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多年冻土边坡遮阳制冷锚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专利名称: 多年冻土边坡遮阳制冷锚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年冻土边坡遮阳制冷锚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由锚固系统和制冷系统;锚固系统包括框架、中空锚管、锚具和垫板;中空锚管由粗管和细管连接组成,锚具和垫板将锚管前端锚固于框架上,浆体将锚管后端锚固于土体中。制冷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制冷片、电压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温控开关和无动力通风器;太阳能电池板固定于框架上,制冷片套于粗管内且冷面紧贴管壁,无动力通风器套于粗管前端;温控开关控制制冷片的工作与断开,当土体温度高于开关工作转换温度时,开关闭合制冷片吸收热量,降低周围土体温度;本发明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具有良好降温、锚固和长期服役性能,为解决边坡冻融失稳和上限退化提供一种新思路。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宁夏;64
申请人: 宁夏大学
发明人: 董旭光;颉永斌;王永胜;孙国栋;刘海涛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4-15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7-19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300310.8
公开号: CN110029677A
代理机构: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昌贵
分类号: E02D17/20(2006.01);E;E02;E02D;E02D17
申请人地址: 750021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489号
主权项: 1.一种遮阳制冷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锚固系统和制冷系统; 所述锚固系统包括框架、中空锚管(5)、锚具(3)和垫板(4);框架由横梁(1)和立柱(2)组成,中空锚管(5)穿过横梁(1)和立柱(2)的交叉位置,锚具(3)和垫板(4)将中空锚管(5)锚固于框架上; 所述中空锚管(5)由粗管(6)和细管(7)连接组成;粗管(6)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且中心开孔,开口端设有外螺纹,细管(7)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出浆孔(10)和倒刺(9),一端管口部套有袖阀(8);粗管(6)封闭端与细管(7)套有袖阀(8)的一端同轴连接; 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1)、制冷片(12)、电压控制器(13)、温度传感器(14)、温控开关(15)和无动力通风器(16);太阳能电池板(11)通过H型支架(19)和螺栓固定于框架的横梁(1)上; 所述制冷片(12)由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通过金属导体连接构成的电偶对级联组成,一侧为冷面,另一侧为热面,呈圆筒或半圆筒型,制冷片(12)嵌套于粗管(6)内且冷面紧贴管壁;电压控制器(13)的正极与N型半导体连接,负极与P型半导体连接;无动力通风器(16)固定在粗管(6)设有外螺纹的开口端; 所述温控开关(15)分别与太阳能电池板(11)、电压控制器(13)、制冷片(12)和温度传感器(14)通过导线(17)连接组成闭合回路,控制制冷片(12)的工作与断开,转换工作温度设定为-1℃~2℃的某个值; 所述温度传感器(14)安装在坡体内任意两根中空锚管(5)之间,且距离坡面深度为0.5~2.5m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制冷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管(6)材质为金属,内外均涂刷有防腐层,直径100~150mm,长度与根据工程实际确定多年冻土季节活动层的最大厚度相适应,细管(7)材质为金属,直径40~60mm,长度与根据工程计算承载力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制冷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支架(19)上设有四个螺栓孔,高度为10~30cm,宽度与横梁(1)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制冷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1)长度与框架的两横梁(1)间距相等,宽度小于框架的两立柱(2)间距30~6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制冷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动力通风器(16)上设有一个穿线孔(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制冷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控制器(13)和温控开关(15)安装在框架或坡脚。 7.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遮阳制冷锚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边坡所在处的地质和气候条件、以及多年冻土边坡的季节活动层的厚度确定潜在滑移面(21),确定中空锚管(5)的各段长度、倾斜角度和框架截面尺寸; (2)预制中空锚管:选取两根粗、细不同的金属管,在粗管(6)的一端车削外螺纹,另一端用中心开孔的圆板进行封闭,并在内、外表面涂刷防腐层;细管(7)上设若干出浆孔(10)和倒刺(9),管口套袖阀(8);粗管(6)的封闭端与细管(7)套有袖阀(8)的一端同轴连接; (3)放线及定位:首先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放线,其次从坡顶向下开挖边坡,然后用测量仪器定位中空锚管(5)和温度传感器(14)的位置; (4)钻孔:根据设计深度和角度,在边坡上分别钻中空锚管(5)和温度传感器(14)的安置孔; (5)施工中空锚管(5):将中空锚管(5)插入边坡的孔内,注浆管深入中空锚管(5)内并与袖阀(8)连接,进行压力注浆,使其从出浆孔(10)渗出,浆体(20)与周围稳定冻土层粘结形成锚固段,拔出注浆管; (6)施工框架:在第一根立柱(2)和第一排横梁(1)的设计位置处支模,在支模而成的槽内绑扎横梁(1)、立柱(2)的钢筋骨架并浇筑混凝土形成框架。 (7)待横梁(1)和立柱(2)的混凝土强度达到85%以上时对中空锚管(5)进行预应力张拉,用锚具(3)和垫板(4)将中空锚管(5)固定于框架上; (8)按照步骤(5)、(6)、(7)施工下一个工作面的中空锚管(5)、横梁(1)和立柱(2),完成各层中空锚管(5)的张拉锚固; (9)安装制冷片、无动力通风器和温度传感器:在中空锚管(5)的粗管(6)内套制冷片(12),且冷面紧贴管壁,并将N型和P型半导体的导线(17)从无动力通风器(16)上的穿线孔(18)中传出,中空锚管(5)前端套上无动力通风器(16);温度传感器(14)安放于相应的孔内,并用土体填充孔洞,数据线引出坡面; (10)施工太阳能电池板:采用H型支架(19)和螺栓将太阳能电池板(11)逐块固定于框架的横梁(1)上; (11)连线调试:将太阳能电池板(11)用导线(17)串联、并与电压控制器(13)、温度传感器(14)和温控开关(15)连接,电压控制器(13)的正极与制冷片(12)的N型半导体连接,负极与P型半导体连接;接通温控开关(15),观察温度传感器(14)的读数,若持续工作一段时间读数降低,说明可以降温,若不变,则重新检查导线连接情况; (12)设定温控开关(15)转换工作温度,如土体温度大于设定转换工作温度时,温控开关(15)闭合制冷片(12)开始降温,反之断开。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