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用于平板形物体的支撑元件
专利名称: 用于平板形物体的支撑元件
摘要: 一种用于平板形物体的支撑元件(1;10;20;30),包括基部(2)和靠置元件(7),靠置元件(7)能够可拆卸地联接到基部(2);其中基部(2)包括多个纵向构件(3、3a、4、4a、4b、4),所述多个纵向构件限定用于基部(2)的靠置基底;其中所述纵向构件(3、3a、4、4a、4b、4)通过多个横向构件(5、6)相互连接,横向构件(5、6)通过多个另外的纵向构件(11、11a、15、15a、15b、15c、15d、15e、15f)相互连接。靠置元件(7)包括通过至少一个另外的横向构件(12;13;13a;13b;14;14a;14b)相互连接的至少两个立柱(8、8a;18)。第一立柱(8)的下部(22)和第二立柱(8a)的下部(22a)延伸超过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下横向构件(14;14a、14b),并且其形状和尺寸设定为能够分别插入限定于中央横向构件(5)与所述第一对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之间的第一空间(16)中以及限定于中央横向构件(5)与所述第二对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a)之间的第二空间(17)中;第一立柱(8)的下部(22)和第二立柱(8a)的下部(22a)设有各自的附件(23、23a),附件(23、23a)的形状和尺寸设定为能够插入侧纵向构件(3、3a)的各自的凹槽(20、20a)中。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意大利;IT
申请人: LK实验室有限公司
发明人: 卢卡·亚卡鲁索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7-09-22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7-02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780067662.2
公开号: CN109963789A
代理机构: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林栋
分类号: B65D19/44(2006.01);B;B65;B65D;B65D19
申请人地址: 意大利莫德纳市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平板形物体的支撑元件(1;10;20;30),所述支撑元件包括:基部(2),所述平板形物体能够布置在所述基部(2)上;以及用于所述平板形物体的靠置元件(7),所述靠置元件(7)能够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基部(2)布置并且可拆卸地联接到所述基部(2);其中所述基部(2)包括多个纵向构件(3、3a、4、4a、4b、4),所述多个纵向构件限定用于所述基部(2)的靠置基底;其中所述多个纵向构件(3、3a、4、4a、4b、4)包括第一侧纵向构件(3)、第二侧纵向构件(3a)和中央纵向构件(4);其中所述纵向构件(3、3a、4、4a、4b、4)通过多个横向构件(5、6)相互连接,所述多个横向构件(5、6)包括一对中央横向构件(5)和一对侧横向构件(6);其中所述横向构件(5、6)通过多个另外的纵向构件(11、11a、15、15a、15b、15c、15d、15e、15f)相互连接;其中所述纵向构件包括第一对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和第二对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a);其中所述靠置元件(7)包括通过至少一个另外的横向构件(12;13;13a;13b;14;14a;14b)相互连接的至少两个立柱(8、8a;18);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横向构件包括另外的上横向构件(12)、至少一个另外的中间横向构件(13;13a;13b)以及至少一个另外的下横向构件(14;14a、14b);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立柱(8)的下部(22)和所述第二立柱(8a)的下部(22a)延伸超过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下横向构件(14;14a、14b),并且其形状和尺寸设定为能够分别插入限定于所述中央横向构件(5)与所述第一对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之间的第一空间(16)中以及限定于所述中央横向构件(5)与所述第二对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a)之间的第二空间(17)中; 所述第一立柱(8)的下部(22)和所述第二立柱(8a)的下部(22a)设有各自的附件(23、23a),所述附件(23、23a)的形状和尺寸设定为能够插入所述侧纵向构件(3、3a)的各自的凹槽(20、20a)中。 2.根据前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支撑元件(1;10;20;30),其中,所述一对侧横向构件(6)包括第一横向构件(6a)和第二横向构件(6b),而所述一对中央横向构件(5)包括第三横向构件(5a)和第四横向构件(5b),所述第三横向构件(5a)和所述第四横向构件(5b)彼此相对并且布置在所述第一横向构件(6a)和所述第二横向构件(6b)之间;其中所述一对侧横向构件(6)和所述一对中央横向构件(5)布置在所述第一侧纵向构件(3)上、所述第二侧纵向构件(3a)上以及所述中央纵向构件(4)上;其中所述第一对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包括第一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1)和第二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2),其中所述第二对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a)包括第三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1a)和第四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2a);其中所述第一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1)和所述第三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1a)均布置在所述第一横向构件(6a)上方和所述第三横向构件(5a)上方;其中所述第二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2)和所述第四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2a)均布置在所述第二横向构件(6b)上方和所述第四横向构件(5b)上方;其中所述第一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1)和所述第二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2)彼此对齐,叠置在所述第一侧纵向构件(3)上,并且彼此隔开所述第三横向构件(5a)与所述第四横向构件(5b)之间存在的距离(D);其中所述第三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1a)和所述第四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2a)彼此对齐,叠置在所述第二侧纵向构件(3a)上,并且彼此隔开所述第三横向构件(5a)与所述第四横向构件(5b)之间存在的距离(D)。 3.根据前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支撑元件(1;10;20;30),其中,所述第三横向构件(5a)包括第一侧表面(50),所述第四横向构件(5b)包括第二侧表面(51),其中所述第三横向构件(5a)和所述第四横向构件(5b)布置成使得所述第一侧表面(50)和所述第二侧表面(51)彼此面对;其中所述第一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1)包括第一端表面(52),所述第二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2)包括第二端表面(53),所述第一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1)和所述第二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2)布置成使得所述第一端表面(52)和所述第二端表面(53)彼此面对;其中所述第一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1)和所述第三横向构件(5a)布置成使得所述第一端表面(52)和所述第一侧表面(50)对齐以便邻接所述第一立柱(8)的下部(22)的第一侧(22b);其中所述第二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2)和所述第四横向构件(5b)布置成使得所述第二端表面(53)和所述第二侧表面(51)对齐以便邻接所述第一立柱(8)的下部(22)的第二侧(22c),其中所述第二侧(22c)与所述第一立柱(8)的下部(22)的第一侧(22b)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支撑元件(1;10;20;30),其中,所述第三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1a)包括第三端表面(54),所述第四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2a)包括第四端表面(55),其中所述第三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1a)和所述第四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2a)布置成使得所述第三端表面(54)和所述第四端表面(55)彼此面对;其中所述第三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1a)和所述第三横向构件(5a)布置成使得所述第三端表面(54)和所述第一侧表面(50)对齐以便邻接所述第二立柱(8a)的下部(22a)的第一侧(22d);其中所述第四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2a)和所述第四横向构件(5b)布置成使得所述第四端表面(55)和所述第二侧表面(51)对齐以便邻接所述第二立柱(8a)的下部(22a)的第二侧(22e),其中所述第二侧(22e)与所述第二立柱(8a)的下部(22)的第一侧(22d)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元件(1;10;20;30),其中,所述多个纵向构件(3、3a、4、4a、4b、4)还包括置于所述侧纵向构件(3)和所述中央纵向构件(4)之间的第一中间纵向构件(4a)以及置于所述第二侧纵向构件(3a)和所述中央纵向构件(4)之间的第二中间纵向构件(4b)。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元件(1;10;20;30),其中,所述另外的纵向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另外的中央纵向构件(15),特别是一对另外的中央纵向构件(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元件(1;10;20;30),其中,所述另外的纵向构件包括置于所述第一对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与所述第二对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a)之间的第一另外的中间纵向构件(15a、15c、15d)和至少一个第二另外的中间纵向构件(15b、15e、15f)。 8.根据从属于权利要求6时的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元件(20;3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中间纵向构件(15a、15c、15d)置于所述第一对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与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中央纵向构件(15)之间,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另外的中间纵向构件(15b、15e、15f)置于所述第二对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与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中央纵向构件(15)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支撑元件(3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中间纵向构件包括置于所述第一对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与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中央纵向构件(15)之间的第一组另外的中间纵向构件(15a、15c、15d)、以及置于所述第二对另外的侧纵向构件(11a)与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中央纵向构件(15)之间的第二组另外的中间纵向构件(15e、15f、15b)。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元件(20;30),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立柱包括两个侧立柱(8、8a)和中央立柱(18)。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撑元件(20;3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中间横向构件包括将所述中央立柱(18)与所述侧立柱(8、8a)连接的另外的第一中间横向构件(13a)和另外的中间横向构件(13b),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下横向构件包括将所述中央立柱(18)与所述侧立柱(8、8a)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另外的下横向构件(14b)。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支撑元件(20;3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另外的下横向构件包括第一对另外的下横向构件(14a),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另外的下横向构件包括第二对另外的下横向构件(14b)。 13.根据权利要求1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元件(20;30),其中,所述中央立柱(18)设置有下部(18a),所述下部(18a)延伸超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另外的下横向构件(14a)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另外的下横向构件(14b),并且其形状和尺寸设定为能够插入限定在所述中央横向构件(5)和所述一对另外的中央纵向构件(15)之间的第三空间(19)中以及所述中央纵向构件(4)的凹槽(21)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或3所述的支撑元件(20;30),其中,所述一对侧横向构件(6)包括第一横向构件(6a)和第二横向构件(6b),而所述一对中央横向构件(5)包括第三横向构件(5a)和第四横向构件(5b),所述第三横向构件(5a)和所述第四横向构件(5b)彼此面对并且布置在所述第一横向构件(6a)和所述第二横向构件(6b)之间;其中所述一对侧横向构件(6)和所述一对中央横向构件(5)布置在所述第一侧纵向构件(3)上、所述第二侧纵向构件(3a)上和所述中央纵向构件(4)上;其中所述一对另外的中央纵向构件(15)包括第一另外的中央纵向构件(150)和第二另外的中央纵向构件(151);其中所述第一另外的中央纵向构件(150)布置在所述第一横向构件(6a)上方和所述第三横向构件(5a)上方,并且所述第二另外的中央纵向构件(151)布置在所述第二横向构件(6b)和所述第四横向构件(5b)上方;其中所述第一另外的中央纵向构件(150)和所述第二另外的中央纵向构件(151)彼此对齐并且彼此隔开所述第三横向构件(5a)与所述第四横向构件(5b)之间存在的距离(D),并且其中所述第三横向构件(5a)包括第一侧表面(50),所述第四横向构件(5b)包括第二侧表面(51),所述第三横向构件(5a)和所述第四横向构件(5b)布置成使得所述第一侧表面(50)和所述第二侧表面(51)彼此面对;其中所述第一另外的中央纵向构件(150)包括第五端表面(56),所述第二另外的中央纵向构件(151)包括第六端表面(57),所述第一另外的中央纵向构件(150)和所述第二另外的中央纵向构件(151)布置成使得所述第五端表面(56)和所述第六端表面(57)彼此面对;其中所述第一另外的中央纵向构件(150)和所述第三横向构件(5a)布置成使得所述第五端表面(56)和所述第一侧表面(50)对齐以便邻接所述中央立柱(18)的下部的第一侧(18b);其中所述第二另外的中央纵向构件(151)和所述第四横向构件(5b)布置成使得所述第六端表面(57)和所述第二侧表面(51)对齐以便邻接所述中央立柱(18)的下部的第二侧(18c),其中所述第二侧(18c)与所述中央立柱(18)的下部的第一侧(18b)相反。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元件(1;10;20;30),其中,所述侧纵向构件(3、3a)的各自的凹槽(20、20a)的深度(P)等于所述侧纵向构件(3、3a)的高度。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