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电子后视镜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后视镜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子后视镜,包括第一透光组件、第二透光组件、电光介质层、显示设备以及电性连接件。第一透光组件包括第一收光面及第一出光面。第二透光组件设置于第一收光面上,并包括第二收光面及第二出光面。电光介质层设置于第一透光组件的第一收光面及第二透光组件的第二出光面所形成的间隙之间。第三透光组件可以光学胶黏合于第二收光面上,且包括第三收光面及第三出光面。显示设备包括第三透光组件及影像投射单元,影像投射单元投射影像至第三收光面。电性连接件具有第一弯折部及第二弯折部。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中国台湾;71 |
申请人: |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张永明;郑义集;赖建勋;刘燿维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10-22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7-19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21708648.4 |
公开号: |
CN209126622U |
代理机构: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官建红 |
分类号: |
B60R1/12(2006.01);B;B60;B60R;B60R1 |
申请人地址: |
中国台湾中部科学工业园区台中市大雅区科雅路33号2楼 |
主权项: |
1.一种电子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光组件、第二透光组件、电光介质层、显示设备和电性连接件,其中: 所述第一透光组件,包括第一收光面和第一出光面,影像由所述第一收光面射入至所述第一透光组件,并由所述第一出光面射出; 所述第二透光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光面上,并与所述第一透光组件形成间隙,所述第二透光组件包括第二收光面和第二出光面,所述影像由所述第二收光面射入至所述第二透光组件,并由所述第二出光面射出至所述第一收光面; 所述电光介质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光组件的所述第一收光面及所述第二透光组件的所述第二出光面所形成的所述间隙之间; 所述显示设备,包括第三透光组件和影像投射单元,其中,所述第三透光组件以光学胶黏合于所述第二收光面上,所述光学胶形成光学胶层,所述第三透光组件包括第三收光面和第三出光面,所述影像由所述第三收光面射入至所述第三透光组件,并由所述第三出光面射出至所述第二收光面;所述影像投射单元与安装于车辆上的摄录装置电性连接,并投射所述影像至所述第三收光面; 所述电性连接件,具有第一弯折部及第二弯折部,且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电光介质层相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显示设备相连接,并传输电能至所述电光介质层以改变所述电光介质层的透明度; 其中,所述第一透光组件、所述第二透光组件、所述第三透光组件、所述光学胶层及所述电光介质层的折射率分别为N1、N2、N3、Nd及Nec,厚度分别为d1、d2、d3、d4及d5,视深分别为h1、h2、h3、h4及h5,且所述电子后视镜所在环境的折射率为N,且N为1,视深h满足(d1/N1+d2/N2+d3/N3+d4/N4+d5/N5)*N,且h小于3.6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后视镜,其特征在于,N1为1.516,d1小于3mm,h1小于1.979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后视镜,其特征在于,N2为1.516,d2小于1.8mm,h2小于1.187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后视镜,其特征在于,N3为1.516,d3小于0.2mm,h3小于0.132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后视镜,其特征在于,Nd的范围区间为 [1.47,1.63],d5小于0.05mm,h5小于0.033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后视镜,其特征在于,Nec的范围区间为 [1.42,2.5],d4小于0.3mm,h4小于0.2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后视镜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电性连接件相连接,当超过亮度的光线产生于所述影像时,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电性连接件对所述电光介质层提供所述电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包括LCD、LED、OLED、电浆或数字投影组件及液晶显示模块中的一项或数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连接件包括软性电路板、铜箔、电线中的一项或数项。 10.一种电子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光组件、第二透光组件、电光介质层、显示设备和电性连接件,其中: 所述第一透光组件,包括第一收光面和第一出光面,影像由所述第一收光面射入至所述第一透光组件,并由所述第一出光面射出; 所述第二透光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光面上,并与所述第一透光组件形成间隙,所述第二透光组件包括第二收光面和第二出光面,所述影像由所述第二收光面射入至所述第二透光组件,并由所述第二出光面射出至所述第一收光面; 所述电光介质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光组件的所述第一收光面及所述第二透光组件的所述第二出光面所形成的所述间隙之间; 所述显示设备,包括第三透光组件和影像投射单元,其中:所述第三透光组件以光学胶黏合于所述第二收光面上,所述光学胶形成光学胶层,所述第三透光组件包括第三收光面和第三出光面,所述影像由所述第三收光面射入至所述第三透光组件,并由所述第三出光面射出至所述第二收光面;所述影像投射单元与安装于车辆上的摄录装置电性连接,并投射所述影像至所述第三收光面; 所述电性连接件具有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电光介质层相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显示设备相连接,并传输电能至所述电光介质层,改变所述电光介质层的透明度; 其中,所述第一透光组件、所述第二透光组件、所述第三透光组件、所述光学胶层及所述电光介质层的折射率分别为N1、N2、N3、Nd及Nec,厚度分别为d1、d2、d3、d4及d5,视深分别为h1、h2、h3、h4及h5,且所述电子后视镜所在环境的折射率为N,且N为1,视深h满足(d1/N1+d2/N2+d3/N3+d4/N4+d5/N5)*N,且h为2.0mm。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胶所形成的光学胶层厚度小于0.05mm。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后视镜,其特征在于,N1、N2、N3及Nd分别为1.516、1.516、1.516及1.5,d1、d2、d3及d4分别为1mm、1mm、1mm及0.03mm,h1、h2、h3及h4分别为0.666mm、0.666mm、0.660mm及0.020mm。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胶层包括压克力,且所述光学胶层具有透光率,所述透光率大于90%。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连接件包括软性电路板、铜箔、电线中的一项或数项。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后视镜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电性连接件相连接,当超过设定亮度的光线产生于所述影像时,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电性连接件对所述电光介质层提供所述电能。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微处理器。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后视镜还包括感光组件,所述感光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感测所述车辆内部的环境亮度,所述控制组件依据所述环境亮度控制所述影像投影单元所投影的所述影像的亮度。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环境亮度下降时,所述影像的亮度下降,当所述环境亮度上升时,所述影像的亮度上升。 1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包括LCD、LED、OLED、电浆或数字投影组件及液晶显示模块中的一项或数项。 20.一种电子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光组件、第二透光组件、电光介质层、显示设备和电性连接件,其中: 所述第一透光组件,包括第一收光面和第一出光面,影像由所述第一收光面射入至所述第一透光组件,并由所述第一出光面射出; 所述第二透光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光面上,并与所述第一透光组件形成间隙,所述第二透光组件包括第二收光面和第二出光面,所述影像由所述第二收光面射入至所述第二透光组件,并由所述第二出光面射出至所述第一收光面; 所述电光介质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光组件的所述第一收光面及所述第二透光组件的所述第二出光面所形成的所述间隙之间; 所述显示设备,包括第三透光组件和影像投射单元,其中:所述第三透光组件以光学胶黏合于所述第二收光面上,且所述光学胶形成光学胶层,所述第三透光组件包括第三收光面和第三出光面,所述影像由所述第三收光面射入至所述第三透光组件,并由所述第三出光面射出至所述第二收光面;所述影像投射单元与安装于车辆上的摄录装置电性连接,并投射所述影像至所述第三收光面; 所述电性连接件具有第一弯折部及第二弯折部,且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电光介质层相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显示设备相连接,并传输电能至所述电光介质层,改变所述电光介质层的透明度; 其中,所述第一透光组件、所述第二透光组件、所述第三透光组件、所述光学胶层及所述电光介质层的折射率分别为N1、N2、N3、Nd及Nec,厚度分别为d1、d2、d3、d4及d5,视深分别为h1、h2、h3、h4及h5,且所述电子后视镜所在环境的折射率为N,且N为1,视深h满足(d1/N1+d2/N2+d3/N3+d4/N4+d5/N5)*N,且h介于1.6mm至4.1mm之间。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投射单元所投射的所述影像与所述第三收光面的平面法向量平行。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包括导光组件,所述影像投射单元所投射的所述影像与所述第三收光面的平面法向量的夹角为90°,且所述导光组件将所述影像反射90°后使所述影像与所述第三收光面的所述平面法向量平行。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后视镜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电性连接件相连接,当超过设定亮度的光线产生于所述影像时,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电性连接件对所述电光介质层提供所述电能。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子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后视镜还包括感光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感测所述车辆内部的环境亮度,所述控制组件依据所述环境亮度控制所述影像投影单元所投影的所述影像的亮度。 25.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包括LCD、LED、OLED、电浆或数字投影组件及液晶显示模块中的一项或数项。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