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边坡贴坡中高填方质量控制施工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边坡贴坡中高填方质量控制施工方法,对新增填筑面进行清淤及地基处理,同时将坡脚外一定范围内进行清淤处理;将原已填筑体的坡面按照1∶2的原则进行台阶开挖,新增填筑体与陡于1∶5的原山体搭接时必须进行台阶开挖;对新增填筑面采用强夯或冲碾进行夯实填筑分层施工,填料采用粉砂岩石料或砾岩石料,若新增填筑面窄小,则先采用振动碾压进行填筑施工直至新增填筑面满足强夯或冲碾的施工条件;新增填筑体原来设置有排水盲沟时,将排水盲沟按原走向且不小于原规格等级适当加长至新坡面,确保盲沟排水通畅。该方法克服了地基不均沉降和边坡变形。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湖北;42 |
申请人: |
武汉一冶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发明人: |
梁书伟;张小强;张伟;廖红玉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2-26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7-05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137333.1 |
公开号: |
CN109972635A |
代理机构: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万荣;程力 |
分类号: |
E02D17/20(2006.01);E;E02;E02D;E02D17 |
申请人地址: |
430081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工业大道3号 |
主权项: |
1.一种边坡贴坡中高填方质量控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对新增填筑面进行清淤及地基处理,同时将坡脚外一定范围内进行清淤处理; S2、为确保新增填筑体与原已施工的填筑体紧密结合,将原已填筑体的坡面按照1∶2的原则进行台阶开挖,同时,新增填筑体与陡于1∶5的原山体搭接时必须进行台阶开挖; S3、对新增填筑面采用强夯或冲碾进行夯实填筑分层施工,填料采用粉砂岩石料或砾岩石料,采用强夯时,石料粒径不大于80cm且每层填筑厚度不大于4m,采用冲碾时,石料粒径不大于50cm且每层填筑厚度不大于80cm,若新增填筑面窄小,则先采用振动碾压进行填筑施工直至新增填筑面满足强夯或冲碾的施工条件,采用振动碾压时,石料粒径不大于15cm,每层填筑厚度不大于40cm; S4、新增填筑体原来设置有排水盲沟时,将排水盲沟按原走向且不小于原规格等级适当加长至新坡面,确保盲沟排水通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贴坡中高填方质量控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在进行台阶开挖之前,先按照一定间距对施工场地进行复测,绘制高精度的地形图,再根据地形图和设计坡型确定精确的坡脚线和边坡平面,在进行台阶开挖时,及时将施工情况和变形、应力监测结果反馈给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进行修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贴坡中高填方质量控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在边坡的施工期和使用期,不随意开挖坡脚、防止坡顶超载,要避免地表水及地下水大量渗入坡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贴坡中高填方质量控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按设计要求的填筑坡面线,超填1m并夯实,待填筑高度到达马道标高时,再用挖掘机对马道以下的边坡按设计坡面线进行修坡,将超填的部分挖除,使整个坡面满足设计要求,从而确保边坡的压实度达到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贴坡中高填方质量控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每一层填筑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压实度检测,检测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层的填筑施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贴坡中高填方质量控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采用振动碾压时:压实机采用22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行车速度为2~3公里/小时,碾压数遍后进行检测,土方的干密度达到最大干密度的93%以上时为达标,石方的固体体积率达到80%以上时为达标,对不达标的,增加振碾的遍数直至达标,每层振碾完成后,及时确保排水通畅,防止雨后大量积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贴坡中高填方质量控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采用冲碾时:压实机采用32KJ以上的三边轮冲击式压路机,行车速度应为10-15公里/小时,施工场地长度应不小于200m,每层填筑厚度为40-50cm,碾压数遍后进行检测,土方的干密度达到最大干密度的93%以上时为达标,石方的固体体积率达到80%以上时为达标,对不达标的,增加冲碾的遍数直至达标,每层冲碾完成后,及时确保排水通畅,防止雨后大量积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贴坡中高填方质量控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采用强夯时:1)采用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其它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履,在起重机臂杆或门架上采用明显标识标明垂直高度,夯锤采用铸铁圆形夯锤,强夯前称量夯锤重量和测量锤底直径;2)在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试夯,根据测试数据和强夯效果以确定强夯参数;3)将场地进行彻底清理整平,清除一切障碍物,保证起重机通行畅通,标明现场内的地下构筑物和管线,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4)在整平后的场地上标出第一遍夯击点的位置,测量其场地高程,标注夯点,两夯中心间距按照设计要求布置,正方形布置,第二遍夯点布置在第一遍夯点的间隙;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6)夯击时,点位间距4.5m,梅花型布置,夯击点数为8-12击,采用两点一满法,先夯第一排,然后夯第二排,依次顺序夯击完第一遍后,将夯坑填平,第二遍夯击时重复第一遍步骤,且与第一遍之间间隔时间为7d,夯点的夯击次数,以最后两击的平均沉降量不大于50mm为控制标准;7)强夯完毕后,用满夯将表面夯实,夯点以梅花行布置,夯迹彼此重叠搭接的d/4;8)收锤标准:a)夯击能量应≥3000KN.M,两遍点夯,最后两击夯沉量不得大于50mm,且不少于8锤;b)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隆起,隆起量不大于1/4夯沉量体积,如果隆起量过大,应立即停止夯击,推平夯坑间歇一定时间后补夯以达到收敛要求,如因夯坑过深而起锤困难,应在夯坑内填料,继续进行点夯,以达到收敛要求,当局部夯点夯击数达到一定击数时,夯沉量仍达不到上述收锤标准,应分析原因并相应修改强夯施工参数,经设计院认可后对该点进行补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贴坡中高填方质量控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对于施工场地较为局促的部位,增设土工格栅,填方检测合格后:1)用22t以上的振动碾碾压平整,防止出现尖角石块将格栅刺断;2)按坡面受力方向垂直于坡面进行铺设土工格栅,铺设长度按设计为8m,经张紧后用U型钉固定,将坡面部位端预留约2.8m长,用于上一层填筑完成后的反包,若铺设过程中长度不够,可采用连接棒织网连接;3)两幅土工格栅之间的连接采用聚乙烯绑扎带扎紧,搭接宽度为10cm;4)待上一层填筑完成并经检验合格压光后,将下一层预留的土工格栅反包并张紧固定,反包到上一层的长度不小于1.5m;5)上一层的填筑坡面应分二层进行,第一次将坡面预留30-50cm厚,待下一层的土工格栅反包铺设完成后,再将坡面的30-50cm第二次覆盖填筑,防止土工格栅经暴晒产生老化;6)重复以上,进入第二层的填筑施工。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