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用于吹填区预留形成人工湖的护岸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摘要: |
一种用于吹填区预留形成人工湖的护岸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结构包括:护岸地基处理结构、宕渣堤身结构、环湖生态护岸结构、生态植物种植区域和湖区,护岸地基处理结构与宕渣堤身结构、环湖生态护岸结构和生态植物种植区域下方连接,宕渣堤身结构一侧与环湖生态护岸结构连接,宕渣堤身结构另一侧与生态植物种植区域连接,湖区与环湖生态护岸结构连接。其中,宕渣堤身结构包括:宕渣堤身、宕渣镇脚、堤顶结构、宕渣便道和环湖步道。本发明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将吹填造地与人工湖预留形成紧密结合,宕渣堤身结构护岸的物理形态塑造充分利用已建挡泥围堰,通过加宽镇脚平台形成环湖步道,通过入水坡面修整、防护满足挺水植物生长形成浅滩湿地区,使该护岸结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生态性,经生态改造后可满足环湖生态护岸及滨水景观带的构建,并具有极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上海;31 |
申请人: |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方伟;张虎平;杨冠川;黄东海;陈喆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5-07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7-16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375351.3 |
公开号: |
CN110016885A |
分类号: |
E02B3/06(2006.01);E;E02;E02B;E02B3 |
申请人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大道850号521室 |
主权项: |
1.一种用于吹填区预留形成人工湖的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岸地基处理结构(100)、宕渣堤身结构(200)、环湖生态护岸结构(300)、生态植物种植区域(400)和湖区(500),所述护岸地基处理结构(100)与宕渣堤身结构(200)、环湖生态护岸结构(300)和生态植物种植区域(400)下方连接,所述宕渣堤身结构(200)一侧与环湖生态护岸结构(300)连接,所述宕渣堤身结构(200)另一侧与生态植物种植区域(400)连接,所述湖区(500)与环湖生态护岸结构(300)连接; 其中,所述宕渣堤身结构(200)包括:宕渣堤身(210)、宕渣镇脚(220)、堤顶结构(230)、宕渣便道(240)和环湖步道(250),所述宕渣镇脚(220)与宕渣堤身(210)底部一侧连接,所述堤顶结构(230)与宕渣堤身(210)上部连接,所述宕渣便道(240)与宕渣镇脚(220)上部连接,所述宕渣便道(240)一侧与宕渣堤身(210)连接,所述环湖步道(250)与宕渣便道(240)顶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吹填区预留形成人工湖的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岸地基处理结构(100)包括:通长袋层(110)、砂被层(120)和塑料排水板(130),所述通长袋层(110)与宕渣堤身结构(200)下侧连接,所述砂被层(120)与通长袋层(110)下侧连接,所述塑料排水板(130)与砂被层(120)下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吹填区预留形成人工湖的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湖生态护岸结构(300)包括:回填黏土(310)和滨水湿地(320),所述回填黏土(310)与宕渣镇脚(220)一侧连接,所述滨水湿地(320)与回填黏土(310)和宕渣镇脚(220)上部连接。 4.一种用于吹填区预留形成人工湖的护岸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护岸地基处理结构的实施,采用通长袋层(110)+砂被层(120)+塑料排水板(130)进行护岸地基处理,同时满足吹填造陆期间挡水挡泥的要求和护岸的整体稳定要求; 步骤2:建造宕渣堤身结构,采用多孔隙天然材料在护岸地基处理结构(100)的上方建造宕渣堤身(210); 步骤3:加宽宕渣镇脚,将宕渣堤身(210)底部的宕渣镇脚(220)加宽形成宕渣便道(240),后期经生态提升形成环湖步道; 步骤4:塑造环湖生态护岸的物理形态,根据环湖生态护岸的物理造型要求,对原挡泥围堰进行开挖、改建,形成浅滩区和浅水区,两段复合式斜坡共同组成环湖生态护岸; 步骤5:建造滨水湿地,通过入水坡面修整、防护,填入回填黏土,满足挺水植物生长形成滨水湿地地区; 步骤6:生态植物种植,生态植物种植区域由吹填外海疏浚土形成陆域,区内表层原状土含盐量相对较高,生态植物种植较为困难,结合抬土整地、开沟筑垄、客土、铺设隔离层等土壤改良措施,分阶段进行植物种植,实现环湖的景观生态构建。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