之间,并与双层舷侧结构焊接相连,所述箱体结构由舱口围顶板(1)、上甲板(2)、中间甲板(3)、纵舱壁(4)、前横舱壁(5)、后横舱壁(6)、左舷第一垂向桁(7)、左舷第二垂向桁(8)以及与之相连的骨材组合而成;所述舱口围顶板(1)在前横舱壁(5)、后横舱壁(6)之间与纵舱壁(4)相连的部分采用全开口形式,所述开口形状为圆角矩形,所述开口横向尺寸为一个集装箱的宽度,所述开口纵向尺寸为所述前横舱壁(5)、后横舱壁(6)之间的距离,所述开口与所述舱口围顶板(1)是一块整板,所述整板采用超厚高强止裂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抵抗扭转作用的集装箱船舱口角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口围顶板(1)在货舱内与纵舱壁连接的部分采用四分之一椭圆形状的连接形式,所述椭圆的长轴沿着船长方向,所述椭圆与纵向舱口围顶板是一块整板,所述整板采用超厚高强止裂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抵抗扭转作用的集装箱船舱口角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甲板(2)在前横舱壁(5)处与纵舱壁(4)相连的部分采用嵌入式的四分之一椭圆形状的连接形式,所述椭圆的长轴沿着船长方向,所述椭圆与纵向甲板是一块整板,所述整板采用高强止裂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抵抗扭转作用的集装箱船舱口角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甲板(2)在前横舱壁(5)处与左舷第一垂向桁(7)相连的部分采用四分之一圆弧形状的连接形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抵抗扭转作用的集装箱船舱口角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甲板(3)在前横舱壁(5)、后横舱壁(6)之间与纵舱壁(4)相连的部分采用全开口的连接形式,所述开口与纵舱壁相连处的形状为半圆形,所述开口的边缘与纵壁的最小距离为100mm,所述开口的横向长度为一个集装箱的宽度,所述开口纵向长度为前横舱壁、后横舱壁之间的距离,所述开口采用超厚高强度止裂刚,所述开口与纵舱壁通过焊接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抵抗扭转作用的集装箱船舱口角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甲板(3)在前横舱壁、后横舱壁之外与纵舱壁相连的部分采用四分之一椭圆形状的连接形式,所述椭圆的长轴沿着船宽方向,所述椭圆采用超厚高强度止裂钢,并通过焊接与纵舱壁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抵抗扭转作用的集装箱船舱口角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甲板(3)在前横舱壁(5)、后横舱壁(6)之间与左舷第一、第二垂向桁之间的部分采用全开口的连接形式,所述开口形状在靠近左舷第一垂向桁的位置为圆角矩形,所述开口形状在靠近左舷第二垂向桁的位置为半圆形,所述开口横向长度为一个集装箱的宽度,所述开口纵向长度为前后横舱壁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抵抗扭转作用的集装箱船舱口角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舱壁(5)与上甲板(2)、纵舱壁相连处采用开孔的形式,所述开口的大小在长度上约一个集装箱的宽度,所述开口上下分别采用四分之一的椭圆弧与纵舱壁相连,所述椭圆弧的长轴沿着船宽方向,所述开口的右侧通过半圆和左舷第一垂向桁连接,所述开口的上部采用较厚的高强钢。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