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试验用钢轨阻尼箱
专利名称: 一种试验用钢轨阻尼箱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试验用钢轨阻尼箱,包括砂箱(1)、阻尼砂(2)、挡板(3)、密封橡胶条(4)、过度挡板(5)、垂向阻尼板(6)、横向阻尼板(7)、卡扣(8)、底座(9)、调高装置(10)和万向轮(11);所述的砂箱(1)长度方向一端设有开口(12),钢轨(13)通过开口(12)插入砂箱(1),所述密封橡胶条(4)卡在挡板(3)四周,并与钢轨(13)契合,挡在砂箱(1)的开口(12)处,所述的过度挡板(5)卡在砂箱(1)开口端内部,所述横向阻尼板(7)设置在垂向阻尼板(6)上,并通过卡扣(8)紧固在插入阻尼箱一端钢轨(13)底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可靠性高、使用方便等优点。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上海;31
申请人: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发明人: 戚柳飞;徐忠辉;王安斌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4-30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7-12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359138.3
公开号: CN110001711A
代理机构: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蒋亮珠
分类号: B61K9/08(2006.01);B;B61;B61K;B61K9
申请人地址: 201620 上海市松江区龙腾路333号
主权项: 1.一种试验用钢轨阻尼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砂箱(1)、阻尼砂(2)、挡板(3)、密封橡胶条(4)、过度挡板(5)、垂向阻尼板(6)、横向阻尼板(7)、卡扣(8)、底座(9)、调高装置(10)和万向轮(11);所述的砂箱(1)长度方向一端设有开口(12),钢轨(13)通过开口(12)插入砂箱(1),所述密封橡胶条(4)卡在挡板(3)四周,并与钢轨(13)契合,挡在砂箱(1)的开口(12)处,所述的过度挡板(5)卡在砂箱(1)开口端内部,使砂箱(1)开口端内部两侧形成两个直角三角空间,所述横向阻尼板(7)设置在垂向阻尼板(6)上,并通过卡扣(8)紧固在插入阻尼箱一端钢轨(13)底面,所述的底座(9)设置在砂箱(1)底部,所述的万向轮(11)安装在底座(9)上,所述的调高装置(10)设置在底座(9)上,对砂箱(1)进行调高,阻尼砂放置在砂箱(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验用钢轨阻尼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砂箱(1)通过钢板焊接或成型加工而成,长方体结构,顶部开口,并配合有通过合页连接的砂箱盖(15),盖住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验用钢轨阻尼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砂箱(1)长度方向一端的开口(12)内部设有L型槽(16)及上、下两个直槽口(17),用于便挡板(3)的移动和紧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验用钢轨阻尼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轨(13)插入砂箱(1)的深度为砂箱(1)长度的2/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试验用钢轨阻尼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板(3)与密封胶条(4)组成密封板,两块镜像设置的密封板拼接成挡住所述砂箱(1)开口(12)的板,且两块密封板拼接后中间形成与所述钢轨(13)横截面大小和形状相匹配的孔,钢轨(13)从该孔插入砂箱(1)内,并与密封橡胶条(4)紧密配合;所述的挡板(3)上、下分别有一排螺纹孔,通过螺栓将挡板(3)紧固在砂箱(1)的直槽口(17)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验用钢轨阻尼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度挡板(5)与砂箱(1)的两个相互垂直面组合成中空的直角三角空间,阻挡砂进入到该直角三角空间中,使插入阻尼箱内的钢轨(13)与外部在阻尼砂中有一个平滑的过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试验用钢轨阻尼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砂箱(1)内部设有4次卡板(14),将所述的过度挡板(5)在砂箱(1)开口(12)处形成一个倒三角,从开口(12)处慢慢扩展到砂箱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验用钢轨阻尼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阻尼板(7)为直角三角形形状,并将其长直角边垂直焊接在所述的等腰三角形形状的垂向阻尼板(6)上; 所述的垂向阻尼板(6)上设有螺纹孔,所述的卡扣(8)通过螺栓将焊接好的垂向阻尼板(6)贴合锁紧在钢轨(13)底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验用钢轨阻尼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高装置(10)由螺母、调高螺杆和把手构成,螺母直接焊接在底座(9)上,调高螺杆与螺母通过螺纹配合对砂箱(1)进行调高,以配合钢轨(13)的高度,将钢轨(13)插入砂箱(1),把手直接焊接在调高螺杆顶部,与调高螺杆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验用钢轨阻尼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9)设有两个,焊接在砂箱(1)底部,每个底座(9)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两个万向轮(11),钢轨阻尼箱需要移动时,将调高装置(10)调至与地面不接触,通过万向轮(11)推动。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