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室内充电桩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室内充电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收纳结构不适用于多个充电枪和连接线缆同时收纳的目的,并且现有收纳结构使用时,线缆会对充电枪存在拉力,导致电动汽车充电接头处长期受力,影响充电的稳定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充电桩本体,收纳腔,连接电缆,充电枪;所述充电桩本体包括有充电模块;所述收纳腔内设置有与充电模块数量相等的自动绕线盘和线缆出口,所述连接电缆上设置有沿着连接电缆径向设置的卡齿,所述收纳腔外壁上每个线缆出口的位置处均设置有一个与卡齿配合的限位卡扣;所述限位卡扣上设置有用于限位卡扣脱离卡齿并能够实现自动复位的脚踏驱动结构。本实用新型能提高充电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广东;44 |
申请人: |
广州敏城云建科技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何伟雄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11-02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7-12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21813288.4 |
公开号: |
CN209096502U |
代理机构: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廖慧敏 |
分类号: |
B60L53/16(2019.01);B;B60;B60L;B60L53 |
申请人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荷景南路21号自编2栋2楼C206号 |
主权项: |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室内充电桩,包括基于物联网的充电桩本体(1),安装在充电桩本体(1)上的收纳腔(2),收纳在收纳腔(2)内且一端与充电桩本体(1)连通的连接电缆(3),与连接电缆(3)另一端连通的充电枪(4);所述充电桩本体(1)包括电能输入接口、电源模块、物联网模块、串口驱动模块、微控制器模块、至少一个充电模块和与充电模块数量相等的电能计量模块,所述电能输入接口分别与电源模块和全部充电模块连接,微控制器模块分别与串口驱动模块、全部充电模块和全部电能计量模块连接,串口驱动模块与物联网模块连接,电能计量模块与充电模块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用于向物联网模块和微控制器模块供电,所述充电模块包括一个控制开关和一个电动车充电接口,其中控制开关的一端与电能输入接口连接、另一端与电动车充电接口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腔(2)内设置有与充电模块数量相等的自动绕线盘,收纳腔(2)上设置有与自动绕线盘数量相等的线缆出口,所述连接电缆(3)上设置有卡齿(5),该卡齿(5)沿着连接电缆(3)径向设置,所述收纳腔(2)外壁上每个线缆出口的位置处均设置有一个与卡齿(5)配合的限位卡扣(6); 所述限位卡扣(6)上设置有用于限位卡扣(6)脱离卡齿(5)并能够实现自动复位的脚踏驱动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室内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腔(2)位于充电桩本体(1)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室内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驱动结构包括一端与限位卡扣(6)连接、另一端连接一个脚踏板(9)的铰接杆(8),所述铰接杆(8)铰接在收纳腔(2)的外壁上,所述限位卡扣(6)下方设置有安装座(11),所述安装座(11)上安装有用于限位卡扣(6)复位的复位弹簧(1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室内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电缆(3)的周向截面呈方形结构或椭圆形结构;在所述收纳腔(2)出口的内壁位置处设置有与电缆(3)的形状相匹配的引导通槽(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室内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模块为窄带蜂窝物联网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室内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绕线盘的旋转轴的中心轴线位置处设置有一个旋转连接器(12),所述旋转连接器(12)通过缆线与电动车充电接口连通,用于与电动车充电接口连通的连接电缆(3)的一端端部连接在该旋转连接器上。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