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打入预应力超强混凝土管桩护壁式小型组合抗滑桩结构
专利名称: 打入预应力超强混凝土管桩护壁式小型组合抗滑桩结构
摘要: 打入预应力超强混凝土管桩护壁式小型组合抗滑桩结构,以大幅度提高抗滑桩施工速度,有效适应快速治理滑坡工程、滑坡应急抢险治理的需要。括间隔设置于滑体内的单体抗滑桩,桩体下部穿过滑面进入持力层。所述单体抗滑桩由预应力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钢筋混凝土内芯复合构成;所述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下部径向收缩形成桩尖,其桩体打入地层内。所述钢筋混凝土内芯浇筑于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内孔中,且与之固结为一体。各所述单体抗滑桩的顶端与钢筋混凝土连接构件固结为一体,形成抗滑单元或者整体排架式抗滑结构。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四川;51
申请人: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蒋楚生;曾惜;肖世国;李庆海;贺钢;司文明;邹川;齐远;黄晶;许颖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09-20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7-05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21545609.7
公开号: CN209066456U
代理机构: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王建国
分类号: E02D17/20(2006.01);E;E02;E02D;E02D17
申请人地址: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通锦路3号
主权项: 1.打入预应力超强混凝土管桩护壁式小型组合抗滑桩结构,包括间隔设置于滑体(A)内的单体抗滑桩(10),桩体下部穿过滑面(B)进入持力层,其特征是:所述单体抗滑桩(10)由预应力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12)、钢筋混凝土内芯(16)复合构成;所述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12)的下部径向收缩形成桩尖(11),其桩体打入地层内;所述钢筋混凝土内芯(16)浇筑于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12)的内孔中,且与之固结为一体;各所述单体抗滑桩(10)的顶端与钢筋混凝土连接构件(20)固结为一体,形成抗滑单元或者整体排架式抗滑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预应力超强混凝土管桩护壁式小型组合抗滑桩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12)由C80混凝土浇筑体(15)和埋设于其管壁内的预应力高强钢筋(13)、螺旋式箍筋(14)构成,竖向延伸的预应力高强钢筋(13)沿周向间隔布设,螺旋式箍筋(14)与各预应力高强钢筋(13)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预应力超强混凝土管桩护壁式小型组合抗滑桩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钢筋混凝土内芯(16)由C40早强混凝土浇筑体(18)和埋设于其内的竖向钢结构构件(17)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入预应力超强混凝土管桩护壁式小型组合抗滑桩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竖向钢结构构件(17)为钢筋笼、工字钢或轻型钢轨中的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预应力超强混凝土管桩护壁式小型组合抗滑桩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钢筋混凝土连接构件(20)为钢筋混凝土顶板(21),2-6根单体抗滑桩(10)在其板面下横向间隔设置或者纵横向间隔设置,各单体抗滑桩(10)的顶端与钢筋混凝土顶板(21)固结为一体形成抗滑单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入预应力超强混凝土管桩护壁式小型组合抗滑桩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抗滑单元内相邻单体抗滑桩(10)的中心距为1.2-2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预应力超强混凝土管桩护壁式小型组合抗滑桩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钢筋混凝土连接构件(20)为钢筋混凝土顶梁(22),钢筋混凝土顶梁(22)与间隔设置其下方的单体抗滑桩(10)的顶端固结为一体,形成单排整体排架式抗滑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入预应力超强混凝土管桩护壁式小型组合抗滑桩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单排整体排架式抗滑结构上相邻单体抗滑桩(10)的中心距为1.2-2m。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打入预应力超强混凝土管桩护壁式小型组合抗滑桩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单排整体排架式抗滑结构平行间隔设置,相邻单排整体排架式抗滑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顶梁(22)通过间隔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横向系梁(23)连接为一体,形成多排整体排架式抗滑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入预应力超强混凝土管桩护壁式小型组合抗滑桩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多排整体排架式抗滑结构中,相邻钢筋混凝土顶梁(22)的中心距为2-3m。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