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管廊预制模具及管廊施工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管廊预制模具及管廊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廊预制模具,涉及工程模具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固定端模、活动端模、外侧模、内模以及底模,活动端模与固定端模分别设置于外侧模的两端,且所述活动端模与外侧模铰接设置,内模与底模相结合并设置于外侧模内,且内模与底模结合后与外侧模之间形成成型空间,内模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端模以及活动端模相抵接,成型空间内预埋有钢筋,且钢筋穿设出固定端模外,固定端模安装于外侧模的端部,固定端模上开设有用于外伸钢筋的钢筋孔位,钢筋孔位对应于钢筋数量设置有多个。通过将预埋的钢筋伸出钢筋孔位外,使管廊成型后外露有钢筋,便于各节段管廊拼接时施工,且模具装配方便,具有提高施工便捷性的优点。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福建;35
申请人: 厦门三航混凝土有限公司
发明人: 蔡清程;唐建明;刘晓燕;贾良飞;唐智峰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3-08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7-02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178076.6
公开号: CN109958143A
分类号: E02D29/045(2006.01);E;E02;E02D;E02D29
申请人地址: 361011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殿前一路1221号、1235号
主权项: 1.一种管廊预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端模(1)、活动端模(2)、外侧模(3)、内模(4)以及底模(5),所述活动端模(2)与固定端模(1)分别设置于外侧模(3)的两端,且所述活动端模(2)与外侧模(3)铰接设置,当处于装模状态时,所述内模(4)与底模(5)相结合并设置于外侧模(3)内,且所述内模(4)与底模(5)结合后与外侧模(3)之间形成成型空间,所述内模(4)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端模(1)以及活动端模(2)相抵接,所述成型空间内预埋有钢筋(6),且所述钢筋(6)穿设出固定端模(1)外,所述固定端模(1)安装于外侧模(3)的端部,所述固定端模(1)上开设有用于外伸钢筋(6)的钢筋孔位(11),所述钢筋孔位(11)对应于钢筋(6)数量设置有多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预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模(1)远离外侧模(3)的表面上设置有预留槽口(12),所述预留槽口(12)上安装有止水钢板(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廊预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孔位(11)上设置有橡胶塞(13),所述钢筋(6)穿设过橡胶塞(13)后伸出钢筋孔位(11)外,所述止水钢板(7)与预留槽口(12)之间设置有中空橡胶条(14),所述中空橡胶条(14)将所述止水钢板(7)与预留槽口(12)之间的间隙封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预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4)包括内模支架(41)、设置于内模支架(41)外周围的板面(42)以及驱动板面(42)向外伸出和向内收回的传动系统(43),所述板面(42)包括中板(421)、分别设置于中板(421)两端的两侧板(422)以及分别与两侧板(422)远离中板(421)一端连接的定位板(423),所述中板(421)与侧板(422)之间通过铰支座一(424)连接,所述定位板(423)与侧板(422)之间通过铰支座二(425)连接,所述铰支座一(424)的一端铰接于中板(421)上,另一端固定于侧板(422)靠近中板(421)的一端上,所述铰支座二(425)铰接于侧板(422)远离中板(421)的一端上,另一端与定位板(423)固定连接,当处于装模状态时,所述中板(421)、两侧板(422)以及定位板(423)向外伸出至预定位置,所述底模(5)位于两定位板(423)之间,且所述中板(421)、两侧板(422)、两定位板(423)以及底模(5)组合形成管状的内模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廊预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统(43)包括对称安装于内模支架(41)上的支撑座(431)、铰接于支撑座(431)上的液压缸一(432)以及铰接于定位板(423)上的液压缸二(433),所述支撑座(431)的顶部固定于中板(421)内面,所述液压缸一(432)远离支撑座(431)的一端铰接于侧板(422)内表面靠近铰支座一(424)位置处,两所述定位板(423)远离侧板(422)的一侧向内折弯形成对接于底模(5)的对接部(4231),所述液压缸二(433)铰接于对接部(4231)的内表面上,且所述液压缸远离对接部(4231)的一端铰接于侧板(422)内表面靠近铰支座二(425)的位置处,所述液压缸一(432)与液压缸二(433)对应于支撑座(431)、侧板(422)以及定位板(423)设置有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管廊预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4)还包括轨道(44)、滑动于轨道(44)上的行走支架(45)以及设置于行走支架(45)上的驱动液压缸(46),所述内模支架(41)固定安装于行走支架(45)上,所述驱动液压缸(46)的一端连接于轨道(44)中部,另一端连接于行走支架(45)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管廊预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421)与两侧板(422)向连接的表面设置为倾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预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端模(2)相对于成型空间的表面四周处固定设置有多个剪力键(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预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模(3)底部边角设置为圆弧角。 10.一种管廊施工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的管廊预制模具施工,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预备管廊预制模具并对其进行清理; S2、在固定端模(1)的各个钢筋孔位(11)内插入钢筋(6),并预留有一段在固定端模(1)外侧; S3、在钢筋(6)上套设橡胶塞(13),并将其塞入钢筋孔位(11)内,接着在位于固定端模(1)内侧的钢筋(6)上绑扎出用于成型管廊(8)的钢筋(6)骨架; S4、将止水钢板(7)插入固定端模(1)的预留槽口(12)上,并在预留槽口(12)上塞入中空橡胶条(14)对止水钢板(7)进行固定; S5、将带有钢筋(6)骨架的固定端模(1)与外侧模(3)进行固定,并打开活动端模(2)等待内模(4)的安装; S6、将内模(4)推入外侧模(3)内,并控制传动系统(43)将内模(4)的板面(42)伸出,伸出后放入底模(5),即可组合形成管状的内模(4)面,并与外侧模(3)之间形成用于成型管廊(8)的成型空间; S7、将活动端模(2)关上并固定于外侧模(3)上,随后向成型空间内浇筑成型。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