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可控压分层注浆式袖阀管及注浆方法 |
摘要: |
一种可控压分层注浆式袖阀管及注浆方法,以实现压力可控和精确分层注浆,有效提高注浆质量。包括外管、内管、旋转把手和压力测量装置,所述外管下端封闭,上部内壁具有内螺纹段,下部管壁上纵向等距间隔设置多层外管出浆孔,每层外管出浆孔由至少两个环向匀布的出浆孔组成,外管外壁上设置封盖各层外管出浆孔的橡皮单向阀。内管下端封闭,其下部管壁上纵向等距间隔设置多层内管注浆孔,相邻两层内管注浆孔的中心距与相邻两层外管出浆孔的中心距相等,每层外管注浆孔由数量和位置与出浆孔相对应的至少两个注浆孔组成,内管上端固定安装与内管纵向贯通的旋转把内管主体插入外管内,其上部的外螺纹段与外管内螺纹段形成螺纹连接。压力测量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注浆孔处内管外壁上的压力传感器。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北京;11 |
申请人: |
中国电建集团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祝全兵;周建辉;李霄;聂华;杨春灿;张军伟;张骁;李翔;房师涛;王波;宋立平;谢强;刘文喜;杨军;焦瑞锋;曹明伟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5-06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7-12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371025.5 |
公开号: |
CN110004914A |
代理机构: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分类号: |
E02D3/12(2006.01);E;E02;E02D;E02D3 |
申请人地址: |
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2号楼10层1001 |
主权项: |
1.一种可控压分层注浆式袖阀管,其特征是包括外管(1)、内管(6)、旋转把手(15)和压力测量装置,所述外管(1)下端封闭,上部内壁具有内螺纹段,下部管壁上纵向等距间隔设置多层外管出浆孔,每层外管出浆孔由至少两个环向匀布的出浆孔(4)组成,外管(1)外壁上设置封盖各层外管出浆孔的橡皮单向阀(5);所述内管(6)下端封闭,其下部管壁上纵向等距间隔设置多层内管注浆孔,相邻两层内管注浆孔的中心距与相邻两层外管出浆孔的中心距相等,每层外管注浆孔由数量和位置与出浆孔(4)相对应的至少两个注浆孔(11)组成,内管(6)上端固定安装与内管(6)纵向贯通的旋转把手(15);所述内管(6)主体插入外管(1)内,其上部的外螺纹段(8)与外管(1)内螺纹段形成螺纹连接;所述压力测量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注浆孔(11)处内管(6)外壁上的压力传感器(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压分层注浆式袖阀管,其特征是:所述出浆孔(4)、注浆孔(11)孔径相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控压分层注浆式袖阀管,其特征是:所述外管(1)的上端口上环向等距间隔刻制有外管角度线(13),其中数量为位置与出浆孔(4)中心相对应的加粗刻制形成外管基准线(14);所述内管(6)上部外壁上刻制有内管角度线(7)和环向等距间隔的竖向延伸的内管刻度线(9),其中数量为位置与注浆孔(11)中心相对应的加粗刻制形成内管基准线(1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控压分层注浆式袖阀管,其特征是:所述外管出浆孔的数量为5层,每层外管出浆孔由其中心周向间隔90度的4个出浆孔(4)组成,所述外管基准线(14)的数量为4条,周向间隔90度刻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控压分层注浆式袖阀管,其特征是:所述内管注浆孔的数量为3层,每层内管注浆孔由其中心周向间隔90度的4个注浆孔(11)组成,所述内管基准线(10)的数量为4条,周向间隔90度刻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压分层注浆式袖阀管,其特征是:所述压力测量装置还包括与压力传感器(12)连接的压力显示计(2),在外管(1)外壁上端焊接外伸的置放架(3),压力显示计(2)固定安装在置放架(3)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压分层注浆式袖阀管,其特征是:所述外管(1)的下端呈锥状封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压分层注浆式袖阀管,其特征是:所述旋转把手(15)的两侧固定设置横向延伸的握把(17),旋转把手(15)通过安装于两侧侧壁上的一对螺栓(16)与内管(6)上端形成固定连接。 9.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可控压分层注浆式袖阀管的注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在土体表面进行泥浆护壁垂直钻孔; ②将配置好的套壳料通过钻杆泵送至所述钻杆的孔底,然后自上而下对套壳料进行灌注; ③套壳料灌注结束后,将可控压分层注浆式袖阀管垂直压入钻孔内,并使其位于钻孔的中心位置; ④根据需要加固的地层位置以及预期的注浆压力,依据内管角度线(7)、内管刻度线(9)和外管角度线(13)初步调整注浆孔(11)和出浆孔(4)高度以及重合度; ⑤在内管(6)中放入注浆芯管进行预注浆,根据压力传感器(12)的测量值调节注浆孔(11)和出浆孔(4)的重合度,将注浆压力调节至设计值; ⑥进行正式注浆; ⑦在该地层注浆结束后,调整注浆位置,重复进行步骤④至步骤⑥,直至所有地层注浆完成。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