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车用除味灭菌器
专利名称: 一种车用除味灭菌器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车用除味灭菌器,灭菌器壳体中水平的设有支承板,支承板的上部为上腔室,支承板的下部为下腔室;上腔室的顶部垂直向下的设有一圈圆环形结构的第一分隔板,第一分隔板的底部垂直向外的设有一圈第二分隔板,第一分隔板、第二分隔板与上腔室围绕形成圆环形结构的第一吸附腔,第一吸附腔中设有活性炭颗粒;第二分隔板的底部可拆卸的设有灭菌组件,灭菌组件的下方设有负离子发生器,负离子发生器固定在支承板上;本发明可以有效去除空气中的粉尘或是悬浮杂质,还能够有效的清除空气中的细菌,灭菌颗粒中设有镭石颗粒,大幅提高了吸附灭菌效果,保护人体健康。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福建;35
申请人: 宝盈联华(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崔建中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5-13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7-19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391466.1
公开号: CN110027389A
分类号: B60H3/00(2006.01);B;B60;B60H;B60H3
申请人地址: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店里社362号213室
主权项: 1.一种车用除味灭菌器,其特征为,包括圆柱体结构的灭菌器壳体(1),灭菌器壳体(1)中水平的设有支承板,支承板的上部为上腔室(101),支承板的下部为下腔室(102); 上腔室(101)的顶部垂直向下的设有一圈圆环形结构的第一分隔板(103),第一分隔板(103)的底部垂直向外的设有一圈第二分隔板(104),第二分隔板(104)的与上腔室(101)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分隔板(103)、第二分隔板(104)与上腔室(101)围绕形成圆环形结构的第一吸附腔,第一吸附腔中设有活性炭颗粒(105),第一吸附腔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一透气孔(106); 第一分隔板(103)的内部围绕形成第一通道(107),第一通道(107)的顶部设有多个第二透气孔(108); 第二分隔板(104)的底部可拆卸的设有灭菌组件(109),灭菌组件(109)的下方设有负离子发生器(110),负离子发生器(110)固定在支承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除味灭菌器,其特征为,支承板卡接或者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在上腔室(101)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用除味灭菌器,其特征为,第一吸附腔的顶部设有一圈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上卡接式的固定一个压盖(111),打开压盖(111)可对第一吸附腔中的活性炭颗粒(105)进行更换。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车用除味灭菌器,其特征为,灭菌组件(109)包括灭菌腔(200),灭菌腔(200)的顶部设有卡接块(201),卡接块(201)插入式的固定在设置在第二分隔板(104)底部的插接槽中;灭菌腔(200)的顶部设有多个第三透气孔(203)、第三透气孔(203)与第一通道(107)相连通,灭菌腔(200)的底部设有多个第四透气孔(204),灭菌腔(200)中填充灭菌颗粒(20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用除味灭菌器,其特征为,灭菌颗粒(205)为镭石颗粒、氧化铝陶瓷颗粒和石墨颗粒按3:2:5的质量份数比混合而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用除味灭菌器,其特征为,镭石颗粒的粒径为0.2-1mm,氧化铝陶瓷颗粒的粒径为0.05-1mm,石墨颗粒的粒径为1-3m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用除味灭菌器,其特征为,第一分隔板(103)的底部设有一圈限位挡板(206),限位挡板(206)的底部压设在灭菌腔(200)上,第三透气孔(203)设置在限位挡板(206)的内圈中,卡接块(201)设置在限位挡板(206)的外侧。 8.如权利要求1、2、3、5、6或7所述的一种车用除味灭菌器,其特征为,下腔室(102)的外壁上对称的设有延伸腔(300),延伸腔(300)与下腔室(102)相互连通,延伸腔(300)与下腔室(102)的底部可拆卸的设有底盖(301),支承板上设有连通上腔室(101)和下腔室(102)的第五透气孔(302),延伸腔(300)的侧壁上设有第六透气孔(303)。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车用除味灭菌器,其特征为,灭菌器中设有循环机构,循环机构包括设有在下腔室(102)中的通风组件和设置在延伸腔(300)中的吸附组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车用除味灭菌器,其特征为,通风组件包括固定在底盖(301)上的调节腔(304),调节腔(304)中水平的设有传动杆(305),传动杆(305)的两端穿过调节腔(304)、分别与设置在两个延伸腔(300)中的轴流风扇(306)的传动轴相连接,传动杆(305)位于调节腔(304)中的部分上设有第一齿轮(307),第一齿轮(307)与固定在伺服电机(308)上的第二齿轮(309)相连接,伺服电机(308)驱动第二齿轮(309)转动,带动传动杆(305)转动,从而使两个轴流风扇(306)转动,使空气自外向内流动;吸附组件包括固定在延伸腔(300)中的吸附壳体(310),吸附壳体(310)上均布多个第七透气孔,吸附壳体(310)中自外向内依次设有砾石层(312)、活性炭层(313)、纳米纤维层(314)和电气石层(315)。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