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预制楼梯成型模及使用方法 |
摘要: |
一种预制楼梯成型模及使用方法,它包括底座、底模板、侧模板、垂直模板、前搭接模板、后搭接模板、支撑机构和承托机构,通过支撑机构与底座滑动配合,支撑机构支撑底模板并调节倾角,支撑机构还支撑后搭接模板与底模板一端接触,通过移动支撑机构带动底模板靠近前搭接模板,通过侧模板调节浇筑模槽的宽度,通过垂直模板调节预制楼梯踏步的数量、间距和高度。本发明克服了原预制楼梯浇筑模槽不能调整规格,适应性不好,需要制作多种规格的预制模,存放时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门窗本体安装过程中不破坏墙体结构,结构强度高,调节方便,通用性好,适用预制多种规格的楼梯,占用空间小,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湖北;42 |
申请人: |
湖北广盛建筑产业化科技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胡军师;胡水;高亮;马亚军;曾毅;邹启乐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4-04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7-23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272984.1 |
公开号: |
CN110039641A |
代理机构: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成钢 |
分类号: |
B28B7/22(2006.01);B;B28;B28B;B28B7 |
申请人地址: |
443100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钟家畈村二组126号 |
主权项: |
1.一种预制楼梯成型模,其特征是:它包括底座(1)、底模板(2)、侧模板(3)、垂直模板(4)、前搭接模板(5)、后搭接模板(6)、支撑机构(7)和承托机构(8);所述前搭接模板(5)和后搭接模板(6)分别与底模板(2)两端搭接,侧模板(3)位于底模板(2)两侧,垂直模板(4)悬垂,多个支撑机构(7)与底座(1)滑动配合分别支撑底模板(2)和后搭接模板(6),承托机构(8)与底座(1)滑动配合承托底模板(2);所述支撑机构(7)调节底模板(2)的倾角,侧模板(3)调节宽度,垂直模板(4)调节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楼梯成型模,其特征是:所述底座(1)由型材组成的矩形中空框体,一端的两侧设置垂直的固定杆(11),滑动杆(12)与固定杆(11)滑动配合,支撑机构(7)和承托机构(8)上的滑动座与型材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楼梯成型模,其特征是:所述底模板(2)为平板,下侧面的两侧设置相互对称的多个立式轴承座(21),位于两端的立式轴承座(21)与支撑轴(72)配合,位于中间的立式轴承座(21)与侧板调节轴(33)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楼梯成型模,其特征是:所述侧模板(3)为平板,侧面设置方形轴承座(31)与悬臂(32)连接,悬臂(32)悬垂的另一端与侧板调节轴(33)螺纹配合,侧板调节轴(33)旋转驱动两侧模板(3)相对或反向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楼梯成型模,其特征是:所述垂直模板(4)为平板,一侧插入卡板(41)内销轴连接,卡板(41)与球头杆(42)连接,球头杆(42)的球头与槽管(43)滑动配合,槽管(43)的两端设置十字管接头(44),锁紧件(45)与垂直模板(4)配合与侧模板(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楼梯成型模,其特征是:所述前搭接模板(5)为直角弯板,与底座(1)的固定杆(11)滑动配合,位于直角弯板内侧设置前侧缝板(51)与滑动杆(12)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楼梯成型模,其特征是:所述后搭接模板(6)为直角弯板,与支撑机构(7)的支撑杆(71)滑动配合,位于直角弯板内侧设置后侧缝板(61)与滑动杆(12)滑动配合,滑动杆(12)与支撑杆(71)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楼梯成型模,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机构(7)包括与滑动座连接的支撑杆(71)、与支撑杆(71)配合的支撑轴(72),两个相对应的滑动座之间由连接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楼梯成型模,其特征是:所述承托机构(8)包括与滑动座连接的套管(81)、与套管(81)插接的承托杆(82)、与承托杆(82)配合的承托轴(83),以及与承托轴(83)配合的承托板(84),承托板(84)与底模板(2)接触,两个相对应的滑动座之间由连接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楼梯成型模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如下步骤: S1,调节底模板,根据施工图要求调节底模板的倾角,使其与实际安装时的倾角一致;锁紧底模板(2)靠近前搭接模板(5)一端的支撑轴(72),前搭接模板(5)位于底模板(2)的下侧;移动支撑机构(7)带动底模板(2)向前搭接模板(5)靠近,底模板(2)和前搭接模板(5)相对应的边沿位于同一垂直面上,锁紧滑动座;旋转底模板(2)另一端支撑机构(7)上的顶升螺母,顶升螺母驱动支撑轴(72)向上顶升此端的底模板(2),符合实际安装倾角后再锁紧支撑轴(72); S2,调节侧模板,旋转底模板(2)下侧的侧板调节轴(33)驱动两端的悬臂(32)相对或相反运动,悬臂(32)推拉方形轴承座(31)带动侧模板(3)沿底模板(2)径向运动,位于底模板(2)两侧的侧模板(3)之间的距离达到施工图纸要求后停止旋转侧板调节轴(33); S3,调节前搭接模板,旋转固定杆(11)上的顶升螺母驱动前搭接模板(5)向上移动,使侧沿与底模板(2)一端接触后锁紧;与此同时,底模板(2)上升推动前侧缝板(51)向上顶升滑动杆(12);将滑动杆(12)上的两个前侧缝板(51)向两侧滑动,与两侧的侧模板(3)接触封闭接缝口,锁紧滑动杆(12)和前侧缝板(51); S4,调节后搭接模板,旋转与后搭接模板(6)配合的支撑机构(7)上的顶升螺母,后搭接模板(6)上升与底模板(2)一端接触,之后锁紧;将滑动杆(12)上的两个后侧缝板(61)向两侧滑动,与两侧的侧模板(3)接触封闭接缝口,锁紧滑动杆(12)和后侧缝板(61); S5,安放钢筋笼,将制作成型的钢筋笼放置到底模板(2)内,底部垫混凝土垫块,使其位于施工图要求达到的深度,弯折的两端分别位于前搭接模板(5)和后搭接模板(6)内; S6,调节垂直模板,将多个锁紧件(45)分别卡入两个侧模板(3)的边沿,卡入后锁紧件(45)沿侧模板(3)下滑与前侧缝板(51)抵触;多个垂直模板(4)两端插入锁紧件(45)侧面的限位槽内与其滑动配合,下侧与钢筋笼抵触,两端与侧模板(3)接触;将两根滑动杆(12)分别纵向安装在底模板(2)两端的支撑机构(7)的支撑杆(71)上;槽管(43)一端穿过其中一滑动杆(12)上的十字管接头(44),多个球头杆(42)的球头从槽管(43)另一端的槽口滑入槽体后,该端头与另一滑动杆(12)上的十字管接头(44)配合,旋转十字管接头(44)上的螺钉锁紧;垂直模板(4)向上插入卡板(41)的卡槽内销轴连接,垂直模板(4)不脱离锁紧件(45)的限位槽;逐一沿侧模板(3)向上移动锁紧件(45),锁紧件(45)带动垂直模板(4)上移,球头杆(42)同时沿槽管(43)向上滑动;调节锁紧件(45)之间的间距符合施工图要求,紧固件穿过锁紧件(45)与侧模板(3)连接固定;旋转滑动杆(12)下侧的顶升螺钉驱动滑动杆(12)沿支撑杆(71)向上运动,垂直模板(4)沿锁紧件(45)的限位槽向上滑动,下侧面逐步脱离与钢筋笼接触,此时槽管(43)的倾角与底模板(2)的倾角一致,垂直模板(4)下侧面离底模板(2)的距离一致、符合施工图纸要求后锁紧滑动杆(12); S7,加固,沿底座(1)的型材移动承托机构(8),使其分布在底模板(2)两端的支撑机构(7)之间;多个承托机构(8)的承托板(84)与底模板(2)下侧面抵触;分别锁紧承托机构(8)的滑动座和承托轴(83)。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