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城市河道雨洪资源调控系统
专利名称: 一种城市河道雨洪资源调控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河道雨洪资源调控系统,河堤一侧或两侧护坡表层自外向内依次有透水铺装层、植被土层和纤维层构成表层单元,表层单元的透水铺装层的透水孔内种植植被;表层单元上部的底部铺设砾石料渗滤层,表层单元的中部分布有梯级生物滞留净化池,在梯级生物滞留净化池的内层下方和表层单元的内层下方铺设大面积砾石料渗滤层,位于该大面积砾石料渗滤层的底部开设有清水暗渠用于积蓄过滤雨水。本发明可通过多种途径收集雨洪资源,可实现多种途径几乎全部接收利用雨洪资源。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河南;41
申请人: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发明人: 王鸿翔;郭文献;赵颖异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3-01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7-02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156487.5
公开号: CN109958099A
代理机构: 郑州明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高丽华
分类号: E02B3/12(2006.01);E;E02;E02B;E02B3
申请人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北环路36号
主权项: 1.一种城市河道雨洪资源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河堤一侧或两侧护坡表层自外向内依次有透水铺装层、植被土层和纤维层构成表层单元,表层单元的透水铺装层的透水孔内种植植被,植被根系深入植被土层;表层单元上部的底部铺设砾石料渗滤层,且在砾石料渗滤层底部铺设沿斜向的混凝土管道作为地表雨水汇流通道,该通道上端与地表井口连通;表层单元的中部分布有梯级生物滞留净化池,每级净化池分别包括上下侧竖向池壁,相邻净化池共用一个池壁,共用池壁的底部或中部设置通孔保持相邻净化池连通,位于每级净化池内部自外向内依次分布植被土层、纤维层和渗滤层,净化池内种植缓冲带植被,所述地表雨水汇流通道的下端引流至上层梯级生物滞留净化池内,并沿各级净化池底层的纤维层和渗滤层向下排水;在梯级生物滞留净化池的内层下方和表层单元的内层下方铺设大面积砾石料渗滤层,位于该大面积砾石料渗滤层的底部开设有清水暗渠用于积蓄过滤雨水,清水暗渠内安装有潜水泵,潜水泵通过抽水管将清水暗渠内积蓄储水引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河道雨洪资源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清水暗渠并列方向的全段或部分段土层内设置市政综合管廊,在所述清水暗渠中沿横向分布有隔层使清水暗渠被分割为多个独立单池,市政综合管廊与部分独立单池之间铺设渗滤层,在市政综合管廊或独立清水暗渠具有较高水位时向对方空间排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河道雨洪资源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表层单元的下部至河床底基的一段为回流段,该段包括表层的透水铺装层、中层纤维层和底层的渗滤层,河水水位超过河床底基后,河水通过回流段向清水暗渠补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河道雨洪资源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可以在部分回流段设置泄洪通道,泄洪通道倾斜向下连通所述清水暗渠,泄洪通道上端向下弯曲后出口位于回流段护坡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城市河道雨洪资源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泄洪通道安装引流管,引流管前端为倾斜向下的弯头,引流管的入口位置安装有入口滤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河道雨洪资源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表雨水通道的底部设置有凹陷的滤料淤积池用于收集雨水浮沉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河道雨洪资源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市政综合管廊距离清水暗渠较远时,在两者之间设置过渡池,市政综合管廊底部通过管道连通过渡池,过渡池与清水暗渠并列,过渡池与清水暗渠之间铺设渗滤层,在过渡池或独立清水暗渠具有较高水位时向对方空间排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河道雨洪资源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梯级生物滞留净化池的底部设置混凝土板支撑层以提高其稳定性。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